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国庆大阅兵受阅百面荣誉战旗之“攻守兼备营”

文摘   2025-01-16 01:49   山东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
率领战旗方队接受检阅的是五大战区的指挥员。
在五大战区指挥员引领下,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的猛士车缓缓驶过天安门。
此次编组战旗方队,从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荣誉功勋部队遴选参阅代表,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此次阅兵编组战旗方队,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增强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
这些战旗是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从全军部队遴选确定,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各24面,主要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五个军种,共120面荣誉战旗,其中100面正式受阅。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告诫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党和军队走过的苦难而光辉的岁月。也是为表达对各个时期战功卓著部队的敬仰,激励全军官兵保持和发扬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
如今,120面战旗被细致地折叠好,转交给军事博物馆收藏;但战旗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120面战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

【攻守兼备】荣誉称号部队为志愿军38军114师342团1营;该营前身部队隶属于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26团,来自于东北军新111师666团。国民革命军第111师为张学良指挥的东北军部队。
1928年春天,东北军刚刚改旗易帜不久,张学良便着手整编部队。当时的111师,还只是东北陆军第57军麾下的一支普通部队,这支部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官兵大多数是由山东人组成。这些山东子弟,大都是清末民初时期闯关东的后人。
张学良特意从山东籍军官中挑选了常恩多担任师长,还为部队配发了最新式的捷克式轻机枪和布朗式重机枪,当时的东北军中,能够配备如此精良装备的并不多见。
1931年,111师驻扎在辽宁海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们接到命令向南撤退。
111师最早为国民革命军第57军下属的4个师之一;到了西安事变后,57军的4个师被压缩成111和112两个师。
1938年春季徐州会战打响后,111师参加了徐州会战当中的著名作战——临沂保卫战,而参加临沂保卫战的部队就有抗战名将张自忠将军指挥的第59军。
临沂战役打响后,日军第5师团猛烈攻击40军的阵地,40军拼死抵抗,伤亡惨重。第五战区派出59军驰援临沂作战,59军和40军激战到3月下旬,伤亡很大,急需支援。
为了稳住台儿庄地区的战局,第五战区紧急派出原东北军——国民革命军57军第111师333旅支援临沂守军。
1938年3月30日,111师333旅的反击正式打响。
333旅派出666团为正面主攻部队,665团为预备队。
666团1营官兵犹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日军,日军被迫后撤,2营配合1营绕到了敌人的后方。在2个营的联合进攻下,日军损失兵力300多人,而3营的出动,也歼灭日军100多人。
为了扩大战果,作为预备队的665团也投入战斗,在666团和665团的联合作战下,日军损兵折将,被迫后撤。
111师333旅歼灭日军1000人,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57军通电嘉奖111师的辉煌战绩。
到了1939年,111师已经驻防山东省,而师长常恩多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员。驻守在山东期间,常恩多的111师积极配合八路军,和八路军互相通情报共同抗战。
111师在山东期间和八路军的交往让蒋介石很不高兴。
1940年,万毅(1938年1月任东北军第112师第334旅第667团上校团长;同年3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调任国民革命军57军111师333旅代旅长。
就在111师和日军浴血奋战的时候,57军军长缪澄流暗中和日军谈判,甚至签订所谓的“停战协定”,可能会联合日军对付八路军。
这种破坏抗战的举动激起了常恩多等111师广大官兵的愤慨,常恩多和万毅决定联合发动除奸行动逮捕缪澄流。
谁知万毅手下的一个营长临时变卦,跑去向军长缪澄流告密,缪澄流得讯后连夜逃脱了。
1940年9月22日,东北军57军111师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将反共和勾结日军的军长缪澄流赶出部队,逮捕了可能投敌的57军军官。
