【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登陆先锋营”

文摘   2025-01-19 00:04   山东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
率领战旗方队接受检阅的是五大战区的指挥员。
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
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
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
【登陆先锋营 】 荣誉称号部队为原解放军第40军118师352团1营;该营前身部队可追溯至1937年12月山东潍坊寿光县牛头镇起义的抗日武装。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山东省委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抗日游击队,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实行全面抗战。
8月,寿光县委指派张文通为代表参加全县抗日救亡的领导工作,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家住牛头镇的马保三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在当地既有影响又有号召力,且又任国民党湖东乡乡长;马保三以湖东乡乡长的合法身份搜集枪支,举办抗日民众训练班,积极投入组织抗日武装的准备工作。
10月,山东省委在博山成立了中共鲁东工委,张文通当选为组织委员。会后,张文通在寿光北台头村向县委书记陈少卿传达了省委紧急会议精神和鲁东工委关于迅速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
11月,中共寿光县委在牛头镇马保三家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决定以牛头镇为起义中心,起义后部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马保三被推举为总指挥。
1937年12月29日,各地游击队员陆续到牛头镇集结,马保三宣布“第8支队”正式成立,这就是著名的牛头镇武装起义。
第8支队全支队共700人,编为第1、3、5、7和特务队5个中队,起义后不久,山东省委派红军干部韩明柱和鲁东工委宣传委员杨涤生到8支队分别担任支队副指挥和政治部主任。
1938年3月,部队在傅家庄进行了整编,支队设指挥部,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委,韩明柱任副指挥;支队下辖3个大队及特务中队、骑兵队、文艺宣传队等共计2000余人。
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宣告成立,第8支队编入山东纵队中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8支队,指挥马保三,政委张文通,副指挥胡奇才,参谋长杨志雅;下辖:第1团,团长李福泽,政:委张子明;第3团,团长何凤池,政委于晓峰;第5团,团长魏培德,政委王永周。
后来历经多次整编,这支起义部队于1946年被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7师19团1营。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支被誉为“旋风部队”的劲旅,这就是由韩先楚当司令的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40军的前身);而由邓岳当师长的3纵7师(118师前身)就是这支旋风部队的一把尖刀。
40军118师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3师,由鲁中军区主力一部编成,其中军区机关一部编为师部、鲁中军区老1团编为7团、鲁中军区老2团编为8团、军区特务营等部编为9团。
这些部队是抗战初,以山东泰安徂徕山起义、淄博黑铁山起义、潍坊鲁东起义等为基础组建的抗日游击武装。抗战中,这些部队先后汇聚鲁中,于1938年12月组建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支队和第4支队。
1940年8月,第1、4支队主力编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成为118师的主要源头。
1945年12月,山东军区第3师挺进东北,被编为东北民主联军3纵7师。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韩先楚任军长;所辖第7、第8、第9师及新调入的独立第1师依次改称第118、第119、第120第153师。
邓岳任第118师师长。
1949年底,国民党残部败退至台湾、海南岛、舟山群岛和闽浙沿海岛屿,企图利用海峡天堑固守岛屿,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步伐。
中央军委指示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以40军和43军为主攻部队,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解放海南岛。
1950年2月1日,四野15兵团在广州召开了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在广州军政委员会宽敞的会议室里,叶剑英、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等领导和来自40军、43军的指挥员聚集一堂。
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和参谋长符振中代表琼崖纵队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经过一番讨论,采纳了冯白驹的建议,会议确定了“首先采取以夜间分批小部队偷渡,加强琼纵军事力量,改变岛上敌我形势,再配合我大军强行登陆”的作战方针。
为此40军决定先派遣一个加强营偷渡,以取得经验。而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118师352团1营身上。
118师是40军的主力,352团是118师的主力,而1营又是能打硬仗、恶仗,能攻善守的团主力营。
1950年3月5日下午,40军各师在起航地点——灯楼角的一块空旷地上召开动员誓师大会。韩先楚把一面绣着“渡海先锋营”的锦旗授给了渡海勇士们。
19时35分,第118师352团1营800名勇士在师参谋长苟在松、团长罗绍福、营长陈永康、教导员张仲先率领下,分乘14只木帆船跨海出征。
6日上午9点多,岸上突然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国民党守军发现了我军船队,炮火落在船队左边的海面上,激起了一排排雪白的浪花。
