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该团前身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又称“朱德警卫团”;往前可追溯至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特务团,是来自井冈山的一支老红军部队。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后,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派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组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部队分别从江西修水、安源和铜鼓出发,进攻长沙;在起义部队先后失利的情况下,毛泽东命令各路部队到浏阳文家市会合。19日,各路部队先后到达文家市。当晚,毛泽东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打长沙的计划,沿湘赣边界向南转移。9月29日“三湾改编”后,起义部队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下辖第1、第3营、特务连和卫生队。此时的特务连也就是后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雏形,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副连长张宗逊。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28日,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朱德、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1928年5月4日,根据湘南特委决定,将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6月4日,改称为工农红军第4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政治部主任陈毅。井冈山和宁冈两支绿林武装的首领袁文才、王佐的部队改编为红4军32团;湘南农民暴动部队1万多人编为红4军第29、30、33、34、35、36团。为保证新成立的红4军部军部与首长的安全,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部直属特务连;杨发秀担任连长、赖传珠担任党代表。特务连主要负责保卫军部机关以及重要领导同志的安全,有时也会承担一些收集情报、侦察敌情的任务。5月底,除第29团外,其余部队奉命回湘南开展革命斗争。八月失败时,29团被打散,保留的一小部编入28团。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部队第4、第5两个纵队于1928年年12月10日到达井冈山与红4军会师,对外称红5军,对内编为红4军30团,彭德怀任红4军副军长兼30团团长。红4军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支规模比较大的成建制的革命武装。当时由于井冈山与湖南省委和党中央的联系中断,时任湘东特委委员杜修经带着中共湖南省委给红4军的信三次上井冈山,经过艰难辗转,他终于接通了井冈山与中共湖南省委的联系。遗憾的是,当时的包括杜修经在内的湖南省委的同志们,对当时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和人民群众在斗争中的作用认识严重不足,盲目的而作出了要红4军从井冈山立即向湘南发展的错误决定。1928年6月30日,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带着省委的这一决定第四次上井冈山,随行的还有边界特委书记杨开明。毛主席认为此时敌强我弱,时机不成熟,不同意出击湘南,让省委再慎重考虑此事。恰在此时,湘军两个师向井冈山发动攻击,朱德、陈毅率第28团、29团下山阻击。结果打退了湘军,29团官兵却不愿回井冈山了。这个团是由宜章起义农民组成,思乡情节爆发,吵闹着要打回老家去。在召开的扩大会议上,特派员杜修经则趁机让两团进军湘南,29团党代表龚楚也附和杜的主张。结果参会100多官兵有80多人同意出击湘南。无奈之下,朱德等只好表示服从,一面写信报告毛泽东,一面改道向湘南进军。毛泽东见信大惊,此时井冈山空虚,国民党军乘机围攻,没有了战斗力最强的28、29团,井冈山岌岌可危。毛泽东急忙再写一信,要求28团和29团返回。但杜修经将毛泽东的信置之一边,继续带军向湘南进军。7月23日,部队到了郴州,这里驻着范石生的部队。本来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亏得范石生部掩护接济,双方早就定下了互不攻击的协议。朱德本想不打郴州,杜修经却以党的纪律相逼,只好进行攻城。郴州很快就打下了,这里是范石生的供应基地,存有大量物资。不久,范石生部发起了反击,朱德只得率28团撤退,要求29团紧跟着撤到资兴。29团官兵此时心里都惦记着在宜章的老婆孩子,不愿向回撤。出郴州没多久,29团就一哄而散,全团只剩副营长萧克带的一个连是完整的,加起来一共200余人。其他人多在回乡途中被国民党军截杀。纷乱之时,红28团2营长袁崇全叛变,幸好6连连长李见林、党代表赵尔陆几人立场坚定,拉回了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袁的同乡好友、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见自己麾下两个连被袁崇全带走心中大急,连忙带人去追赶,结果反被袁崇全冷血枪杀。关键时刻,28团1营长林彪率军包围了叛军,将大部分人带回井冈山,但袁崇全却逃走了。林彪因此事立功,回去后被擢升为28团团长。毛泽东得知朱德部失利后,急忙率部队下山接应。而守山的31团遭到国民党军围攻,在朱云卿的指挥下,打了一个漂亮的黄洋界保卫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这就是著名的“八月失败”。