57局军长缪澄流向战区长官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发了电报,说万毅的这次行动受共产党的策动,捣毁军部属于犯上。
蒋介石看到军长缪澄流的电报大发雷霆,乘机下令取消了57军的番号,撤销了缪澄流的职务,同时将原57军的111师、112师划归鲁苏战区指挥,以此削弱常恩多的实力。
锄奸事件后,东北军与万毅有隙的一些军官,因为蒋介石趁机减少军饷,攻击常恩多和万毅。常恩多因积劳成疾,患病吐血,无法工作。一些地下党员在锄奸运动中暴露了身份,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陆续离开了111师。
党组织鉴于这些情况,通知万毅准备随时离开111师,转移到安全的地带。但是万毅不愿意他在东北军建立的地下党组织轻意散掉。结果他手下两个团长联合331旅旅长孙焕彩发动兵变。
1941年2月17日,有人通知万毅到师开会,万毅只带着随从来到师部,看望了常恩多后,就被孙焕彩等人扣押了起来。接着孙焕彩等人致电战区总部司令官于学忠,指控万毅为共产党的派遣分子,把他关押在鲁苏战区的监狱。
此时,东北军所属的第2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所部被日军包围,情景十分危险。万毅分析了敌情,选择了他熟悉的地形,自报奋勇在前边带路。于是,万毅被允许带着一个连队,引导总部突围。由于这次突围的成功,使扣押万毅的特务团的官兵对他产生了好感,不但伙食好了,平时看管也不象以前那么严格。
万毅救了总部,于学忠对他的态度也有所改变,这时常恩多病情严重,他对万毅被扣押一事内疚和有口难辩。
1942年4月,重庆军统机关给于学忠发来急电:奉总裁手谕,万毅通敌叛国,就地处决,具报。
身为于学忠总部秘书的郭维城是与党失去联系的地下党员,西安事变时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与常恩多是老相识)接到电报后暗中告知常恩多,常恩多得知这一消非常气愤质问于学忠。
于是于学忠回电蒋介石,拒绝执行就地处决万毅的命令,建议军事审判后视客观事实再予以判决,蒋介石无奈只好作罢。
1942年8月2日,111师师长常恩多的病已经不治报病危了,郭维城抑制住悲痛看望常恩多。他已有了一套计划,准备在常病故后出殡的那天埋下伏兵,趁军官前来吊孝之际,把顽固派参谋长陶景奎等人扣押起来,由常恩多的副官刘唱凯带骑兵连冲进苏鲁战区总部,把万毅从被押处抢出来。
郭维城离开常恩多后,想到万毅旅长的能力和威望,准备请他来一起发动111师起义,于是借机来到总部监狱探望万毅说:常师长病危,他写了一纸遗文把111师领导权交给我。
当天晚上,万毅乘看守不备,借口上厕所,翻墙而逃,然后,他几经周折,到达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旅(旅长为孙继先,政委江华6团(团长马耀伦,政委王建青驻地,随后他被谷牧迎接到中共山东分局驻地,见到了罗荣桓、陈光等人。
万毅越狱后,当日面见过万毅的郭维城立即引起了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的怀疑。
8月3日早饭后,郭维城被于学忠找去,详加盘问。尽管被郭维城巧妙地搪塞过去,但是一旦国民党特务追究起来,他肯定还是脱不掉万毅逃跑的干系。郭维城立即将这一突发情况告诉常恩多。常恩多马上做出了决定:马上举行起义!
郭维城和常恩多的副官刘唱凯立即制定了起义计划。
8月3日下午,111师团以上军官都接到师长谈话的通知。5时许,团以上军官陆续来到师部,根据事先安排,副师长刘宗颜、参谋长陶景奎、旅长刘晋武等人一到,就被刘唱凯派兵扣押。
常恩多把孙维蒿、孙立基、关靖寰、张绍骞四个团长叫到身边面授机宜。即四个团立即行动,包围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学忠总部和日照县的地方政府。
8月6日开始,起义部队出现哗变,661团团长孙维蒿首先率部叛逃;张绍骞团长的手下2营也哗变,张绍骞赶过去制止,被一个叛兵用机枪打死。接着,师部工兵营也哗变,进攻师部。在混乱之中,于学忠化装成为一个老农民逃跑了。
8月9日,常恩多病逝,时年47岁。
这时,万毅受山东分局罗荣桓委派急急赶过来指挥这一支起义部队,但是他晚了两个小时,没见上常恩多最后一面。
万毅赶过来后,111师稳定下来,111师师部大部,333旅旅部、662团、666团等共计2700多人改称东北挺进军,在万毅等人的率领下开赴八路军滨海根据地。
山东分局建议取消东北挺进军番号,仍称111师;师长由万毅代,郭维城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王振乾任政治部副主任,于文清任参谋长。原在东北军工作的干部调回一部分,又陆续从山东分局所属机关、115师、山东纵队、抗大一分校调来一批干部,加强领导力量。
山东分局书记朱瑞、115师政委罗荣桓前来看望部队,接见了校以上军官。
111师起义之后,国民党鲁苏战区任命孙焕彩为111师师长,收容余部,重新组成111师。为相区别,万毅部称新111师。
新111师与山东抗日军民并肩战斗,击溃和驱逐了占据日照、莒县边甲子山区的孙焕彩部。
12月12日,经民主选举,推万毅为新111师师长。山东军区还派来了一批党员老战士和战斗骨干,充实到战斗班里。
1943年7月,于学忠率鲁苏战区和东北军撤出山东;1944年5月,鲁苏战区宣布撤销。
随着形势的变化,继续使用旧番号的新111师的旧形式,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了。为此,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放弃111师番号,将这支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
