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学过的一切,重新思考

财富   2024-09-29 12:17   江苏  

1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生下了一个男孩儿。

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有了洗儿的习俗。一般说来,洗儿有两个具体时间:一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俗称洗三。一是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杨万里在《贺必远叔四月八日洗儿》一诗中说:“年年四月初八日,水沉汤浴黄金佛。今年大阮当此时,真珠水洗白玉儿。”四月初八是传统的沐佛节,人们在这一天洗儿,无疑有讨吉祥的意思。由于每年都有沐佛节,所以每年这天都可以洗儿;而“洗三”一生只有一次,且是平生头一次洗浴,故相较而言,要隆重得多。

不知道是洗三的时候,还是在某年的浴佛节,苏东坡写了一首诗:《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以前读这首诗的时候,总是把聪明对应成痛苦的苏格拉底,愚鲁对应成快乐的猪。把这首诗理解为苏东坡的一种激愤之情:我愿我儿,宁可做一头快乐的猪,也不要做痛苦的苏格拉底,我这一生可被坑苦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但有一个疑问一直在心底不得解:为什么一头快乐的猪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它不应当只能平庸过一生吗?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不应该是大思想家的想法啊!

好在我有一大优点,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搞不懂的问题就不管了。

后来看到过一个解释:

明代韩日缵的《洗儿》诗说:“愚騃亦有公卿贵,家世相传但一经。

愚騃痴呆也能位至公卿,那是因为有智慧的传承。《朱柏庐治家格言》中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就是因为读书才能够开智明理,拥有美好的人生。(顺便说一句,为了拥有美好人生,这两年我也是开始阅读古代的各种经典。发现读经典,真是永远不迟,虽然没有家世相传年轻时未曾读过,但老来再读,至少也可以再传下去啊。)

但这个解释也依然不透。

直到我最近读了亚当·格兰特的《重新思考---知所未知的力量》,才算有了更好的解释,更透一些的理解。


2、

本书中说,我们常人的思维模式常常是下面三种:

一是像牧师,到处宣扬自己相信的;

二是像检察官,动不动就论断别人;

三是像政客,找别人喜欢听而又对自己有好处的话说,找捷径。

我们又有个毛病:以为接受不同意见,那就是背叛了自己的理念,那就是自己的失败。

于是我们就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听,接受与自己意见相合的说法或"事实",选择性吸收。而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易形成刻板的意见,不接收新思想,因为聪明人也最容易找到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

就象屈原那样的聪明人,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辞赋来为自己证明,却不知道自己陷入了某种思维陷阱之中,只能沉江成为英雄。屈原投江是因为二元思维吗?

鲁且愚的人思维方式可能会是科学家思维:

1. 像个科学家一个思考:当你有一个想法时,通过数据和实验方法来进行验证。

2. 以价值来定义自己,而不是观点: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能够更新认知观点的人,而不是盲目维护自己观点的人。

3. 寻找反面例子和数字来反驳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重新思考。

4. 不要对自己的知识过于自信,混淆了对自己的自信和能力的肯定。

5. 保持存疑辩证的精神:有了自我怀疑那就是一个很好提高自己认知的机会。

6.享受自己是错的愉悦感:当你犯了错,那也意味着你发现了一个新的东西。减少证明自己的执念,而是快乐的自我提高。

7. 向周边的人学习:每个人都有你不知道的内容。

8. 不要给自己营造都是支持你赞美你的环境,也要有不断挑战你的圈子;有些时候你的对手和敌人反而是让你提升最快的方式。

9. 不要逃避冲突和争执:和TA人有不同意见不一定要道不同而不谋,而是要进一步想一下为什么TA会这么想,和对方进行一场有建设性的辩论。

一句话:放下过去的一切,重新思考!


3

知识的诅咒。放下过却所学,并不容易。

智力通常被视为思考和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重新思考和忘却已知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技能。然而,我们仍然喜欢待在确信的舒适区,拒绝怀疑带来的不适。我们更偏爱让我们感觉良好的观点,胜过那些需要艰难思索的想法。

对于很多问题来说,智力并不是解药,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诅咒。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对自身的局限视而不见。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作知识的诅咒,就是当我们知道了某种知识的时候,就无法知道不知道这种知识时所展现出来的状态,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就经常可以碰到。这本《重新思考》中,有大量鲜活的实例。

一个聪明人,几乎可能肯定会被知识所诅咒。

而一个愚且鲁的人,却常常可以凭着天资逃过这种诅咒。

上面这个图最小的圈,是我知道我知道的。

第二个圈,是我实际上知道的。

第三个圈,是我认为我知道的。

第四个最大的圈,是我不知道的。

这是《重新思考》这本书上的图,但我想把它改一下:

第一个小圈:我实际上知道的。

第二个圈:我以为我知道的。

第三个圈:我知道我不知道的。

第四个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


一个愚鲁的人只会依最小的圈行事,不做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事。而一个聪明人却会依着第三个圈行事,因为他认为那也是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

聪明人需要修的功课,是放下自己过去所学,那就是放下对第三个圈和第二个圈自以为是的控制。

而愚鲁的人可以免去聪明人需要修的功课,直接到达只在第一个圈内行事。

因为,一个人只能赚他认知边界以内的钱,最小的圈,才是认知边界。

聪明人的虚妄认知,如果不放下,会害苦一生。

4、

放下过去所学,不是扔了不管,而是放下对过去所学的执著,因为一旦认定过去所学是真理,就立即被困在了过去所学之中。任何条件都是限制,任何过去所学,都是可能的障碍。

张三丰教张无忌武功,忘掉所有招数才算是学到。老子讲为道日损。

佛祖更干脆,一边说一边抹干净: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一个真正善于思考的人是没有历史和未来的,他不会被过去束缚,也不会被未来束缚。当下的一切就是他跳舞 的天地,就象最开始讲到的那个消防员的故事。

从来没有过点一把火来躲避火灾的方法,如果被过去的方法所束缚,道奇也将和他人一样葬身火海。


5

为什么苏东坡被聪明误了一生?

这个图是我对书中的图给了一点稍稍的变化,因为我喜欢这种四象限的表达结构。

如果一个人不能放下过去所学,那就是对自己的策略抱有确定的信心。结果要不落入自大的象限,要么落入自卑的象限。

而如果谦虚一点,对自己的策略不那么确定,运用贝叶斯思维,面对新信息保持重新思考 的能力,那么就会落入自信或怀疑的象限内。

倘若再对自己的能力有坚定的信心,则此人便会呈现出科学家的思维模式:自信的谦虚,谦虚 的自信。

苏东坡还是对自己的人生策略自信了点。所以才会感叹:我被聪明误一生。

反躬自省,我在哪个象限呢?竟然落在了与自信完全相反的象限内:自卑。对自己的交易策略极为自信,而对自己的交易能力不是很坚定地相信。结果我的交易成绩就很不稳定。

6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只说一个词:破执。破的就是对过去所学的执,而过去所学,就是一切习性。

破一切习性,然后重新思考。这就是读此书后的收获。

从日常中醒来
穿透日常的习性,看见世界的本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