此时,国民党赣军第14旅仍占据着宁冈新城和永新;自上犹尾追红4军主力的赣军独立第7师5个营进占了遂川;赣军第21旅和第35旅盘踞在泰和、吉安、安福、莲花等地;而湘军第8军3个师则全部部署在攸县、茶陵、酃县、桂东一带。
为恢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决定:采用对湘军取守势,对赣军取攻势的方针,集中力量首先打击进占遂川的赣军独立第7师。
赣军独立第7师刘士毅部原是一直尾追着红4军的,刘士毅以为红4军刚在湘南失利,又经过长途行军,有机可乘,就以5个营的兵力在遂川县城附近设下埋伏,又用少量兵力引诱红4军,企图把红4军诱进他的圈套里。
毛泽东决定将计就计,做出了诱敌包围、分兵合击歼灭敌人的战斗部署。
9月13日,红4军28团首先遇到了前来引诱红军的小股敌人,敌军一边还击,一边向县城方向退却。
毛泽东亲自率领红31团3营和赤卫队,分作两路,向县城压去。红28团立即占据有利地形,开火接应。赣军被红4军来了个反包围,腹背受敌,赣军立即土崩瓦解,大部被歼,余部突围逃往赣州。
红4军攻克遂川县城,生擒可耻叛徒袁崇全,28团全体指战员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这个败类!
是役后,参与“会剿”的湘军驻江西桂东县阎仲儒部的毕占云,率领一个营与靠近的红军接洽投诚,全部上了井冈山,加入了红军行列。
1928年10月26日下午五点,陈毅率领一支部队来到井冈山下迎接毕占云的部队上山。
最终,国民党新8军阎仲儒师王湘鲁团的毕占云率126人起义上井冈山后,即以红4军特务连为基础,将毕占云起义部队编进去改编为中国红军第4军直属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陈毅安为党代表。
红4军特务连编入新组建的红4军特务营为红4军特务营2连。
加入红军后,毕占云的特务营长期驻扎在红4军军部西北角的一座大庙里,负责保卫毛泽东、朱德、司令部和政治部领导机关的安全。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井冈山红4军第28团、第31团和军部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多人,从井冈山下山挺进赣南。
红4军特务营2连(原红4军特务连)在红4军特务营建制内随红4军首长从井冈山走下,挺进赣南。
2月2日,红4军向赣南进发途中,在寻乌县项山镇下村驻营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刘士毅两个团的偷袭,经过一番血战,红军脱险。
2月4日,为加强红4军前委领导人的安全,红4军特务营2连抽调一部骨干与警卫毛泽东的警卫班组建为红4军前委混成大队;谭振林担任大队长兼政委,韩伟担任副大队长兼警卫排长;而这个警卫排的任务,就是保卫毛泽东,因此,韩伟也成了毛泽东第一任警卫排长。
1929年3月15日至20日,红4军在长汀进行了下山后的第二次整编,将原来的红4军两个纵队扩编为三个纵队,抽调1纵3支队与军特务营组建为红4军第2纵队;同时为加强红4军军部的保卫力量,以红4军特务营1连与红4军前委混成大队为主组建红4军军部特务支队,下辖第1、2、3大队与前委混成大队;4个大队最早的前身分别为井冈山红4军特务营1连;红4军11师31团10连;秋收起义革命军1师1团特务连;红4军特务连。
1930年6月,红4军、红3军、红12军等组编成立了红1军团。军团指挥部由红4军军部兼。
红4军军部特务支队也改为红1军团总指挥部特务支队;红4军前委混成大队改编为红1军团前委特务队;队长陈树湘。
1930年8月,红1军团与红3军团在浏阳县永和镇会师,成立了红一方面军。
8月23日,红1军团前委特务队与红1军团总指挥部特务支队2连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大队长何景云,政委冯文彬;下辖3个连:1连由原红4军前委混成大队改编;2连为红1军团总指挥部特务支队2连;3连为新建。
10月21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扩编为中央红色警卫团,下辖8个连;并抽出总前委特务大队1连(原1928年5月组建的红4军特务连)新建总前委特务队——1949年9月改编为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警卫团警卫连(中南海中央警卫团红1连)——1950年11月改编为公安警卫师1团1连——中央警备团1连——北京卫戍区8341部队红1连——北京卫戍区警卫1师红1连。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第2、第3连分别改编中央红色警卫团2连、3连;历经十数次整编沿革:
中央红色警卫团2连—1931年7月为军委警卫营2连—1932年3月为红1军团特务营2连—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途中负责警卫中央机关—1937年4月改编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1连—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1连—1937年10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0连—1939年改编为115师特务营10连—1949年1月改编为26军77师231团1连——新时期改编为海军陆战队陆战某旅红1连。