1944年10月20日,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赶到日照新111师驻地,代表分局和军区正式宣布了改编命令,任命万毅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王振乾任支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彭景文任副支队长,管松涛任参谋长。原辖独立团改为第25团;第666团改为第26团;第662团改为第27团。
“攻守兼备营”前身部队隶属于八路军滨海支队第26团。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百万红军在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为总司令的统一指挥下,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多路向伪满日本关东军实行歼灭性的进攻,70多万日伪军土崩瓦解;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到8月20日为止,苏军占领了哈尔滨、长春、沈阳、承德等大城市。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军队,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并命令冀热辽解放区部队,迅速进入东北,配合苏军收复全东北;同时命令吕正操、张学思、万毅等率领所部迅速进入东北。
遵照延安总部命令,山东军区将滨海支队改编为东北挺进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周赤萍任政委,关靖寰为参谋长,王振乾为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支队:
第1支队,由原滨海支队组成,支队长彭景文,政委李欣;原所辖之25、26、27团依次改为第1、2、3大队。
第2支队,由滨海、鲁中、胶东军区各抽一个营组成;支队长管松涛,政委黄鸣清
‘攻守兼备营’前身部队隶属于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2大队。
随后第1支队第2大队与第1支队第3大队两个连合编为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第2团1营;此1营即为“攻守兼备营”前身部队。
东北挺进纵队组成后,从9月2日起,由原驻地向胶东黄县进发;9月21日在平度见到了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随后又到莱阳见到了胶东区党委书记兼胶东军区政委林浩;到达烟台后见到了胶东军区副司令员袁仲贤胶东区行署主任曹漫之,他们已为部队渡海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9月24日晨,东北挺进纵队按第1、第2支队顺序,从架家口子启航渡海;9月25日11时左右,东北挺进纵队先头部队在兴城县钓鱼台上岸;9月28日,第1支队全部人员安全抵达兴城。
10月初,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陆续到达了沈阳,并且新发了军装和武器。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决定,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由抚顺向吉林方向挺进;第2支队由沈阳、铁岭向长春方向挺进。
1946年1月中旬,东北挺进纵队奉命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司令员万毅,政委周赤萍,参谋长黄一平,政治部主任王振乾。下辖:
第1支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旅旅长彭景文,政委钟民,副旅长杨尚儒,副政委黄玉昆,政治部主任李欣;下辖第55团,第56团,第57团。
第2支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旅;旅长管松涛,政委何善远;下辖第58团、第59团、第60团。
“攻守兼备营”前身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旅56团1营。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兼政委,李作鹏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梁兴初任副司令员,周赤萍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下辖:
原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改称为第1纵队第1师,师长梁兴初兼,政委梁必业,副师长兼参谋长江拥辉,政治部主任方国安。
原东北民主联军第2师改称为第1纵队第2师,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副师长贺东生,政治部主任王树君。
原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旅和第20旅第58团改编为第1纵队第3师,师长彭景文,政委黄一平,副师长兼参谋长杨尚儒,副政委钟民,政治部主任李欣。
“攻守兼备营”前身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3师9团1营。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纵队;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属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建制。
