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
率领战旗方队接受检阅的是五大战区的指挥员。
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
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
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
【钢铁营】 荣誉称号部队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6旅16团2营。
晋察冀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期间晋察冀军区两次设立的在华北北部地区机动作战的野战军。
第一次组建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晋察冀军区恢复野战军指挥机构:司令员萧克,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飚;下辖:
第1纵队,由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编成;辖3个旅及骑兵团共10个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副司令员曾思玉,副政委张国华,参谋长卢绍武,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原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1945年11月北上赴东北,被留在了冀热辽军区,后编入晋察冀野战军。
1纵第1旅,旅长杨俊生,政委邓存伦,副旅长齐丁根,参谋长李觉。
1纵第2旅,旅长尹先炳,政委戴润生,副旅长郑统一,参谋长王晓,政治部主任裴志耕。
1纵第3旅,旅长李东潮,政委陈云开,副旅长温先星,参谋长詹仕山。
第2纵队,由冀察军区部队改编,1945年10月,冀察纵队成立,郭天民任司令,李天焕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易耀彩任参谋长;下辖第6、第7、第8、第9旅和骑兵旅,后新组建第10旅。
第6旅,旅长肖应棠;第7旅,旅长肖文玖;第8旅,旅长詹大南;第9旅,旅长熊奎;骑兵旅,旅长陈宗坤;第10旅,旅长马辉。
1946年3月,冀察纵队进行整编,撤销第9、第10旅,部队分别补入其他各旅,骑兵旅调出;下辖第6、第7、第8旅。
1946年7月,冀察纵队改称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郭天民任司令兼政委,韩伟任副司令兼参谋长,向仲华任政治部主任。原第6、第7、第8旅重新合编改为第4、第5旅。
2纵第4旅,旅长肖应棠,政委龙道权,副旅长许诚,参谋长陈焕。
2纵第5旅,旅长肖文玖,政委李水清。
2纵第6旅,1946年6月以晋察冀第3纵队11旅旅部、旅直属队及所属的33团、冀中11分区72团、7分区79团合编组成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旅长魏洪亮,政委帅荣。
1947年1月,杨得志调任第2纵队司令员,政委李志民。
1947年2月,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编入第2纵,改名为第6旅;旅长盛治华,政委钟华农,参谋长苏锦章;6旅第16团在1946年7月到12月作战中,十战十捷,威震冀中,被授予“战斗模范团”光荣称号。
第3纵队由冀中纵队改编而成;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员文年生,政治部主任谭冠三。
3纵第7旅,旅长周彪,政委漆远渥,副旅长张鸿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呈瑞,代参谋长甘先林。
3纵第8旅,旅长易耀彩 政委王道邦,副旅长宋玉琳,副政委张明和,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刘光裕。
第4纵队由冀晋纵队改称,司令员陈正湘,政委胡耀邦,副司令员曾思玉,参谋长唐子安,政治部主任李昌。
4纵第10旅,旅长邱蔚,政委傅崇碧,副旅长阮平,参谋长钟天法,政治部主任边疆。
4纵第11旅,旅长陈仿仁,政委黄文明,副旅长兼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蔡长元。
1946年12月初,晋察冀军区撤销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野战部队归晋察冀军区直辖。
1947年3月29日,就在华北战场准备正太战役时,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书记处五位书记分成两套班子: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指挥全国作战;刘少奇、朱德东渡黄河前往华北。
4月26日,刘少奇和朱德一行抵达了晋察冀军区。行前,毛主席交给他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
晋察冀边区军事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华北战局能否根本扭转,也是影响解放战争的全局性问题。为此,朱德、刘少奇等到达河北平山封城村的第二天,便与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等商定,召集纵队、旅、团级干部开会,一起总结晋察冀军区作战的经验教训。
