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人民海军的公开消息,1月22日,中国海军的第一艘054B型导弹护卫舰在青岛某军港正式入列,舷号“545”,舰名“漯河”。
漯河舰舷号“545”,排水量约5000吨,是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新一代护卫舰,在舰艇隐身技术、作战指挥系统、火力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各项性能显著增强。该舰具备较强的综合作战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对提升海军舰艇编队整体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是海军转型发展的重要装备。
054B型护卫舰首舰,于2023年8月在沪东中华造船厂下水,经过仅仅半年的舾装,2024年1月份就开始首航,首航工作持续了一年。然后2025年1月份,就加入海军战斗序列。054B型的整个制造和服役过程,也就花了三年多的时间。
漯河舰是054B型首舰,而054B就是054A升级款,去年10月31日,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会师南海历史性时刻中,队列中就有1艘054A,未来这个位置就将由054B顶上。
进入21世纪后,护卫舰的排水量不断增加,国际上5000吨级以上排水量的护卫舰不断涌现,以往这个级别的战舰通常被划归为驱逐舰。
现在护卫舰之所以出现了越造越大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作战需求的牵引。护卫舰加入航母编队或两栖攻击舰编队时,需要搭载更多的舰载武器和设备,比如尺寸更大的直升机、数量更多的导弹和电子设备,提高防空、反潜、对海打击和侦察预警等能力,更好地胜任编入大型编队后的职责等。
![]()
以美军航母打击群体系为例,通常有4层防空网,由外到内分别是:第4层,由预警机和航母舰载机前出拦截;第3层,由2到3艘驱逐舰组成远程拦截网;第2层,由2到3艘护卫舰组成中程拦截网;第1层,由航母自带近程防空武器拦截。可见,对护卫舰要求,就是堵住第4层和第3层防空中的漏网之鱼,作用很关键。以至于必要时,护卫舰甚至都是用来牺牲,给航母挡火力用的!而除了防天上的,护卫舰还要防水下的,要承担反潜任务。054B舰的直升机甲板进一步扩大,可以搭载能力更强的新型反潜直升机,另外它本身拥有很强的反潜火力,拥有更先进的、多层次的反潜装备,可以担负编队的水下反潜任务。进入21世纪后,护卫舰的排水量不断增加,国际上5000吨级以上排水量的护卫舰不断涌现,以往这个级别的战舰通常被划归为驱逐舰。现在护卫舰出现了越造越大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作战需求的牵引。护卫舰加入航母编队或两栖攻击舰编队时,需要搭载更多的舰载武器和设备,比如尺寸更大的直升机、数量更多的导弹和电子设备,提高防空、反潜、对海打击和侦察预警等能力,更好地胜任编入大型编队后的职责。海军舰艇是现代海上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通常依据主要任务、吨位、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等因素进行。目前国际上常见的舰艇分类有:航空母舰:用于搭载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执行空中作战、远程打击等任务。战列舰:是以大口径火炮攻击与厚重装甲防护为主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主要用于攻击大型舰船,争夺制海权并摧毁敌方的舰船。同时,依靠其重火力也可以作为炮台执行攻击敌岸的重要目标或支援登陆作战等任务。巡洋舰:是一种火力强、用途多,主要在远洋活动的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装备有较强的进攻和防御型武器,具有较高的航速和适航性,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长时间进行远洋作战。其主要任务是为航空母舰和战列舰护航,或者作为编队旗舰组成海上机动编队,攻击敌方水面舰艇、潜艇或岸上目标。驱逐舰:驱逐舰是一种可以装备对空、对海、对潜和对陆攻击等武器,具有一定综合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艇。主要承担反潜、反舰、防空等任务,具有较强的火力。现代驱逐舰主要职责以护航为核心,同时拥有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广泛的作战职能使得驱逐舰成为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的舰艇。护卫舰:是以导弹、舰炮、深水炸弹及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中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及支援登陆作战任务以及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护卫舰和是当代世界各国建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参战机会最多的一种中型水面舰艇。潜艇:分为攻击型潜艇和战略导弹潜艇,前者主要用于反舰、反潜,后者携带弹道导弹,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登陆舰艇:用于运送海军陆战队和装备,执行登陆作战任务。支援舰艇:包括补给舰、医疗舰、维修舰等,负责提供后勤支援。巡逻舰艇:执行近海巡逻、护渔等任务,吨位较小,机动性强。排水量是船舶按设计的要求装满货物——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排水量通常用吨位来表示,所谓排水量吨位是船舶在水中所排开水的吨数。通常,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称为舰,在500吨以下的称为艇,一般均以舰、艇合称,但是潜艇不论排水量大小,习惯上统称为艇。