38军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曹里怀任参谋长。
原辖第1师改称第112师,江拥辉任师长,黄玉昆任政委,杨大易任副师长,李际泰任政治部主任。
第2师改称第113师,贺东生任师长,王树君任政委,唐青山任副师长,李忠信任代参谋长,李欣任政治部主任。
第3师改称第114 师,刘贤权任师长,方国安任政委,曹灿章任副师长,李伟任政治部主任。
同时将辽北军区独立第10师拨归第38 军建制,改称第151 师,赵东寰任师长,邓忠仁任副师长,蔡明任副政委,王玉峰任参谋长,江腾蛟任政治部主任。
“攻守兼备营”前身部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114师342团1营。
1950年10月,第38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38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吴岱。辖第112师师长杨大易,政委李际泰;113师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114师师长翟仲禹,政委李伟
“攻守兼备营”部队编为志愿军38军第114师342团1营。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342团两天内三次冲垮土耳其旅,特别是一个营的志愿军连续击溃土军两个主力营,彻底教会土耳其士兵如何做人。
土耳其旅是按照所谓的联合国决议组建的,当时共有16个国家响应这个决议。土耳其是第一批出兵的国家之一,并编成了土耳其第1旅,旅长为塔辛·亚兹齐准将,是一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军人,麾下共有三个步兵营、一个野战炮兵营、摩托化工兵连、摩托化防空连、卡车运输连以及通信排、反坦克排等部队,兵力编制为5455人。
土耳其旅在1950年10月18日抵达了朝鲜半岛南部的釜山,登陆后开始接收全套美械武器和美式制服,随即北上参加了美韩军队向北方进军的作战。由于土军士兵外表比较彪悍粗鲁,给同行的美韩军队造成了深刻印象。
几乎就在土耳其旅登陆釜山的同时,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也进入朝鲜。
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第一次战役,给予美军第1骑兵师及多支韩国军队以沉重打击。
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西线联合国军于11月8日沿清川江北进,当时土耳其旅与美军第2师、第25师一起被编在美国第9军麾下。
11月19日,美军第25步兵师从开城乘车出发北上,土耳其旅第二天紧随其后出发,在美军第9军的行军队列中远远落在后面。结果第二次战役爆发后,落在后面的土耳其旅自然变成了美军第9军的预备队。
11月25日,志愿军左翼的第38军、第42军向德川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迅速击溃了位于西线联合国军右翼的韩国第2军团,韩国第7、第8师大部被歼灭。
在德川地区击溃韩国第2军团后,志愿军第38军迅速向价川突进。
27日,为堵住战役缺口,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急调预备队土耳其旅紧急奔赴嘎日岭、瓦院一线,以堵住西线美军右翼的战线缺口。
嘎日岭和瓦院,是德川至价川的必经之地,也成为土耳其旅与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次交锋的地点。
由于土耳其旅得到的卡车数量不足,只能先运送第1步兵营,卸下后再返回运送第2步兵营,一些土耳其步兵还不得不继续步行赶路。
在此过程中,步行赶路的土耳其旅一部,在乡村野地里遭遇了韩国第2军团的败兵,由于双方语言不通,互相发生了误击。经过激战,土耳其士兵被韩国败军打死14人,但也打死20名韩国士兵。
27日傍晚,土耳其只有1个步兵营和1个摩托化工兵连抵达了嘎日岭。
与此同时,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先头部队第342团第3营,已经赶到了嘎日岭附近。此时,土耳其旅第1步兵营刚刚占领嘎日岭山口一带的瓦院村,正在路边生火取暖,堵住了志愿军前进的通路。
11月27日21时30分,志愿军第342团3营利用黑夜,兵分两路悄悄摸进土耳其人的队伍。第342团团长孙洪道亲自率领第3营第8连,迂回到北侧山上包抄土耳其第1营;团政委王丕礼则率第7连,从正面接近敌军,进至距土军20多米时,志愿军第7连出其不意地发起冲锋。
正在休息的土耳其旅第1营遭突然打击,立刻陷入一片混乱,第8连也从山腰上冲下侧击。志愿军和土耳其步兵拼起了刺刀,土耳其人虽然顽强,但根本不是对手。近1000人的土耳其第1营仅仅顽抗了两个小时后,就在300多名志愿军前后夹击下崩溃。
嘎日岭山口被志愿军占领后,土耳其第1营又集结了一个连试图发起反击,但志愿军随即投入了3营第9连迂回到敌军侧后。三个连的志愿军前后夹击,将这股反击之敌基本全歼。
嘎日岭战斗342团自身伤亡7人,共毙伤土耳其旅300多人,其中俘虏20多人。
342团3营攻克嘎日岭后,已经是11月28日凌晨。
此时土耳其旅恢复了与美国第9军的联系,被下令和美军第2师38团会合,掩护美军38团侧翼,并确保第9军向西撤退的路线。
然而土耳其旅不少部队还处于行军途中,突然接到命令后,不得不紧急掉头折返,但时机往往过晚。
这时作为后续梯队的土耳其第3步兵营恰好已接近嘎日岭,当接到撤退命令后,整个车队紧急调头准备逃跑,然而却被志愿军发现了!