为适应打大歼灭战的需要,中央军委同意了朱德和刘少奇的建议,第二次组建了晋察冀野战军;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耿飚任参谋长;野战军下辖第2、第3、第4纵队和炮兵旅,总兵力共12万人。
杨得志本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跟随刘邓作战。邯郸战役打完奉命带队去东北,结果走到河北蓟县时,通往东北的山海关、锦州已被封锁,他只能先暂归晋察冀。
1946年12月,1纵由政委苏振华带队归建晋冀鲁豫,杨得志和曾思玉却被聂荣臻留了下来。
第2纵队,下辖第4、5、6旅;司令员陈正湘,政委李志民,参谋长韩伟,政治部主任向仲华。
第3纵队,司令员郑维山(原察哈尔军区司令员调任),政委胡耀邦(原4纵政委调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易耀彩,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龙道权。
3纵第7旅,旅长张英辉,政委刘光裕,副旅长徐信,参谋长魏群。
3纵第8旅,旅长宋玉琳,政委李真,副旅长范志辉,参谋长杨尚德。
3纵第9旅,原为第4纵队第11旅;1946年11月野战军撤销时调归察哈尔军区为独立第11旅;1947年1月调归第3纵队改称第9旅;旅长陈仿仁,政委黄文明,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蔡长元。
第4纵队,司令员曾思玉,政委王昭。
4纵第10旅,旅长邱蔚,政委傅崇碧。
4纵第11旅,由原晋察冀军区教导旅调组成,旅长李湘,政委张明河。
4纵第12旅,由原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组成,旅长曾保堂,政委李志明,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张振刚。
此时,蒋介石为确保战略要地东北,命令北平行辕增兵东北。
1947年5月21日,中央军委致电晋察冀野战军,发出了“配合东北作战,不使敌人向东北增援”的指示。
遵照这一指示精神,晋察冀野战军首长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等决定集中第2、第3、第4纵队和炮兵旅等部共12万余人,于津浦线北段发动青(县)沧(州)战役。
第2纵队司令员陈正湘、政委李志民率部并加强渤海军区两个团的配合参加青沧战役,任务是攻打沧州,
6月12日,2纵兵分9路剑指沧州。6旅16团长途奔袭菜市口,第2营担任主攻营,战至15日晨,经过激战,我军全歼沧州城内守敌,活捉了沧州敌军指挥官、河北第三专署少将保安司令李靖华。
16团不简单,勇夺军桥过险关;第2营就是行,拿下沧州当先锋。
在庆祝沧州解放的大会上,6旅旅长盛治华代表纵队宣读了嘉奖令,16团在解放沧县之战中荣记集体大功一次,2营5连被授予“猛夺军桥第一功”锦旗一面。
徐水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中部,紧挨定州,史称“九州咽喉”,平原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国民党军要固守平、津、保三角地带,徐水就不容有失。
杨得志把攻击徐水的任务交给了2纵,并在徐水以北烟台、芦草湾、三台镇地区开辟了打援战场。
16团2营在徐水战斗中主要任务是清扫敌人碉堡,阻击守敌援军。
经4昼夜鏖战,2纵仗打得十分艰苦,战斗成胶着状态。守敌虽只有两个旅的兵力,但凭借坚固防御工事负隅顽抗,而且敌增援部队还在不断到达。
杨得志不急不躁,告诉部队将气势做足,但不急于破城。围城不是目的,打援才是重点。
敌第11战区司令孙连仲急调5个师的兵力前来救援。战至10月17日,国民党援军尽数抵达,出现了“围点”攻不动、“打援”吃不下的新情况。
就在骑虎难下之际,杨得志突然收到了晋察冀军区敌情通报:石门守将罗历戎率暂编第3军也出动了。
根据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关于勿失良机南下歼敌的指示,杨得志当机立断:除留4个旅在徐水地区伪装主力,继续攻击徐水之敌,其他6个旅南下,在清风店地区歼灭孤军深入的罗历戎暂3军。
16团团长谷恒赢告诉各营长:这一回不是看谁的拳头硬,而是看谁的脚杆儿硬,天下能征惯战之师,无坚不摧,唯快不破,必须快如闪电,截住罗历戎。
随着一声令下,16团全团启动,马不停蹄地跑了24个小时,遂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急行军。
接到围歼罗历戎的命令,16团2营还在徐水作战,距清风店地区有120多公里路程,而罗历戎的暂3军距离清风店仅剩45公里。
为了节省时间,2营官兵空着肚子就出发,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有些战士鞋底磨破了,干脆脱掉鞋子赤脚前进,脚上磨出了层层血泡,但脚步绝不停止一秒。
凭借钢一般的意志,在沿途群众鱼水深情的支持感染下, 2营官兵在于19日晨,提前到达了保定以南方顺桥、阳城镇附近预定作战地域,创造了我军昼夜急行120公里的新纪录。
罗历戎的暂3军沿途遭到我军层层阻击和袭扰,直到19日午后才以爬行的速度进至清风店地区。此时,2营已经筑好阵地,静候多时。
当晚,2纵、4纵就完成了对罗历戎暂3军的合围,经过两日血战,1万多敌军被压缩在了西南合村里。
罗历戎困兽犹斗,利用汽车和村舍构筑工事,摆出了梅花形状协同防御阵势,并发电报石家庄和北平,苦苦乞求增援。
