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白台山英雄团 】荣誉称号部队前身为1946年2月成立的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2师36团。1937年12月24日,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领导胶东人民,在山东文登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从此,胶东人民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装。1938年9月,抗日救国第3军与掖县的胶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5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委,吴克华任副司令员,下辖6个团,共7000余人。1939年秋,第5支队改称第5旅,为胶东地区主力部队,旅长吴克华,政委高锦纯。抗战胜利后,这支部队扩编为山东人民解放军第5、第6师及警备第3、第4旅。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率领这支部队共1万余人,分批渡过渤海,挺进东北被整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和第3纵队,归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领导,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根据地等任务。1945年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林彪任司令员,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11月,进入南满地区的原山东军区部队,陆续编组为两个纵队:第2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辖第1、2、3支队和直属队、警卫团,共11300余人。第1支队,支队长杜光华,政委李冠元;下辖:第1团,由胶东老14团第1、2营和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72团1个营编成;团长胡润生;第2团,由6师各团抽调干部战士编成,团长康念祥;第3团,以胶东老14团第3营为基础,补充新兵扩编而成,团长乐军。第2支队,支队长李福泽,政委李丙令,副支队长周光;下辖:第4团,由西海独立1团第1、2营补充新兵编成,团长张东林;第6团,以西海独立1团第3营为基础,抽调2营部分干部补充新兵编成,团长朱永山。第3支队,是以北海独立1团和刘登远率领的山东鲁南军区干部团3营及安东抗日游击队合编而成;支队长王奎先,政委吕其恩,副政委李道之。直属队,由原5师15团(即原东海独立1团)保留原建制。警卫团,由原6师警卫营1个连及第16、17团各一个警卫连共300余人为基础,补入新兵800余人编成,并附一个机炮营。第3纵队,司令员胡奇才,政委欧阳文,辖2个旅,共7000余人。第4旅,旅长侯世奎;下辖:第10团,由山东5师14团(即胶东老16团)编成,团长李宏茂;第15团,由原北海独立2团第2营、胶东地方武装一个营、在庄河又扩大一个营编成,称独立1支队;1945年11月编为3纵队4旅15团,团长鞠文仪。第5旅,旅长江燮元;下辖:第13团,由东海独立3团保留原建制,团长刘剑秋;第16团,由东海地方武装一部为基础,于1945年11月初在大东沟扩编组成,团长卢仕盛。
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2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成立,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副司令员胡奇才、韩先楚,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欧阳文;下辖3个旅和1个警卫团。
第10师,由原2纵1旅改编,师长杜光华,政委李冠元;原1、2、3团依次改为28、29、30团。
第11师,由原2纵2旅改编,师长李福泽,政委李丙令,副师长周光;原第4团改为31团;原3纵13团调归本旅改为第32团;原第5、6团合编为第33团。
第12师,由原3纵(欠13团)改编,师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原3纵第10、15、16团依次改为第34、35、36团(白台山英雄团)。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锦州因扼守敌军由关外向华北撤退的要冲,成为东北野战军的首要攻击目标。1948年9月26日,东北野战军经过系列作战,完成了对锦州的初步包围。为增援锦州,蒋介石从关内急调第62军、第39军2个师、第92军1个师和独立第95师海运葫芦岛;连同原驻锦西的第54军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顶住敌之援军,赢得必需的时间,成为东北野战军夺取锦州的关键。10月5日,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吴克华司令员、莫文骅政委,胡奇才副司令员)奉命前往塔山、高桥一带布防。塔山全称塔山堡, 系一个地势低平的小村,位于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路。村西海拔261米的白台山是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塔山地区。以第12师(师长江燮元)外加第11师32团为第一梯队,布防于塔山一带核心阵地;以第10师、第11师(缺第32团)为第二梯队,按纵深梯次隐蔽配置在一线部队侧后,保持强大的后备防御。第12师位于老官堡、徐家屯以南,李家窝棚以北,红旗营子以南,塔山以东,上坎子以西一线。第34团守备以塔山堡为重点的东面至打渔山阵地;第36团毗邻第34团,守备塔山以西白台山阵地;第35团毗邻第36团,守备李家窝棚、261高地及前沿阵地;配属的第11师第32团毗邻第35团,守备靠山屯以北223高地及前沿阵地。第36团(团长江海)守备的白台山阵地和第34团守备的以塔山堡为重点的前沿阵地,是几个战术要点的重中之重。我军以8个师阻援,而国民党军是以11个师进攻,其战斗激烈的程度无法用语言来描述。1948年10月10日拂晓,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向塔山发起进攻,其第62军第151师主攻白台山。该师在强大火力掩护下,不断增加兵力连续实施攻击。坚守在泉眼沟前沿阵地的我第36团1个排顽强抗击,排长负伤,副排长牺牲,全排43名官兵战至仅余8人仍誓死不退……仅一天时间,第36团即打退敌军9次进攻。11日,泉眼沟阵地一度失守,后又被第36团以英勇的反冲锋夺回。13日拂晓,在数十门重炮、“重庆号”巡洋舰舰炮及空军火力支援下,国民党军再度展开攻势;4时30分,敌军炮兵开始轰炸塔山、白台山阵地;7时,敌第62军第157师向白台山刘家屯阵地北侧高地发动进攻,我第36团官兵以刺刀和手榴弹与敌展开惨烈的肉搏战,击退敌7次连续进攻;17时,当敌再度来犯时,第36团第1营一部大胆穿插,成功突袭敌设于浅近纵深的团指挥所,最终瓦解了其攻势。是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合围,只待总攻。这一消息震惊了敌人,14日成为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进攻最凶的一天。10时,敌第157师集中30多门火炮轰击白台山常家沟,阵地硝烟弥漫。敌军虽以两个营实施反复冲击,但在我军顽强阻击下成效甚微。