中央红色警卫团3连—1931年12月为苏维埃中央政府警卫营2连—1933年6月为红9军团3师7团2连—抗战爆发后为八路军120师718团2连—1948年11月为45军134师401团2连——新时期改编为中部战区83集团军合成131旅炮兵营反坦克导弹连。
1931年3月,谭希林任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特务大队扩编而成的中央红色警卫团团长;同年7月谭希林率红色警卫团攻打赖村失利,红色警卫团缩编为中央军委警卫营,谭希林撤职查办,黄永胜、杨梅生先后任军委警卫营营长。
12月,杨梅生率警卫营3个连去闽赣游击区迎接从上海迁来的党中央和周恩来,护送党中央机关及周恩来安全到达长汀。
1932年6月,以中央警卫营3连为主组建苏维埃中央政府警卫营;3连后沿革为45军134师瑞金团401团红2连。
1932年3月,中央军委警卫营与红1军团特务营(原红1军团指挥部特务支队)互换建制与番号,军委警卫营改编为红1军团特务营。
1934年10月,红1军团特务营随中央红军长征;2连负责保卫中央机关;1连负责警卫红1军团首长。
抗战爆发后,红1军团特务营1连为主组建为八路军115师警卫营,1连先后改编为115师警卫营1连,四野特务团1连,后沿革为广州军区警卫团红1连。
红1军团特务营2连在1937年5月改编为红军前指特务团1连,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1连;1937年10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685团10连,1949年改编为26军77师231团1连。
原红1军团指挥部特务支队改编的红1军团特务营改编为中央军委警卫营,原红1军团指挥部特务支队第1连改编为中央警卫营第1连——1935年11月为红军前指特务营1连——1936年4月为红军总部特务团3连——1937年5月一分为二,分别改编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3连与6连:
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3连——1937年8月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3连——1948年11月为45军134师402团3连——1998年10月为54集团军160旅2营4连——2003年11月为54集团军警卫调整连。
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6连——1937年8月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6连——1945年5月为朱德警卫团2营4连——1947年1月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3纵7旅21团4连——1949年2月为11军31师93团4连——12军31师93团4连——12军36师108团4连——1998年10月为12集团军36旅摩步2营4连。
原红1军团指挥部特务支队第3连(1927年9月为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特务连—1928年5月为红4军31团特务连—1929年3月为红4军特务支队3连)改编为中央警卫营第2连——长征时编入红3军团6师——1935年2月扎西整编时改编为红3军团13团9连2排——1936年11月山城堡战后扩编为红军总部警卫团2连——1937年2月为红军总部特务团9连——1937年8月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9连——1938年3月为晋察冀军区4团5连——1949年2月为64军191师571团2营5连——2003年10月为64集团军191旅1营3连。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长征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贵州黎平召开;黎平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朱德等人出席了会议,李德因病未出席。
黎平会议上讨论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项是讨论中央红军向何处去的战略方针问题;另一项是讨论红军对敌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以来的失败问题。
黎平会议上,根据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多数人的意见,否定了李德、博古的错误主张,而同意了毛泽东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正确主张。
黎平会议后,杨梅生被调任为军委警卫营营长,主要担负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的保卫任务。
1935年11月,以中央警卫营(1934年8月在瑞金成立,1935年7月,警卫营营部、2连、3连和工兵连调入红32军)1连为基础,扩编为辖4个连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特务团;警卫营1连与军委直属教导连、红15军团青年连依次改为第1、2、3连;红1、3军团炮兵营缩编为该团炮兵连;原警卫营工兵排归炮兵连建制;首任团长兼政委邱创成。1936年4月,中央军委特务团东征途中在山西与红1军团独立团3个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辖5个步兵连,两个直属连;团长曾保堂,政委邱创成。1937年2月,为加强对党中央和军委总部机关的保卫工作,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原由中央警卫营1连扩编的中央军委特务团)于陕西三原县云阳镇扩编为大团,组建了3个营部,共辖9个步兵连,3个直属连;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参谋长刘兴隆,政治处主任肖文玖,担负总部的内卫任务。