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上,战列舰、护卫舰、驱逐舰和巡洋舰宛如舰艇家族中的“四兄弟”,从吨位上看,战列舰如同家族中的“大哥”,巡洋舰是“二哥”,驱逐舰则像“三弟”,而护卫舰是“小弟”。在作战任务方面,战列舰凭借强大的重炮火力,扮演着海上攻击的猛将角色,见到敌方舰船便会以强大火力攻击。巡洋舰则像一位忠诚的卫士,主要为航母远洋护航,自身还装备强大的攻防系统。驱逐舰这个“多面手”,功能全面,既能防空反潜护卫舰队,又能执行巡逻警戒等任务。护卫舰就像默默守护的“带刀侍卫”,为航母编队护航、反潜、防空、侦察。现在战列舰已经退役,成为历史的记忆。巡洋舰只有美俄仍有少量服役。驱逐舰和护卫舰则成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主力装备,在现代海洋军事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海军舰艇种类丰富多样,共同构建起强大的海上作战体系。航空母舰作为战略核心力量,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母各具特色。辽宁舰在 “瓦良格” 号基础上续建,经过多次改造升级,让我国真正拥有海陆空协同作战能力。山东舰是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优化了甲板设计和内部舱室等,提升了战力。福建舰则是首艘弹射型航母,满载排水量 8 万余吨,技术和吨位大幅提升。驱逐舰中,055 型万吨大驱具备强大区域防空、反导、反舰、反潜能力;052D 系列 “中华神盾” 驱逐舰具有先进雷达和导弹系统。护卫舰方面,054A 型远洋护卫舰具备多任务能力,适用于远洋作战;054B 型在 054A 型基础上升级改进;还有 056 型护卫舰等。两栖攻击舰 075 型具备强大两栖作战能力,适合大规模两栖作战任务。辅助舰艇中的综合补给舰 901 型用于海上补给,支持远洋作战。此外,还有多种小型艇在近海防御和巡逻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海军舰艇从大型航母到小型艇,形成完整体系,能在多种作战环境中执行任务,彰显了我国海军的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提升。辽宁号航空母舰:作为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标志着中国实现了航母 “零的突破”。其前身是苏联的 “瓦良格” 号,在历经波折后被中国购买并改装。辽宁舰全长 300 多米,宽 70 多米,满载排水量 6 万余吨,采用滑跃式起飞甲板,可搭载 40 架左右各型舰载机。山东号航空母舰:是中国首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全长 305 米,全宽 75 米,吃水 11 米,满载排水量约为 7 万吨级,能够搭载约 44 架各型飞机。山东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 “双航母时代”。福建号航空母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弹射起飞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满载排水量 8 万余吨,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设计,并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福建舰的技术创新之一体现在电磁弹射和拦阻装置上。福建舰的建造,标志着中国航母的发展真正开始了加速起跑。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南昌舰:2020年1月12日入列服役。055 型万吨大驱具备强大区域防空、反导、反舰、反潜能力及先进的导弹系统。055 型驱逐舰的导弹数量和类型体现了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也体现了中国在舰载武器系统和通信设备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制造能力。052D驱逐舰首舰昆明舰:2014年3月21日如列服役。052D 系列 “中华神盾” 驱逐舰装备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能够发射多种导弹,包括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等,是当时中国海军最为先进的驱逐舰。052D驱逐舰的前4艘均服役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成为当时中国海军最强的一支水面作战力量。052C驱逐舰首舰兰州舰:满载排水量达6000余吨,舰上首次安装了4面大型主动相控阵雷达。该舰于2005年10月18日服役于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堪称是21世纪中国海军现代化驱逐舰的开山之作。后来我国持续推进造舰技术,于是就产生了052D型、055型等新型驱逐舰。054A导弹护卫舰首舰徐州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于2008年1月3日入列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满载排水量4000余吨,性能超过了当时我海军16艘满载排水量3650吨的051系列导弹驱逐舰,堪称我海军舰艇装备史上的一座里程碑。056A型轻型护卫舰首舰三门峡舰:是在056型护卫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加强型护卫舰,主要强化了反潜作战能力,于2014年11月13日入列东海舰队某水警区。056服役之前,执行近海任务的053护卫舰、037型猎潜艇,适航性较差,作战性能低下,武器和雷达探测设备相对落后,急需性能更好的护卫舰替代。