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学习笔记2·集醒二
1·6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让人当面赞誉自己,不如让人在背后不会毁谤自己。令人产生初交之喜,不如令人久交不厌。
[赏析]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面前之誉,背后无毁,这只是两个方面,还有另外几个面:面前无毁无誉、面前之毁、背后之毁、背后之誉、背后无誉。把背后无毁和背后无誉归为一类。
从排序上看:
最差是面前之毁,一个人被人当面诋毁,不管对方品行如何,自己一定是做得太差,差到自己的安全得不到保证。世人大多虚伪客套,不愿意当面撕破脸,现在人家连情面也不顾了,利害关系也不管了,当面指责,把人家逼到这份上,做人真是太失败了。
次差是面前之誉。这个太不值钱了。但人们多喜欢别人当前奉承,爱听,受用。也正因为多数人爱听,我们只要看出对方是在多数人的行列,那就说点他爱听,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换句话说,只要我当面夸的,都是属于我认为的大多数人行列。至少,你别让我当面夸你。
再次背后之毁。人家当面不好意思骂你,却在背后骂你。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对方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二是你至少让人不舒服了。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无论你做得如何都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第四是背后之誉。即使那些不爱听当面夸赞的,往往顶不住背后的赞美。背后夸人者,既表达了心中的感受,又避免了奉承的嫌疑。当然也有人刻意在背后夸人,目的就是想让当事人知道,这种有所求的心态,属于阴招。
第五是面前无誉无毁。这其实很不容易,人们总喜欢当面夸人,说点虚伪的话,当你竟然能做让人当面无法夸奖,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方从不夸人;二是对方夸你,你从不响应,甚至反感,久而久之,人们便不敢当前夸你。
最完美的就是背后无誉无毁。看似什么也没有发生,却是和光同尘,大隐于市的高人才能做得到的。
前面四种,属于有,不管是有誉还是有毁,都是常人。
后面两种,属于无,不管是无誉还是无毁,都不是凡人。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只有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人,才会重视什么第一印象。
只有缺少反省与觉察的人,才会重视别人的第一印象。
相处久了不讨厌,定是有趣之人。
交易者言:孙子说,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交易未必要卖最高价,买最低价,未必要追逐众人之逐,未必要招招精到。不声不响,能赚就行。
1·7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源其可从。
批评别人不要太严,要想想他的承受力;教别人行善,要求不要过高,要考虑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菩萨渡人,一定要在他的认知边界周围进行启发,批评太严、要求过高,都是没有因材施教。菩萨低眉、金刚怒目,都是有原因的,适合对方的根器的。
交易者言:行情有级别,级别有大小。大级别的交易别小富即安,小级别里别贪大求全。
1·8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这句话实际上是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不近人情、不察物情,则举世皆畏途,一生俱梦境。
人生在世,在处理好三种关系:与物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
这里说到了前两种。物与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知物者呢?知物者能。
要察物情,得学科学。
要近人情,得学儒家。
交易者言:一个交易者的近人情,当指感知市场情绪与心理;察物情,当知洞悉市场运行规律。无此,肯定不能很好的在市场中生存,仅有此,而不了知自己,也很难稳定。
1·9
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该防口。
“嘿嘿不语之士”指的是那些沉默寡言、不善言辞或看似深沉、不易捉摸的人。他们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深思熟虑,或者有所保留而不愿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切莫输心”则是指在与这类人交往时,不要轻易地、毫无保留地袒露自己的心声或重要秘密。因为不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冒然交底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或伤害。
“悻悻自好之徒”通常指的是那些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容易心生不满或怨恨的人。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非常自信,甚至到了难以接受他人意见或批评的地步。
“应该防口”意味着在与这类人打交道时,要谨慎言辞,避免说出可能触动他们敏感神经、引发争执或冲突的话。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礼貌,不要轻易发表与他们观点相左的看法,以免激化矛盾。
这句讲的是上一句中的近人情。
交易者言:震荡行情,勿要重仓;毛刺太多,守好口袋。
1·10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危之日。
这句话在讲礼仪与规则不是死的,有权变之处。
“结缨整冠”形容的是穿戴整齐、仪态端庄的样子,通常用于正式或庄重的场合。这反映了人们对仪表和礼仪的重视。
“焦头烂额”则形容的是处境极度困窘、狼狈不堪的状态。这种时候,人们往往忙于应对眼前的危机,无暇顾及其他。
在面临紧急或危机时刻,不要过分拘泥于表面的礼仪和形式,而应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过于注重穿戴和仪态,可能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应对紧急情况。
“绳趋尺步”形容的是一举一动都遵循严格的规矩和礼法,不敢稍有逾越。这体现了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
然而,在“救死扶危”的紧急情况下,即当人们的生命或安全受到威胁时,需要迅速而果断地采取行动。此时,如果仍然拘泥于繁琐的规矩和程序,可能会延误救援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交易者言: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打破常规,灵活应对,以实际效果为导向,而不是被僵化的规则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