参战的仍然是志愿军342团第3营,当时该部正调整部署,准备应对土军的反击。当接到侦察兵的报告后,342团团长孙洪道果断令3营继续出击。8连1排不顾山路危险,冲过陡坡抢到了盘山路的前面,堵住了土耳其旅第3营的退路。
在342团3营主力的围攻下,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全歼了这股敌军。
志愿军第342团3营击毙土耳其旅第3营指挥官比尔金少校后,已经是28日上午,342团其他部队也已占领裴德站和瓦院村东侧高地。342团和114师其余两个团没有恋战,继续向前穿插,目标直指价川附近的阳站,以威胁美军第9军的侧翼。
28日傍晚,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主力顺利进抵阳站外围。
阳站由土耳其第2步兵营和一个榴弹炮营驻守,企图掩护西线美军撤退。
114师仍以342团担任主攻,340团负责配合,341团则负责插入凤鸣里以南公路,截断敌军的退路。
28日22时,志愿军342团对阳站发起攻击342团以1营为主攻营,营长曹玉海率领2连乘敌混乱直接穿过阳站,于天明时分抢占了阳站西面的高地,堵住了土耳其军队的后路。1营部队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阳站,并接连打退土军的多次反扑,双方再次发生激烈白刃战,土军仍然不敌。1营3连8班还乘隙突入敌方炮兵阵地,用手榴弹将土军炮兵营剩余11门榴弹炮全部炸毁。
29日9时,志愿军342团、340团对阳站发起总攻。经过一小时激战,肃清守敌,毙伤俘700余人,缴获汽车110多辆。土耳其最后一个完好的主力营大部被歼。
志愿军342团1营营长曹玉海在朝鲜战场屡立战功,1951年2月12日在四次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被志愿军总部追授“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指挥艺术高超的342团团长孙洪道,后来升任第112师师长;1968年11月至1978年7月,担任解放军第50军军长。
当土耳其第1营和第3营在28日先后被打垮后,土耳其旅旅长亚兹齐准将身在军隅里的指挥部内。当时,亚兹齐判断自己部队将要被志愿军合围,因此下令全线后撤。
到了29日上午,土耳其旅的三个主力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已全部被打垮,各个连队全部被打散,被分割在不同的山头和村庄内。美军曾出动一个坦克排救援土耳其旅,但这些坦克全部有去无回。
此时,志愿军第38军113师已经于28日抢占了三所里,随后又抢占了龙源里,切断了美军第9军的南撤之路。土耳其旅残部和美军第2步兵师全都陷入了三面包围之中。
由于道路被彻底堵死,土耳其旅丢掉了所有车辆,幸存者们全都爬上了山,越过荒山野岭向西逃跑。
这时出身农村的土耳其士兵终于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大批士兵成功逃出了包围圈,但大量伤亡也发生在这个阶段。
根据西方战史的数据,在这场战役中土耳其旅共有3514人伤亡,其中741人阵亡,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244人被俘,298人非战斗伤亡。也就是说,5400多人的土耳其旅损失达到了65%,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1951年初,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联合国军”在中朝军队联合打击下,弃守汉城,节节后退。为挽回败局,1月25日,在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指挥下,“联合国军”卷土重来,分东西两线对志愿军发起大规模反攻。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当机立断,决心采取“西顶东反”作战方针,在西线汉江南岸实施坚守防御,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诱敌深入,抓住战机实施反击,粉碎其攻势。
在这场生死博弈中,114师342团1营在志愿军38军编成内担负了“西顶”的艰巨任务。38军能否守住,关系到整个西线的稳定和战役的成败。
1951年2月4日,连续参加了三次战役、缺乏弹药,已经减员三分之一的114师,接替了情况更为严重的113师,拉上350.3高地和350.3高地西北的岩月山阵地坚守。
350.3高地是控制利川、水原、龙江三座城市通往汉城的交汇点,位置非常重要,得失关系全局,是美军的主要攻击目标。美军特将骑1师两个团调到了对面的京安里,准备实施正面突击。
38军副军长江拥辉得知114师342团把坚守350.3高地的任务交给了1营,内心五味杂陈。他最清楚,把谁放在350.3高地,谁就要以命相搏以死相拼。
他很了解1营营长曹玉海这位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他让114师师长翟仲禹专门把曹玉海叫来,当面交代任务:敌人会豁出老本来攻你们,能守住吗?