056系列一锅饺子下了70艘,前20艘056基本型转隶海警,后面50艘056A分三个批次建造,056A首舰三门峡于2014年11月入役,截止到2021年50艘056A已全部入役。075 型两栖攻击舰首舰海南舰:是中国海军自主研制的首型两栖攻击舰,于2021年4月23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入列服役。海南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4万吨,搭载有直升机和多种登陆保障车辆,能够有效支援两栖作战。作为两栖攻击舰,它融合了航母、驱逐舰和登陆舰的功能,旨在为海军提供强有力的海上作战支持,可以在海上发起远距打击和实施登陆作战,具备极高的战术灵活性。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军事装备自主研发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军事力量建设上的进一步提升。2024年11月21日,由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和导弹驱逐舰长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抵达香港,两艘大舰在码头亮相即引来许多香港市民和游客的驻足,都想一睹中国海军的风采。中国海军新型主战舰艇到访香港,是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军事能力不断增长,海军装备发展不断跃升,更先进的中国自主研发舰艇造访香港更能激发香港市民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也更有助于建立和培养爱国主义意识。从中国海军首次访港的051B型导弹驱逐舰深圳号,到2017年访港的辽宁号航母舰艇编队,再到2024年末访港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和052D型导弹驱逐舰长沙舰,中国海军在香港的每一次停靠,背后都印刻着中国军事能力日益强大的步伐。截止2024年11月,我国总计建造了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其中,3艘已经陆续服役,分别是:海南舰、安徽舰、广西舰。075型的4号舰预计2025年服役,预计舷号34,具体的舰名不详。2024年12月27日,我国海军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舰下水,被命名为四川舰,舷号51。四川舰是全球首次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两栖攻击舰,它的服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两栖攻击舰领域,我国已经进入了标准的世界第一梯队。两栖攻击舰属于六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大型水面舰艇,拥有船坞、车库和起降甲板。能够同时搭载两栖气垫船、登陆艇、两栖装甲车辆,发起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在飞行甲板上,能够搭载大中型直升机,进一步提升了部队的垂直打击能力。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海军一步步走向远洋,从实战需要出发。2008年开始,我国陆续建造了8艘2万吨级的071型船坞登陆舰。由于全部以各地山川命名,因此,8艘071型船坞登陆舰,也被称为“八大山。”2019年,我国海军075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舰下水,2021年服役。截止2024年,我国已经陆续建造了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2024年12月服役的076型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4万余吨,设置双舰岛式上层建筑和全纵通飞行甲板,创新应用了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两栖装备等,是海军新一代两栖攻击舰,是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发展、提升远海作战能力的关键装备。901型大型综合补给舰首舰呼伦湖舰:专门为航母编队建造的中国第一款五万吨级的补给舰,于2017年9月1日,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序列。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排水量最大的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可以装载大量的粮食、油料、弹药等后勤物资补给,足以“喂饱”整个航母战斗群,堪称中国航母的“超级保姆”。在“呼伦湖”号服役前,中国航母编队的远洋补给能力一直较弱,能执行远洋补给作战任务的补给舰,主要是现役的8艘903型综合补给舰,但其补给量有限,而且航速也比较慢,无法满足航母战斗群的机动性需求,会降低整个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率。呼伦湖舰基本可以满足航母编队的伴随保障需求,大大增强了我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率和作战半径,提高了我国航母战斗群的远洋作战能力。2018年4月12日,呼伦湖舰作为航母打击群的一员,与辽宁号航母共同参加南海阅兵。此后,它于2021年正式加入辽宁舰编队。2022年5月,901呼伦湖号综合补给舰携辽宁舰及舷号101的055型南昌舰,经宫古海峡驶入西太平洋。目前,解放军海军已经装备了17艘各种类型的补给舰。其中,901型综合补给舰2艘:分别是呼伦湖舰和查干湖舰。该级舰是中国海军现役吨位最大、补给能力最强的快速综合补给舰,专为保障航母编队而设计。903型综合补给舰2艘:分别是微山湖舰、千岛湖舰。903A型综合补给舰7艘:分别是太湖舰、巢湖舰、东平湖舰、高邮湖舰、洪湖舰、骆马湖舰、可可西里湖舰。