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篇《古文观止》,本周学习《史记》中的《秦楚之际月表》序。
三个月前,买了一套史记,一共五册。准备慢慢读完,因为迫切性不够,至今第一册还没读三分之一。所以还没有读到“表”的部分。
读这个序的时候,我就在想啊,史记中的表是个啥文体呢?找出原著一看,就是表格,月经国纬,纵的是时间,横的是空间。以此将发生的大事直观地安排在相应的时空中,一目了然。司马迁真是个聪明人。如果不用表格,这些信息错综复杂,想说清楚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学习新知识,本质上是一个制表的过程。大脑中要有一个类似的表格,甚至可以是立体的,每新学习一个知识点,就要将其纳入到这个知识之网中,可以附着在其它节点上从而与其它知识相联结,也可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节点,融贯其它知识。
本文是表的序,不是表。是司马迁站出来说话的。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以上第一段,写秦汉之际天下三嬗,表象是“易”,实质是历史事势变化之“剧”,反映斗争之“酷”。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以上为第二段,写虞、夏、商、周积德而有天下,秦朝用力而成帝业,或积善累功“数十年”,或修仁行义“十馀世”,或蚕食兼并“百有馀载”,说明一统天下十分不容易。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以上第三段,写刘邦无尺土之封而得天下,是因为秦朝“驱除”于前,项氏“虐戾”于后,这种形势之变,使得刘邦“愤发”获得了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