曹玉海是38军公认最能打的营长,他坚定地回答:我们营从来没打过败仗,首长放心,一定能完成任务!
入朝以来的三次战役,曹玉海的1营所向披靡,屡立战功:
第一次战役中,俘虏南朝鲜军400多人;
第二次战役阳站战斗中迂回穿插,歼灭土耳其旅1个营 550余人;
第三次战役期间,突破防守严密的美军阵地,穿插40公里,一路歼灭美军330多人、缴获各种火炮40余门、轻重机枪20余挺、汽车36辆。

曹玉海从军部回来,立即进行了战斗部署:
给1连配属1挺重机枪、1具90火箭筒,坚守350.3高地正面阵地;
将2连1、2排部署在350.3高地左侧276.8高地,作为警戒阵地,监视左侧方向来敌,支援1连作战;
将3连部署在350.3高地主峰。
三个连队品字形排开,成犄角之势。
抵达阵地后,1营立即开始构筑野战工事。
此时,1营经过前三次战役已减员严重,武器装备和弹药不足,部队极度疲劳。
靠着官兵们的坚强意志,他们又连续作战,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极度惨烈的汉江南阻击战。
2月7日7时,美骑1师对1营前沿阵地发起攻击,航弹、炸弹铺天盖地倾盆而下,打得1营阵地一片火海,人员、工事损失严重。
地毯式轰炸后,美骑1师步兵狂展开冲击,连续4天的冲击、轰炸、再冲击、再轰炸后,交替变换打法也毫无进展。
4天里,1营官兵同仇敌忾,饿了吃把炒面,渴了吞把雪,敌人开炮就迅速藏进防炮洞,敌人上来了便立刻冲出来阻击,互相鼓励,相互支持,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2月11日凌晨6时,遭到上级训斥的美骑1师发了疯,为了打下一个小小的警戒阵地,竟持续炮击了4小时。
10时许,2个美军步兵连在坦克掩护下开始冲击。
志愿军1营2连1排只有步兵武器,只能待敌接近我前沿时才突然开火。经40分钟激战,1排连续击退了敌人两次攻击,歼敌60余人,自己也遭到严重损失。

下午14时,鉴于2连1排伤亡巨大,且已迟滞美军进攻4天,从全局考虑,1营下令1排剩余人员向后收缩。
1排阵地上只剩下5人,其中班长潘学仕的双腿已经被炸断,是阵地上唯一的指挥员。接到后撤的命令后,这个彝族小伙子挣扎着坐起来,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他命令其他4个幸存的战士撤下阵地,自己来掩护。
回到了营主阵地,刘福等人向教导员方新汇报了潘学仕为掩护回撤坚决不下阵地的情况,彝族兄弟潘学仕的事迹传遍了整个阵地,大家憋着劲要让美国鬼子血债血偿。
营长曹玉海火速派3连长赵连山带着3连1排和2连2排阵前反击,与从警戒阵地撤下来的4名战士侧面攻击相配合,一举毙敌50余人,为潘学仕报了仇。
11日15时过后,美军在飞机及大量地面火力掩护下,采取人海战术,在付出100多人代价后,强行占领了1营左右两翼阵地。虽然得手,但临近天黑,不善夜战的美军只好停了下来,等待第二天天亮再攻。
夜色降临,战场一片寂静,趁此机会,1营将1连、2连所有剩余人员都撤到了主阵地350.3高地上。
此时全营加起来还不到一个连了。
经研究,350.3高地前方有个叫京安里的村子,汉江支流庆安川流经该村,川上有座桥,是美军必经之路。将其炸毁,必然能打到美军的痛处。
营长曹玉海请示后,随即令3连长赵连山带12名战士,当夜奇袭京安里桥。
22时,奇袭小分队从高地出发,赵连山带领小分队于22时30分进至京安里桥附近隐藏。美军桥头有个固定哨,桥上有个游动哨,桥北5间屋子里驻有约1个排。
赵连山将奇袭小分队分成了3个组:尖兵组用匕首将固定哨和游动哨解决,伪装成美军占领桥头;火力组封锁敌住所门窗,掩护爆破组爆破;爆破组向桥下运动,搭人梯安装炸药。