903A型综合补给舰相较于903基础型,满载排水量从原来的20500吨增加至23000吨,是我军目前最主要的综合补给舰,有力的支持了海军走向大洋、挺进深蓝的战略部署。904型岛礁补给舰3艘:具体分为904A型和904B型,其中904A型仅一艘:抚仙湖舰;904B型共2艘:军山湖舰和泸沽湖舰;满载排水量均在15000吨以上。这三艘舰全部隶属南海舰队,专门用于西沙群岛守备部队、南沙群岛守备部队的补给保障,属于岛礁补给舰(并不具备舰队补给能力),被誉为“南海生命线”。908型综合补给舰1艘:青海湖补给舰,满载排水量达37000吨,该舰曾是我国海军最大的远洋补给舰,如今这一头衔已被901型综合补给舰拿下,服役期间多次执行军内重大演习、对外出访和武器试验等任务。青海湖舰原本是乌克兰制造的一艘油船,但未完工便因为经费问题而停止建造,好在我国及时接手,经我大连造船厂改装续建才得以服役,最终成为了我军的功勋舰。905型综合补给舰首舰鄱阳湖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型远洋综合补给舰首舰,于1979年12月5日正式服役,满载排水量2万余吨,最大航速18节。合计建造了3艘,目前均已退役。
鄱阳湖舰在1980年5月份,参加了最著名的“580”任务,也就是南太平洋远程运载火箭测试回收任务,这次任务也是海军自成立之后的首次远洋蓝水训练。在此期间,“鄱阳湖”号补给舰历时35天,为当时海军的远洋舰队内,包括051型导弹驱逐舰在内的各型主要水面作战舰艇,实施了海上油水保障任务。
![]()
2020年7月6日,在宁波某军港码头,东部战区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官兵整齐列队,举行海军鄱阳湖舰退役仪式,正式向光荣服役40余年的“老兵”告别。
该舰在当年7月份退役后,马上就在当年的9月份被拉去充当航母靶舰,测试海空军对航母的攻击能力。但在测试中,虽然882“鄱阳湖”号补给舰身中数弹,但就是没有被击沉,证明了该舰具备相当不错的抗沉性。
从我国海军的实际情况来说,在补给舰数量和总吨位方面,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但是,4万吨以上的大吨位补给舰数量偏少,与美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
国外媒体总结了我国093系列攻击型核潜艇的装备数量。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解放军海军现役拥有15艘093系列核潜艇。其中,1艘093基本型、6艘093A型,至于093B型高达8艘,属于解放军海军的王牌主力。
核潜艇依据作战任务的不同,分为了攻击型核潜艇、战略导弹核潜艇、巡航导弹核潜艇。与常规动力潜艇相比,核潜艇吨位大,能够携带更多的系统和装备。同时,航速快、续航时间长。在很多方面,相对于常规动力潜艇,拥有碾压级优势。
1958 年,中国核潜艇第一个核动力设计组成立。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上,赫鲁晓夫对毛泽东说核潜艇技术太复杂,奉劝中国放弃。但毛主席毅然发出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的伟大誓言。
![]()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才发展出了091型攻击型核潜艇。091系列攻击型核潜艇,总计建造了5艘,从70年代一直延续到了90年代初期,80年代,我国发展了1艘092型战略导弹核潜艇,5艘091型、1艘092型,总计6艘核潜艇,组成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家族。目前,上述6艘核潜艇已经全部退役。
进入21世纪初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科技领域的全面发展,我国开始发展093系列攻击型核潜艇、094系列战略导弹核潜艇,属于我国的第二代核潜艇家族。
其中,093型核潜艇的首艇,在21世纪初期服役,由于性能并不全面,部分技术不成熟,我国开始在093基本型框架上,进行一步步的改进,先后建造服役了093A型核潜艇,水下排水量接近7000吨,在2010年代,属于我国海军绝对的主力型号。
![]()
按照国外媒体的报道,在发展了093A型核潜艇之后,我国进行了很大幅度的调整和升级,服役装备了093B型核潜艇。
093B型潜艇相比之前的093和093A型,在设计理念、吨位、武器装备、静音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升级。
![]()
094型战略核潜艇排水量超过1万吨,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威慑性力量。
据外国媒体猜测,中国目前装备的094型潜艇在2022年已经实现全天候战略值班。所谓全天候战略值班,是指国家的海、陆、空三基战略核力量,在全天候24小时的时间和任何一种气象和作战环境条件下,都有一部分力量一直处于高度战备状态,随时准备进行核反击。
目前,全世界能够达到核潜艇全天候战略值班的国家只有3个,即俄罗斯、美国、中国。
中国虽然已经实现了战略核潜艇的全天候战备值班,但质量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
中国海军的舰艇型号和编队结构正在日益完善,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全球安全贡献着重要力量。
未来,随着更多先进舰艇的入列和服役,中国海军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海洋中的存在感,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海洋战略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海军舰艇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也关乎全球海洋安全的稳定与和平。
(本文所发布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