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部特务团;9月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特务团,团长韦杰(当月未到职;1937年冬到职),政委李志民,政训处主任肖文玖。9月15日,八路军出动抗日,平型关战斗胜利后,朱总司令根据毛泽东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根据地的指示,第685团随343旅出五台山南下,驰援娘子关,寻机歼敌。八路军总部从特务团调1个连,由连长刘志国率领,补充685团,编为115师685团10连,1949年改编为26军77师231团1连。另决定把特务团的机关和4、5、7、9连调属聂荣臻指挥,协同115师骑兵营等部,在晋东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率特务团留下的第6、8连(由2营长欧致富带领)南下晋东南,于12月30日进驻洪洞县马牧镇,奉命以余下的连队为基础重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1938年2月,以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第6、第8连为基础,将从山西孝义过来的抗日自卫队、晋太铁路游击队和从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归队的850人作为基本骨干;加上在当地扩充的部分新兵,扩编为“三三制”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辖3个营,9个步兵连;3个直属连,3个营属机枪排,共2300余人。代理团长黄鹄显,政委谢振华,参谋长尹先炳,政治处主任李治明。不久尹先炳、李治明接任团长、政委;欧致富接任参谋长。1939年底,尹先炳调任冀西游击总队副司令员后,副团长欧致富接任团长一职,整个抗战时期,欧致富基本都在朱德警卫团任职,最早是2营营长,自1939年底至1945年5月,欧致富担任朱德警卫团团长近5年半,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朱德警卫团团长,也因此经历了八路军总部所有的大战恶战;1955年欧致富被授予了少将军衔。1938年8月-12月,特务团随总部进驻襄垣县进行整训。其间,为加强部队军政素质,由欧致富带两个新兵连从115师换回两个红军连(115师警卫营2连和686团警卫连)。1939年5月,副团长欧致富率3营到太岳区开展游击战争后,特务团重新组建3营;9月欧志富率3营调回原建制改为特务团第4营,后被派出保卫良沟兵工厂,改称良沟守备大队。期间曹光琳任特务团政委、李东湘代理团长;12月,欧致富任特务团团长。1940年10月,特务团4、7连合并为4连,组建营属机枪连,全团14个连队。团长欧致富,政委郭林祥。百团大战之后,随着抗日根据地扩大,八路军在太行山的黄崖洞,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兵工厂。这个兵工厂后来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一个目标。1941年秋末冬初,日军在长治、潞城、襄垣、辽县等地增兵,集中7000多人的一支队伍,采取奇袭的战术,向黄崖洞兵工厂所在地发起进攻,目的就是要彻底破坏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左权副总参谋长和欧致富团长的指挥下,利用黄崖洞的有利地形和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与敌人浴血奋战8昼夜,毙伤敌1700余人,取得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果,成功粉碎了日军企图摧毁八路军兵工厂的阴谋,书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荣战史。黄崖洞保卫战,成为八路军太行军区自1940年反扫荡以来的模范战例,八路军总政治部授予该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战斗结束后,全团进行整编,改为小团,团之下5个步兵连,2个直属连及1个卫生队,共900余人;团长欧致富,政委邹开盛。1944年12月,特务团扩编,恢复3个营的建制,共11个连。1945年5月,在抗战胜利前夕,总部特务团一分为二,开启了两段不同的发展轨迹。团长欧致富奉命带领特务团第2、3、4、5、6连、警卫通信排和机关调往延安,编入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1旅(旅长高锦纯、政委张德生)第2团,奉命南下开辟新根据地。行至河南沁阳时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于是警备1旅2团更改目的地,前往东北开辟新的解放区;后续发展沿革:警1旅2团→ 冀热辽 16分区22旅65团 → 热辽军区独16旅48团 → 东北民主联军8纵23师69团 → 45军134师402团 → 54军134师402团 →54军161师483团。八路军总部即将总部特务团剩余连队和总部司令部警卫营、野战警卫连、总后勤部警卫大队等合编为朱德警卫团,团长钟明锋,政委陈志彬。后续发展沿革: 朱德警卫团→ 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7旅21团 → 11军31师93团 → 12军31师93团 → 12军36师108团(朱德警卫团)。不久,陈志彬调往游击第3支队,唐兴盛接任政委;钟明锋也随即调走,唐兴盛改任团长,邓家辉接任政委。