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塔山英雄团”

文摘   军事   2025-01-02 04:17   山东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
率领战旗方队接受检阅的是五大战区的指挥员。
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
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
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
【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部队前身为1946年2月成立的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2师34团。
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是由山东胶东军区地方兵团扩大编成的。
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以坚持昆嵛山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为骨干,在山东文登县天福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3军。
1938 年9 月,第3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3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委,吴克华任副司令员。
1939 年秋,第5支队整编为第13、第15团;又以黄县、掖县地方武装组成第14团。
1940年9 月,第5支队改称第5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委;同时成立新的第5支队,下辖第1团塔山英雄团)、第2、第3团。
1942 年7 月,胶东军区成立,后成立的第5支队整编为第16团(塔山英雄团第17团;与第5旅同归胶东军区领导。
1943年,胶东军区部队整编,取消第5旅番号,军区直辖五个军分区和第13、第14、第16团三个主力团;第15、第17团分别编入各军分区
1945年9 月,胶东军区部队在对敌大反攻中扩编为山东解放军第5师师长由胶东军区副司令吴克华兼任,政委由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彭嘉庆兼任,参谋长肖镜海,政治部主任刘浩天),第6师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副师长兼参谋长蔡正国,政治部主任李冠元)和警备第3、第4旅。
原胶东军区第16团(塔山英雄团)编入山东军区第5师为14团。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副主任欧阳文率领山东解放军第6师、第5师一部及部分独立团,共1万余人胶东军区其余部队后来发展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分批从海路挺进东北,11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和第3纵队,归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领导,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根据地等任务。
原山东军区第5师14团整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纵队第4旅第10团。
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司令吴克华,政委彭嘉庆)和第3纵队司令胡奇才,政委欧阳文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彭嘉庆任政委,胡奇才任副司令员,欧阳文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国任参谋长;下辖:
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旅长杜光华,政委李冠元
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旅长李福泽,政委李丙令

由第3纵队第4旅改编的第12旅旅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

1946年7月,4纵各旅改称师;原山东军区第5师14团改编为东北联军第4纵队12师34团(塔山英雄团)。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同年11月2日结束,双方在东北战场上,先后血战52天。

在这52天的战斗中,英勇的东北野战军与敌人展开了锦州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辽西会战,长春攻坚战,解放沈阳等战斗。

然而,在这些战斗中,塔山阻击战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很惨烈。负责守卫塔山的部队是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1纵队以及热河三个独立师,在塔山固守,阻挡敌人的东进兵团。

锦州是东北三省通往关内的咽喉要道,要是锦州被占领了,那就等于彻底切断了东北战场上50万国军的退路。这样一来,东北野战军就可以对敌人,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蒋介石看到了这一点,先后组成了两个兵团,由东增援锦州,史称东进兵团;由西增援锦州,史称西进兵团。

增援锦州的东进兵团,是由国军第54军,第62军,第92军,第39军组建而成的,从葫芦岛向锦州增援;而负责阻挡东进兵团的是以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为主组成的增援部队,在塔山修筑攻势,阻挡敌人。

在给4纵司令员吴克华的电话中,林帅说:守住塔山就成功了一半,守不住,军委要我提头来见,我要你的脑袋!

吴克华知道,林帅一向是不苟言笑,因此也郑重立下军令状:誓与塔山共存亡。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亲自坐镇12师指挥部。

在防御作战部署中,他以12师、11师34团为第一梯队,负责正面防御任务;10师、11师主力作为预备队,协同第一梯队的作战。

1948年10月6日拂晓前,奉命坚守塔山的12师第34团进至预定地域,开始勘察地形,抢修工事,挖防空防炮洞。战斗在10日清晨打响

从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 塔山之战进行了六天六夜。

直到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支援锦州的国民党东进兵团始终未能在塔山地区前进一步,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支援计划。

在整个战斗中,东野4纵12师第34团(团长焦玉山)一个团就取得了毙伤俘敌3321名的重大胜利;但全团2千官兵最后活着走下阵地的,仅有32人。

塔山阻击战的重要性,就是在于铁血之师第4纵队,成功将敌人的增援部队,阻挡在塔山无法前进。

没能及时增援锦州的东进兵团,在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占领锦州后,他们只能无功而返。