蒋介石大惊,急令孙连仲又拼凑了5个师,南下救援。孙连仲不敢有误,还亲自坐飞机到战区上空督战。
但南援之敌过了保定后,就被我担任打援的4个旅死死钉住,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21日下午17时,16团2营与3营受命对西南合村西北角展开强攻,力求在天明总攻前把敌人的防线撕开一个突破口。
2营战士在教导员王金泉、副教导员何双进带领下勇猛冲杀,占领了前沿。敌人立即拼命反扑,一次、两次、三次……都被何双进和指导员张延恒指挥的2营4连英勇打退。
一夜间,2营4连殊死血战,打退了敌人的9次反扑,牢牢控制住了200米的突破口。
22日凌晨,总攻号角吹响,我军从突破口向敌纵深猛插。2营由防御转入反攻,动作迅猛,率先突破敌核心阵地西南合村,与敌展开激烈巷战。
激战至中午,敌军的所谓梅花桩堡垒被我军踏得瓣瓣碎落,直至土崩瓦解。2营直捣敌暂3军军部,俘虏了副军长杨光钰。
清风店大捷,我军全歼敌军,从化妆逃跑的军长罗历戎到马夫士卒,没有漏掉一个,毙伤敌6115人,俘敌11098人,共歼敌1.7万余人,推进了晋察冀战场战略反攻的进程,为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后,为表彰2纵6旅16团在这次战役中的傲人战绩,再记集体大功一次,并授予16团2营“钢铁营”荣誉称号。
清风店大捷后,2营又随16团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等一系列战役战斗,所向披靡。
1948年5月20日,为适应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
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转任为华北军区司令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赵尔陆任参谋长;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任第三副司令员;王世英任副参谋长;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
所属野战部队编为2个兵团:
第1兵团,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委;辖第8纵队,司令员王新亭;第13纵队,司令员曾绍山;第14纵队,司令员韦杰。
第2兵团,由晋察冀野战军组成,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辖第2纵队,司令员陈正湘,政委李志民;第3纵队,司令员郑维山,政委胡耀邦;第4纵队,司令员曾思玉,政委王昭;第6纵队,司令员文年生,政委李亚光。
1948年8月,华北军区奉命将野战部队调整为3个兵团:
第1兵团,仍由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委,辖第8、第13纵队和第15纵队,司令员刘忠。
第2兵团,仍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辖第3、第4、第8纵队,司令员邱蔚;
新组建第3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委;辖第1纵队,司令员唐延杰和第2、第6纵队。
1949年2月,华北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韩伟任军长,旷伏兆任政委。下辖:
第199师,第5旅改编,李水清任师长。
第200师,第6旅改编,盛治华任师长。
1949年7月,华北军区独立第210师调入,改称第201师。代师长彭寿生。
“钢铁营”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20兵团第67军200师598团2营。
1951年6月,67军改编为志愿军第67军,下辖第199、200、201师。代军长李湘(后邱蔚任军长)。
199师,李水清任师长;200师,李雪瑞任师长;201师,师长马辉。
在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名册上,赫然列军级干部第一名的是67军军长李湘。
赫然列师职干部第一名的是67军200师师长李雪瑞。
老军长李湘是死于美国侵略者的细菌战,当时为了保密、为不造成志愿军指战员大的恐慌,同时也不让美国人得知他们的细菌战造成重大杀伤这一恶果,多年来秘而不宣。
200师师长李雪瑞是在1951年的7月18日,在高炮分队击落美军战机,在通知600团部队抓美军飞行员时,遭到另外的美军飞机轰炸牺牲的。
第67军入朝作战两年零一个月,在1838次大小战斗中歼敌87035人,创我志愿军参战野战军歼敌数量之最。
1954年9月,第67军奉命回国,驻防山东青岛,属华东军区建制,进入了和平建设新时期。
1955年5月,济南军区成立后,第67军转隶该军区。
1970年3月,第67军军部移驻博山。
1982年12月,炮12师、高炮69师陆续由第67军代管。
1984年4月,昆明军区奉命发起收复者阴山、老山之战。5月,者阴山、老山收复后,进入了对越防御作战的新阶段。12月,南京军区第1军经数月临战训练,接防第11军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任务,开启外区野战军赴滇轮战的历史帷幕。
1985年1月,中央军委令济南军区第67军(军长张志坚,政委姜福堂)赴滇接替第1军。
第67军在各轮战野战军中,以歼敌8400人,位居歼敌数量榜首。