国民党军这一天的疯狂进攻,也成为其最后的挣扎。我军在塔山地区的顽强阻击,为主力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时间。1948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道路完全被封闭。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给第4纵队发来嘉奖电称:你们这种英勇顽强的防御战,是模范的,值得赞扬的。16日,为表彰第12师第36团浴血奋战、坚守白台山,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授予该团“白台山英雄团”光荣称号。4纵协同兄弟部队11纵死守塔山村和白台山一线,阻击由锦西、葫芦岛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东进兵团”,与有海、空军配合的敌7个师苦战6昼夜,未让敌军前进一步,付出3700多人的伤亡歼敌6500余人,保障了东野主力攻取锦州的最后胜利。在这场恶战中,4纵一下打出了3个“英雄团”和1个“威震敌胆”炮团,一举成就大名。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将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和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东北民主联军4纵12师36团,前身部队是1945年11月在东北大东沟以胶东东海军区独立第3团一部为基础,在庄河扩充兵员后,加上北海独立第1团第2营,先后扩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纵队5旅16团、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2师36团(团长卢仕胜,政委王大伟,副团长江海);1947年7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2师36团;1948年1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41军123师369团。辽沈战役结束后,东野4纵改称第41军,原第10、11、12师依次改称第121、122、123师;“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的正式番号分别为第123师367团、123师369团。吴克华将军担任了首任军长。改编以后,41军继续南下,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广西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一路之上所向披靡。大军南下的过程中,41军路过锦州的时候,正值苹果收获季节,41军官兵们军纪严明、无一人上前摘苹果吃,后来被授予“秋毫无犯”光荣称号。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41军担负北平市的警备及对国民党军第104军第209师的改编任务;3月25日,41军4个团参加西苑机场毛主席等领导同志的受阅部队;4月,第41军由北平南下。1949年9月,41军配属第12兵团,编入进军华南的中路军,在衡宝战役中担负正面突击任务,与兄弟部队共同歼灭国民党军第7军军部及4个精锐师。1949年11月,41军调归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参加广西战役。1950年2月,第41军改归第15兵团建制,进至广东省惠阳等地执行剿匪作战任务,肃清了匪患,并先后解放南澳岛、南鹏岛。1954年,41军从潮安等地调往了广东汕头,先后隶属于中南军区、广州军区管理。在建国初期,我国设立了6个大军区,分别是: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西南军区、西北军区。1955年,6大军区被撤销;同一年,我国设立了12个军区;不过,东南沿海地区有实际需要,因此在1956年,又设立了福州军区。截至这个时候,我国13个军区的区划形成,分别是: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内蒙古军区、西藏军区、福州军区。当时,广州军区驻扎的部队数量并不算少,驻扎了41军、42军、43军、47军、55军等部队。1969年之后,北方目标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从东到西部署了50多个步兵师和坦克师,总兵力达到了110多万,号称“百万大军压境。”沈阳军区、兰州军区等北方几个军区的压力很大。为了加强北方几个军区的整体力量,1969年,我国南方各个军区抽调部分精锐部队,陆续北上。例如南京军区的27军、福州军区的28军、昆明军区的54军等等,先后开拔北上。1969年10月,原本驻扎在广西桂林等地的43军,奉调北上。最终部署到了河南省洛阳市,开始隶属于武汉军区管理。43军北上以后,原本在广西的驻地和防区,需要其他部队接管。11月,原本驻扎在广东汕头的41军,调往了广西柳州等地驻防,接替了北上的43军。1970年,广州军区的47军北上,调入陕西省,开始隶属于兰州军区。在此之后,广州军区下辖了3个军,分别是:41军、42军和55军。41军驻守广西柳州,既能够拱卫柳州等地的安全,同时依靠柳州市完善的铁路网络,如果实际任务需要,41军能够迅速机动,增援其他区域。在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中,41军承担了东线主攻任务。在战争中,41军官兵们作风过硬,敢打敢拼,勇往直前,完成了一系列的任务,涌现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和先进集体。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鉴于当时的实际需要。1985年,我国做出了裁军100万的决定,同时,对原来11个军区进行了全面调整。在此期间,武汉军区、福州军区、昆明军区和乌鲁木齐军区等4个军区被撤销。武汉军区被撤销以后,湖北省划入了广州军区管理。与此同时,当时的35个军中,有11个军被撤销;总计裁撤了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4个;至于41军,则改编为第41集团军,继续驻守广西柳州等地。1985年10月,41军改编为41集团军,改编过程中建制内的122师撤编,122师的364团调归121师,123师改编为123摩步师。广州军区地域广阔,涵盖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海南五省,陆地面积84.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7624.2公里。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军区被归类为“海陆兼防”区域。在整个大军区时代,我军海军陆战队编制较小,火力相对较弱,装备较轻。为了弥补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力盲区”,陆军组建两栖机步师成为必然之选。第41集团军123师执行两栖机步师编制,是广州军区面临的时代需求和责任所系。123师的成功转型在军事战略层面上强化了广州军区在海陆兼防任务中的实力。以第123师师部、第369团合编为南部战区陆军第74集团军中型合成第154旅(即‘白台山英雄团’);以第367团为基础组建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重型合成第123旅(即‘塔山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