1945年5月下旬,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从张村驿进至延安七里铺,和随队前往两广赣南的军政干部及已在太行根据地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主力(警1旅2团)编成八路军第3游击支队(支队司令员为警1旅旅长文年生,政委雷经天)奉命南下开辟新根据地。八路军第3游击支队行至河南沁阳时,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于是1945年9月,警备1旅2团更改目的地,随警1旅在河南绳池出发,渡过黄河,经马兰峪过长城于1945年11月抵达锦州,前往东北开辟新的解放区。原冀热辽军区进军东北后,扩大武装力量成立了第22旅,下辖3个团,即64团、65团、66团;其中第65团是有原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侦察连部分人员扩编而成(1945年9月,第16军分区侦察连长董占林,政治指导员吴国栋率1排和30余名干部,在兴城成立兴城县公安大队,董占林任大队长,吴国栋任政治教导员,后该部收编伪警察科长潘玉刚以下400余人,授番号补充第1团;1945年10月中旬,编为第22旅第65团)。1945年11月20日,第22旅旅长欧致富,政委陈志斌宣布第65团与警备1旅2团合编,使用65团番号,团长周昌茂,政委谢家祥;副团长董占林,参谋长王向春;1946年6月改称16旅48团。1947年8月1日为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3师69团;团长周昌茂,政委兰文兆;副团长董占林,参谋长戴平;政治部主任兰亦农。1948年11月,第69团改为第45军第134师第402团;团长江里鸿;政委兰亦农;参谋长康风林,政治部主任何镇浪。1952年10月,该部改编为第54军第134师第402团。1969年12月15日,54军134师在河南省焦作市改为陆军第54军161师,所辖各团依次改为步兵第481团、482团、483团(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主力改编的警备1旅2团)、炮兵团。1985年10月,陆军第161师建制撤销,师部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炮兵旅旅部;481团建制撤销改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工兵团,其1营编入483团;482团、483团编入陆军第160师建制 。1998年160师缩编为旅时,482团1营和483团1营留在了160旅,分别为1营和2营;482团2营调入484团与该团2个营合编,3营调入485团与该团2个营合编。 483团2营调入486团与该团1个营合编,3营调入162师装甲团。2003年160旅撤编时,482团1营调入军炮兵旅反坦克导弹营;483团1营编入军侦察营。482团撒编后,瑞金团称号由485团继承,现已随162旅调入81集团军,驻河北宣化。回到1945年5月,欧致富团长率特务团主力前往延安后,八路军总部即将总部特务团剩余连队和总部司令部警卫营、野战警卫连、总后勤部警卫大队等合编为朱德警卫团,团长钟明锋,政委陈志彬。不久,陈志彬调往游击第3支队,唐兴盛接任政委;钟明锋也随即调走,唐兴盛改任团长,邓家辉接任政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时,刘伯承、邓小平令所属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的八路军部队,分别编组成1至3万人的野战兵团。同时成立晋冀鲁豫军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为副司令员,薄一波为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为参谋长,王新亭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军区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和太岳4个二级军区,以及刚起义的国民党第38军之第17师,共29万余人。1945年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为举行上党战役,以冀鲁豫军区主力编为冀鲁豫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以冀南军区主力编为冀南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太行军区主力编为太行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太岳军区主力编为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10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决定以太行纵队为骨干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副司令员阎红彦,参谋长曾绍山。第3纵队下辖第7旅(旅长赵兰田;政委周维)、第8旅(旅长黄林;政委卢南樵)、第9旅(旅长童国贵;政委高治国)三个旅。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7旅前身最远可追溯至1927年黄麻起义中诞生的红28团以及1929年江西起义成立的红32团。
1933年7月,前述两团分别扩编为红4军第10、12师。
至1937年8月,第10、12师经多次整编,发展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
第769团参加过夜袭阳明堡、响堂店伏击战、强攻关家垴等战斗,被八路军总部誉为太行山的拳头、主力中的主力。