塔山阻击战东野4纵12师34团奉命扼守塔山堡等主要阵地,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与来犯的国军“东进兵团”展开了浴血拼杀,连续血拼6昼夜,先后打退敌几十次集团冲锋,最终守住了阵地,但全团2千官兵最后活着走下阵地的,仅有32人,战后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光荣称号。

授予第4纵队第12师第36团“白台山英雄团”称号;授予第4纵队第10师第28团“守备英雄团”称号;授予第4纵队炮兵团“威震敌胆”称号。

铁血之师第4纵队,一战打出了四个英雄团,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48 年11 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归东北野战军建制。吴克华任军长,莫文骅任政委,胡奇才任副军长,欧阳文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福泽任参谋长;所辖:

第10师改称第121师,蔡正国任师长,李丙令任政委;

第11师改称第122师,田维扬任师长,张秀川任政委;

第12师改称第123师,师长江燮元,政委张秀川;

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2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步兵第154师,左叶任师长,曹传赞任政

原东北联军第4纵队12师34团改编成东北野战军第41军123师367团(塔山英雄团)。

1949年3月25日,北京西苑机场,毛泽东主席检阅部队;车子从“塔山英雄团”的旗帜下通过时,他特意让司机“慢一点”。

1949年3月25日清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乘火车到达北平清华园车站;当日下午,在北平的党、政、军机关负责同志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各界代表人士共1000 多人聚集在西苑机场,热烈欢迎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

当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自颐和园到达西苑机场时,北平市市长叶剑英首先迎向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各界代表,也满怀热情与希望迎接自己的领袖。毛泽东、朱德等首先和工人代表一一握手。

毛泽东一行来到160多位民主人士的欢迎行列,高兴地、热烈地与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黄炎培、郭沫若等一一握手,互致问候。对和平解放北平有功的傅作义将军也来欢迎,毛泽东与他握手后还一起合影留念。

受阅部队是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第41军的“塔山英雄团”、“ 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部队和41军连以上干部及一些英雄功臣模范代表。

阅兵总指挥是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刘亚楼。

下午3时,随着4颗信号弹在西苑机场上空升起,盛大的阅兵式开始。军乐队高奏乐曲,50门60炮发射的500发照明弹将天空照耀得通明。

紧接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乘坐敞篷吉普车来到受阅部队队列前。

阅兵总指挥刘亚楼向受阅部队发出受阅口令,站在队列前的各分队指挥员举手向毛泽东等领导人敬礼。

毛泽东等领导人站立在缓缓行驶的吉普车上向指战员们还礼。当检阅车全部驶过时,指战员们振臂高呼着口号。

这是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第一次在北京检阅人民的军队。
站在吉普车上的毛泽东、朱德,不住地向为全国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官兵们含笑还礼,脸上露出无限的欢欣。
毛泽东乘坐的这辆吉普车是他从西柏坡来北平的座车,虽然还能用,但比较破旧。在西苑机场临检阅前,有人提出最好换辆好车,以显示人民军队特别是最高统帅的威风。为此,朱总司令提出把自己的轿车让给毛泽东。
毛泽东坚持自己的意见说:乘坐我们自己军队缴获的战利品,检阅英雄的部队不是更好吗!
毛泽东坐着那辆缴获的美式吉普车,在一行行、一列列威武的人民解放军队列前缓缓穿行而过。

阅兵结束后,毛泽东等同工人、农民、青年代表和民主人士一起拍了一张象征团结、胜利的照片;然后,驱车前往早已准备好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驻地香山。

建国后,123师随41军参加各次作战,其辖内367团的部队还和”红一团“一道参加了驻港部队的组建。

1985年改编为41集团军123摩步师。
2006年改编为两栖机步师。
2017年,第123师进行“师改旅”改编,其中,以第367团为基础扩编为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重型合成第123旅(塔山英雄团)。

陆军第75集团军“塔山劲旅”把弘扬塔山精神作为旅队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官兵精武强能、砥砺奋进。

今天,塔山的战火硝烟已散尽,但塔山精神历久弥新。

息陬孔猛
缅怀部队时光,眷恋绿色军装。难忘军旅生涯,无悔青春芳华。知遇天下战友,共享部队荣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