实施时出现了意外,一辆吉普车开到桥头,下来3名美军。乔装成美军哨兵的2名战士趁敌不备,猛扑上去刺死2名敌人,活捉了剩下的1名美军。爆破组随即引爆炸药,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混凝土桥被彻底炸毁。睡梦中的美军还没等拿起武器,就被火力组战士全部歼灭在屋内。
趁敌陷入混乱,奇袭小分队又迅速转移至另一处木桥,消灭了守桥敌军,随后将木桥也给炸毁。
回阵地途中,小分队又意外发现了一个正朝我方轰击的美军迫击炮阵地,赵连山果断带领小分队出其不意消灭了30余名炮手、炸毁了5门迫击炮。
这次奇袭京安里大桥,小分队12人无一伤亡,还消灭了敌军40余人,打乱了美军的进攻节奏。
营长曹玉海和教导员方新召集所有连排干部,为明天的血战做战前准备。决定以3连为主守主阵地,1、2连剩余人员守阵地左右侧,团里抽的1个警卫排和勤杂人员补充给了3连。
12日凌晨5点,美骑兵1师的炮火就凶猛地砸了下来。在隆隆炮声中,美军一个团的步兵在几十辆坦克、装甲车掩护下开始进攻。
早已熟悉了敌人进攻套路的1营官兵,等美军一路爬到距离阵地前40多米时才开火。轻重机枪打乱美军队形后,2连1排突然从左侧冲出反击,当即消灭了50余敌人。
美军重整旗鼓,兵分两路,一路继续从正面冲击,另一路则向右侧迂回。曹玉海先击退正面美军,又令3连沿主峰西侧向迂回美军突然反击,美军溃逃。
根据伤亡情况,曹玉海再次调配力量,并让战士们抓紧搜集敌军武器弹药、修复工事。
团长孙洪道这时打来电话,传达了师首长对1营的表扬,然后要求1营坚守阵地到下午15点,掩护师二线部队占领阵地,掩护东线部队出击。
曹玉海没有向团长提任何条件,因为他知道整个342团连团长在内也只剩下不到200人了。
曹玉海其实是二次入伍,曾因伤病转业地方,在武汉市监狱当监狱长,并与护理过他的护士成为了恋人。当二人准备结婚时,朝战爆发了。
老部队恰巧经过武汉,曹玉海就找到了342团政治处副主任孙永章,要求归队。政治处副主任决定不了,114师也决定不了,最终上报到了时任中南军区组织部长梁必业那里,毕竟是战斗英雄,终被批准。
回到老部队后,曹玉海几经周折,终于在第二次战役时调回了自己以前就担任过营长的1营继续当营长。营教导员方新是当年在八路军中的老战友,二人无话不谈,属莫逆之交。
天终于亮了,1营坚守350.3高地以来最惨烈的一天拉开序幕。
曹玉海、方新把最后的几十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隐蔽,一部分抗击,轮番上阵,正面反击和背后突击相配合,连续击退了美军4次猛攻。
9时许,气急败坏的美军又以24架飞机、52辆坦克和50余门火炮将成吨的钢铁倾泻在350.3高地上。接着,美骑1师的400多个大兵分成三路凶狠地扑向高地主峰。
美军的攻击一轮接着一轮,由最初的正面强攻改为了多路多波次轮番冲击,攻击方向由3路变成了5路。美军这种不顾一切地绞杀突击,给1营带来了更多的伤亡,曹玉海把预备队全部用上了。
下午14时,感觉情况严重的342团向师部申请增援,但师里已经无兵可调。
曹玉海带领仅剩的53位高地勇士再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曹玉海见已到最后时刻,带头与20多名战士一起,将身上绑上了手榴弹,一旦敌人上来,就与阵地共存亡。
敌人进攻了,当敌人距离不足30米时,曹玉海率领战士们从壕沟中一跃而出,端着刺刀冲向了敌人。激战中,两颗子弹穿透了曹玉海的胸部和头部,他高瘦的身体摇晃了几下倒在了阵地上。
3班班长涂金大喊“为营长报仇!”怒吼声顿时响彻整个阵地,战士们端着刺刀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杀向十几倍于己的敌群。经顽强战斗,终于又将敌击退。
教导员方新拿起电话向团里报告了营长曹玉海牺牲的噩耗及全营在阵地上还剩下20多人的情况。
得知曹玉海牺牲,孙洪道团长抓起枪就要上1营阵地,被政委王丕礼死死拦住。方新在电话里坚定地表示:我保证,只要还有一个人,就坚决打到底,人在阵地在!