苟在松判断这是敌人的火力侦察,船队还在敌人有效射程之外。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命令各船不要还击,继续镇定地向着预定登陆点划进。
3月6日13时,登陆作战先遣队船队终于靠近了白马井到排浦一线的登陆点——超头村附近的海面,指挥船决定不失时机在此强行登陆,1号、4号、5号三只船第一批次抢滩。
在一梯队冲击敌军滩头阵地过程中,352团配属登陆作战先遣队的两门迫击炮发挥了大作用,压制了敌人,掩护了登陆。炮手赵连有先后发射了54发炮弹,命中了49发。
关键时刻,海南岛琼崖纵队接应部队及时赶到。在我军里应外合的夹击下,不到30分钟抢滩战斗就告结束。守敌大部被击毙击溃,部分被俘虏。
登陆作战先遣队和琼崖纵队胜利会师。
至此,经过近19小时惊险航渡,登陆作战先遣队14只船中的13只船,于3月6日下午2时,在预定登陆点海南儋县白马井超头湾海滩成功登陆。部队伤33人,亡9人;船工伤5人,亡1人。
随后,两支会师后的部队离开第一集结地域新地村,向琼崖纵队根据地五指山进发。
3月7日凌晨,抵达丰猛村,见到了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
从此,两支部队组成了琼西接应指挥部,由琼纵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40军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和琼纵第1总队陈求光总队长担任领导,协同作战。
40军先锋营在航渡过程中克服了敌机袭扰、敌舰拦截等重重困难,置生死于度外,冒着枪林弹雨突破国民党海陆空军的立体防御,撕开了所谓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在白马井抢滩登陆成功,与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胜利会师,为主力部队登陆海南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是我党第一支在海南登陆的主力部队 。
3月8日,15兵团授予40军118师352团1营“登陆先锋营”荣誉称号,给先遣队参战人员每人记大功一次;40军给118师352团登陆作战先遣队发来嘉奖电,并颁发“登陆先锋营”锦旗一面。
1950年3月26日下午7时30分 ,由118师352团2营、3营(1营已第一批登陆)及353团2营和临时组建的炮兵大队共计2991人组成的加强团起航了。
第二天早上,40军118师加强团分别在东起林诗港、玉包港,西至红牌港一带先后强行登陆。
3月27日,“登陆先锋营”抽出30多人组成尖刀排,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占领了敌前沿阵地,攻破了敌正面和左翼的两个碉堡,从侧翼插入了敌中心阵地。
经一天激战,“登陆先锋营”和琼纵接应部队先后牺牲30多人,伤27人,牵制了敌人,完成了掩护40军第二批部队登陆的任务。
3月30日,苟在松率“登陆先锋营”穿插到澄迈县美厚乡,见到了118师刘振华主任,与第二批352团登陆部队胜利会合。
海南解放后一个多月,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囯第7舰队强行开进台湾海峡。
毛泽东主席评价:海南岛战役要是晚打两个月,就可能成为第二个台湾。
118师352团,前身是1937年12月底至1938年初,山东潍坊鲁东起义(包括寿光牛头镇、蔡家栏子、瓦城起义)组建的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7和第8支队;1939年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支队;该团是抗战时著名的“鲁中老1团”,1947年被辽东军区授予“铁拳团”称号。
118师353团前身是1938年1月,山东泰安徂徕山起义组建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4支队,在汇入了莒县十字路起义武装、淄博黑铁山起义之抗日救国军第5军一部后,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该团由省委亲自创建,是抗战时著名的“鲁中老2团”,1947年被纵队授予“突飞猛进”称号。
118师354团,前身是1945年8月由本溪煤矿特殊工人组成的工人纠察队,后编为冀热辽16军分区21旅62团;其2营是抗战时八路军鲁中军区老部队,4连2排曾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二级战斗英雄排”称号。
荣誉战旗名称:登陆先锋营
授旗时间:1950年3月8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40军118师352团1营
授旗领导机关:15兵团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该营前身为1937年12月由牛头镇起义的抗日武装,隶属八路军鲁东游击8支队。
1938年底,改隶八路军山东纵队8支队。
1939年3月,改隶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
1940年3月,整编为山东纵队1支队1团1营;9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1旅1团1营。
1942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1旅1团1营。
1943年3月,改称山东军区鲁中1团1营。
1945年8月,改编为山东军区第3师7团1营。
1946年1月,随3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为第3纵队7旅19团1营;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7师19团1营,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19团1营。
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118师352团1营。
1950年10月,该营随所在师、团入朝参战;1953年8月从朝鲜回国;
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118师352团1营。
1998年,改编为第40集团军118摩步旅1营。
2017年军改后改编为陆军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1营。
(本文所发布信息,均取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息陬孔猛
缅怀部队时光,眷恋绿色军装。难忘军旅生涯,无悔青春芳华。知遇天下战友,共享部队荣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