1945年10月,这支红军基础扎实的英雄部队发展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旅长赵兰田、政委曾庆梅),下辖第19、20、21团。
1947年6月,第3纵队作为总预备队参与了千里跃进大别山行动,参加鲁西南战役并在大别山与国民党军周旋。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并参加了宛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7旅21团也参加了围歼国民党12兵团的双堆集围歼战。1949年全军大整编时,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7旅21团整编为11军(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31师(师长赵兰田、政委周维)93团(原朱德警卫团),隶属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建制。93团随11军参加了之后的渡江战役、浙赣穿插、进军大西南、成都战役等一系列战役。1950年1月,11军驻扎在川东军区,其中31师驻扎在今重庆梁平。1951年,93团跟随31师脱离11军建制,划归志愿军第12军名下,时任师长赵兰田,政委刘瑄。1951年4月22日,12军配属志愿军第3兵团参与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作为之前第二野战军的主力师之一,31师负责东线穿插任务。其中除93团为红军团(朱德警卫团)外,91团也是从黄麻起义一路走来的红军团。在穿插任务中,31师一马当先,在其他志愿军部队还在三八线附近与敌人纠缠时,31师91团已经打进了三七线,结结实实的钻进了敌人的肚子里。在接到撤退命令后,赵兰田师长亲自率领师部和93团阻击当面的联合国军,成功掩护91团从三七线撤回三八线以北。1952年10月20日夜里,志愿军第3兵团代司令王近山下达紧急命令,令志愿军12军奔赴上甘岭。20日,王近山首先调91团前往上甘岭;10月25日,王近山再调92团前往上甘岭;11月1日,王近山三调93团前往上甘岭;至此整个12军31师全部抵达上甘岭11月1日夜,志愿军15军调整部署,将已经血战19天的45师撤出上甘岭进行休整。31师91团接手45师的阵地。11月3日,王近山调12军副军长李德生,组建“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统一指挥12军31师和34师以及15军29师,这个指挥所归15军军长秦基伟直接指挥。不过负责整个五圣山地区上甘岭作战的总指挥,是志愿军第三兵团的代司令员王近山。
11月5日,12军正式接替15军在上甘岭的防务,具体部署如下:
12军31师91团、93团负责597.9高地,31师92团负责537.7北山。
12军35师103团在平安以北集结,接替31师92团作为15军44师的预备队,归44师指挥。
34师106团集结于文岩里,34师100团集结于洗浦里、后坪里之间待命,随时投入五圣山前沿阵地反击作战。
在11月5日的战斗中,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胡修道,在其他战友都伤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顽强作战,从上午打到黄昏,打退了敌军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守住了阵地,荣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从11月5日这一天起,上甘岭上的部队全部都是12军了。
12军31师91团11月1日开始参加上甘岭战斗,11月5日,12军换下15军,一直到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结束,12军打了25天,这25天战斗的指挥员是12军副军长李德生。
12月15日,12军将上甘岭阵地给移交给15军,李德生指挥所撤销,此时距12军加入战斗已经整整45天。
抗美援朝结束后31师回国,先后在浙江江山,江苏淮阴,安徽蚌埠、淮北等地驻扎。1969年,12军31师改番号为36师,93团也改为108团(朱德警卫团)。1984年7月,南京军区抽组兵力赴滇参加轮战,以第1军打头阵;第36师作为第12军的主力师,配属第1军参战。抵达南疆前线后,第36师(指挥边防第15团2营)接防八里河东山。边防第15团是一支非常厉害的部队,此为我军唯一一支参加了老山地区全部作战的部队,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八里河东山素以山高林密、道路奇缺而闻名两山战区,被誉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可想而知战斗环境有多恶劣。轮战期间,第36师以伤亡210人的代价,拔除敌据点13个,击毁敌坦克发射点3个、火炮53门,毙、伤、俘敌1800余人,缴获敌枪械、弹药、装具不计其数。1985年全军大整编时,36师改编为12集团军摩托化步兵36师,108团改为摩托化步兵团。1998年五十万大裁军,第36摩歩师107团撤编,坦克团与第34师100团团部合编改建为装甲团。2003年,第36师改编为摩步第36旅,其第106团、第108团、师高炮团、师装甲团等单位的番号及建制被撤销。第106团(黄麻起义红军团)改编为摩步第36旅炮兵团;第108团(原朱德警卫团)改编为第12集团军直属工兵团;2013年,摩步第36旅奉命改建为第12集团军特战旅。2017年,第12集团军直属工兵团整编为第71集团军某工兵团,并继承了“朱德警卫团”和“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这两个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