1986年4月,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接替第67军防御。尔后,第67军凯旋归建。6月,第67军正式执行集团军编制;驻防山东淄博。
第67集团军由于执行两山轮战任务而错过了1985年全军合成集团军整编,也就成为了七大军区时代成军最晚的一个集团军。
“钢铁营”整编为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200师598团1营。
1994年5月,第67集团军200师602团(该团原属第201师),奉命改建为济南军区特种作战团。该部是我军七大老牌特战部队之一,因其驻防泰山脚下,而被称之为“雄鹰”特种作战团。
1997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实施五十万大裁军。此时,距离1985年百万大裁军仅仅过去了12年的时间。进入1998年,北京军区第28集团军、沈阳军区第64集团军、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奉命撤编。
第199师、第200师(后执行摩步旅编制)及坦8师(后执行装甲师编制)、高炮旅转隶第26集团军;第136师则脱离野战部队与开封预备师合编为预备役第136师。
‘钢铁营”整编为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摩歩第200旅1营。
2003年10月体制编制调整,摩步第200旅撤编,第199师执行摩步旅编制。
“钢铁营”整编为26集团军装甲8师1营。
2011年10月,装甲8师拆分为装甲第8旅、机步第200旅。其中,机步第200旅带有原摩步第200旅‘钢铁营’的血统,也被称之为“钢铁先锋旅”;钢铁营整编为机步第200旅1营。
2013年12月,“雄鹰”特种作战团扩编为特战旅,属第26集团军建制。
2017年新一轮军改,第67集团军血脉分属北部战区陆军第79集团军(钢铁先锋旅)和第80集团军(开国大典红一师、‘雄鹰’特战旅),“钢铁营”整编为北部战区陆军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1营。
荣誉战旗名称:钢铁营
授旗时间:1947年10月
战旗精神:打不垮,冲不散,攻必克,守必固
授旗时战斗序列: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6旅16团2营
授旗领导机关: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
抗战初期的1937年10月14日,由吕正操领导的东北军第691团1营3连改编融入冀中人民自卫军第2总队3大队;11月上旬,为冀中人民自卫军第2团3营。
1938年1月,为冀中人民自卫军新编第2团3营;5月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第8支队兼2分区第22大队3营。
1939年3月,冀中第一期整军时组建为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17团3营。
1942年6月,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17团3营。
1943年2月,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7军分区新32地区队2营。
1944年5月11日,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7军分区第33团2营。
1945年9月,整编为晋察冀军区杨成武纵队(冀中纵队)11旅33团2营。
1946年7月,改称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独立8旅22团2营。
1947年1月,改称晋察冀军区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6旅16团2营。
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2纵队6旅16团2营。
1948年9月,改称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2纵队6旅16团2营。
1949年2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20兵团第67军200师598团2营。
1951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第67军200师598团2营。
1954年9月,为华东军区第67军200师598团2营。
1955年8月,为济南军区第67军200师598团2营。
1985年8月,整编为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200师598团1营。
1998年5月,编为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200旅1营。
2003年10月,第200旅撤消番号,该营改称第26集团军装甲8师1营。
2011年10月,该营改称第26集团军装甲8师拆分出的机械化步兵第200旅1营。
2017年4月,为北部战区陆军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1营。
(本文所发布信息,均取材于网络公开资料,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