下午15时,美军再次集中500多人对350.3高地发起了猛攻。敌人依仗优势火力,步步逼近,情况万分危急。
1营教导营方新一边组织大家与敌展开殊死搏斗,一边不停鼓动士气;3连长赵连山带头冲出了阵地,怒吼着杀向敌人。在连长带动下,战士们纷纷冲出工事,再度将敌人反击下去。
为了增强主阵地防卫,方新通知调3连2排过来。但2排在机动过程中,被美军飞机发现,只有5班长马喜才1人闯了过来。
此时,主阵地只剩下赵连山和6名战士,以及营部的2名通信员和1名电话员。方新带领大家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肉搏战,左腿被炮弹炸伤。
战斗越来越激烈,敌人狼群般从四面八方扑上来,方新被敌人包围了。在这最后关头,方新临危不惧,左拼右杀,子弹打完了,毅然抱起一颗已经拔掉引信的迫击炮弹,瘸着腿扑向了敌群。
临近黄昏时分,夕阳染红了350.3高地。此刻1营主阵地上仅剩下了两人,一个是3连连长赵连山,一个是1班副班长刘占清。赵连山的枪里只剩4发子弹,刘占清的枪里只剩3发子弹。
4名美军冲了上来,想抓活的,赵连山3枪撂倒3名美军,剩下一个扑到面前也被砸倒。
刘占清也打光了枪里的子弹,抄起背后插着的钢锹猛地扑向敌人,当即砍翻2名美军。
恰巧在这时候,一枚此前战斗中“哑火”的手雷竟被美军踩中,在敌群中猛烈爆炸,当场炸死炸伤了4名敌军。完全懵了的敌人莫名其妙地溃退了。
危急关头,先前被敌机拦住的3连指导员孙永昌带领2排剩余人员赶到:只见阵地上到处是牺牲的战友,赵连山和刘占清身负重伤匍匐在血泊中,却仍然保持着战斗姿势。战后,赵连山、刘占清均荣立一等功
当夜,114师340团7连和师警卫连上来接替了350.3高地阵地。
1营完成了阻击任务。撤下时,有200多名勇士永远留在了高地上。
6天7 夜,志愿军38军114师342团1营用生命和鲜血打退了敌人对350.3高地的十几次进攻,歼灭美军685人,这是志愿军营级建制单位歼灭美军最多的一次与整个西线一起,有力保证了志愿军在东线横城反击战歼敌3万余人的战役胜利,不愧为“万岁军”的“钢铁营”。
1951年6月25日,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曹玉海最后指挥战斗的3连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为营长曹玉海追记特等功,授予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为教导员方新追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第1营被志愿军总部记集体一等功,授予“攻守兼备”战旗一面,并被第38军授予“英雄部队”荣誉称号。
1953年7月,114师跟随38军回国。
1966年2月,38军移防河北保定,114师与兄弟部队一起保卫北京。
1982年9月,第38军受领整编合成集团军的试点任务。彼时,我军在组建集团军领域,尚无经验可鉴。
1983年12月,第38军的集团军建设就取得突破性进展,第112师完成了从摩托化到机械化的转变,成为我军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机步师。
1984年4月,第38集团军横空出世,此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个集团军。114师被改编为乙种摩托化步兵师。
1985年11月,第38集团军正式执行机械化集团军编制,摘取我军第一个机械化集团军的桂冠。
1996年10月,中央军委将我军14个乙种师,转隶武警部队序列,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武警机动师。114师脱离第38集团军建制,移交武警部队,改称武警机动第114师,原辖第340、341、342团改称武警第340、341、342团。同时,师属坦克团撤编,炮兵团整编为武警第703团,高炮团整编为武警第704团。
2018年,武警改编,114师番号撤销,改编为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机动支队,机动总队是正军级编制,机动支队属于副师级编制,与解放军的合成旅一样。
荣誉战旗名称:“攻防兼备”一等功臣营
授旗时间:1954年1月4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志愿军第38军114师342 团1营
授旗领导机关: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前身隶属东北军新111师666团,后改编隶属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26团。
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隶属第1支队2大队;后与3大队两个连合编为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2团1营。
1946年1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旅56团1营。
1946年8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9团1营;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3师9团1营;第38军114师342团1营。
1996年10月,转为武警机动作战部队114师342团1营。
现隶属于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 。
(本文所发布信息,均取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息陬孔猛
缅怀部队时光,眷恋绿色军装。难忘军旅生涯,无悔青春芳华。知遇天下战友,共享部队荣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