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春林老师的视频我经常刷,爱听他把什么东西都能总结成一二三四。比如说《看清这三个差别,你就能成事》、《用四个字解读阳明心学》、《掌握这三个原则,拥抱富足人生》、《明白这五个问题,日子越过越好》,郭老师是很懂流量密码的。《掌握这五种活法,你会活得很通透》,这篇也是同样的套路。所以我也把郭老师的标题剽窃过来用一下。
我挺喜欢郭老师这个总结的,这个视频我反复看了好多遍,它把各种哲学流派编织到一起,关键是组织得还挺好。下面是视频的文字部分,你看说得是不是特有道理:
未加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所以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过?庄子在《刻意篇》中谈到了几种活法。
第一种,感性的活法。老子那一段:五味令你口爽,五音令你耳聋,五色令你目盲,驰骋田猎令你心发狂。这个就是感性的生活。今天的感性的生活,女孩子跟人吵架,跟人吃个火锅马上就好了,吃火锅就是个感性的过程,寻找外在的刺激,以达到自我的存在。这是个感性的生活态度。
第二种生活是知性的生活态度。
比如说加缪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加缪说:我渴望的不是快乐,但求自己不止于无知。世界是荒诞的,生活是痛苦的,问题不在于治愈,而是要带着痛苦活下去。这种存在主义的观点构建了我们今天的知性的生活。
第三种是康德的给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成为理性的生活方式。
康德那句话是最经典的能表述他理性的生活方式:令我最震憾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我们活在哪里,我们活在了星空的因果必然中,活在了自由的无限创造之中,记住这是理性的活法。
第四种活的方式德性的活法。据于德,依于仁而游于艺的活法,基点是道德。一切很美好,把生活活得很有味道。
第五种活法就是道性的活法,庄子讲的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志,无不为也, 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活法。
所有的生命都想追求道性的活法,逍遥无待,这是生命值得活的活法。
2
我反复地刷这条视频。
在理解知性的生活时,想到了《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个著名的对话:
女孩问:人生是痛苦的,还是只是少年时是痛苦的?
杀手答:ALWAYS。总是如此。
还想到了罗曼罗兰那句著名的话: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刷了好多遍之后,终于注意到了最开始的一句话:庄子在《刻意篇》中谈到了几种活法。
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虎躯一震。《庄子》我熟啊,我曾经花了半年时间,把《庄子》通读了一遍,我怎么没注意庄子有这说话,我读得也真是太马虎了。
于是我翻开了《庄子·刻意篇》,好象真有相关的分类,原文是这样的: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湖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这里,庄子把修养之人分成了六类:山谷之士、平世之士、江湖之士、朝廷之士、道引之士、圣人。
考虑到现代人大多不认识文言文,还是把翻译也带上吧。
磨砺心志崇尚修养,超脱尘世不同流俗,谈吐不凡,抱怨怀才不遇而讥评世事无道,算是孤高卓群罢了;这样做乃是避居山谷的隐士,是愤世嫉俗的人,正是那些洁身自好、宁可以身殉志的人所一心追求的。
宣扬仁爱、道义、忠贞、信实和恭敬、节俭、辞让、谦逊,算是注重修身罢了;这样做乃是意欲平定治理天下的人,是对人施以教化的人,正是那些游说各国而后退居讲学的人所一心追求的。
宣扬大功,树立大名,用礼仪来划分君臣的秩序,并以此端正和维护上下各别的地位,算是投身治理天下罢了;这样做乃是身居朝廷的人,尊崇国君强大国家的人,正是那些醉心于建立功业开拓疆土的人所一心追求的。
走向山林湖泽,处身闲暇旷达,垂钩钓鱼来消遣时光,算是无为自在罢了;这样做乃是闲游江湖的人,是逃避世事的人,正是那些闲暇无事的人所一心追求的。
嘘唏呼吸,吐却胸中浊气吸纳清新空气,像黑熊攀缘引体、像鸟儿展翅飞翔,算是善于延年益寿罢了;这样做乃是舒活经络气血的人,善于养身的人,正是像彭祖那样寿延长久的人所一心追求的。
若不需磨砺心志而自然高洁,不需倡导仁义而自然修身,不需追求功名而天下自然得到治理,不需避居江湖而心境自然闲暇,不需舒活经络气血而自然寿延长久,没有什么不忘于身外,而又没有什么不据于自身。宁寂淡然而且心智从不滞留一方,而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汇聚在他的周围。这才是像天地一样的永恒之道,这才是圣人无为的无尚之德。
庄子说的这几类人和郭老师说的这五种活法,不能说毫无关系,因为确实是不同的活法。但也真的是对不上号。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法。两者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无为无不为的圣人的活法。
3
郭老师借庄子的招牌,贩卖自己的私货,这种做法是中国文人的惯用手法。要表达自己的思想,那就得找个大旗扛着,引经据典,圣人这么说的,我只是把圣人隐晦的意思表达明白罢了。佛经更是如此,佛经浩如烟海,不知道有多少是后人假托,但都说是佛说的。经如此,论也如此,后世的高僧大德造论,明明是自己的思想,非得说是在阐述佛的意思。所以佛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老祖宗已经把世界的真理讲明白了,后人只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众生的需要,再换个表述方式讲一下而已。这与西方哲学与科学都正好相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干掉老师,让真理发光。
尽管郭老师的这段表述也不例外,我还是很喜欢他的这段阐述。
这些年佛法的学习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学习的内容不与自身发生关系,那就只是知识,基本上是白学。郭老师这段话讲得这么好,跟我又 有什么关系呢?似乎不太明显,我好象哪种也不是。
于是只好请AI来把这五种活法对应到金融交易者的身上,这样看起来就清楚了很多。
将五种不同的活法对应到金融交易中交易者的致胜之道,可以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类比。以下是对每种活法在金融交易中的可能表述:
感性的活法(情绪驱动的交易):
在金融交易中,感性活法可能表现为情绪驱动的交易决策。交易者可能过于依赖直觉、情绪或市场消息,而忽视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的重要性。这种交易方式容易导致频繁交易、过度交易和冲动交易,从而增加交易成本和风险。
知性的活法(理性分析与决策):
知性生活态度在金融交易中可能表现为理性分析与决策。交易者会基于市场数据、基本面分析和技术指标来制定交易计划,并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措施。这种交易方式注重长期收益和风险控制,能够避免情绪干扰,提高交易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理性的生活方式(系统化交易与量化投资):
理性生活方式在金融交易中可能进一步演化为系统化交易和量化投资策略。交易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来识别市场趋势和交易机会,实现交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种交易方式能够减少人为错误和情绪干扰,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准确性。
德性的活法(诚信与道德交易):
德性生活方式在金融交易中可能表现为诚信与道德交易。交易者会遵守市场规则、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不进行欺诈、操纵市场或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这种交易方式能够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道性的活法(顺应市场与无为而治):
道性生活方式在金融交易中可能表现为顺应市场与无为而治。交易者会尊重市场趋势和规律,不强行干预市场运行,而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交易策略。这种交易方式注重与市场的和谐共处,追求长期的稳定收益和内心的平和。
除了德性的活法,机器对其它几种活法的解释算是过关。机器显然没有理解孔子的德与仁的含义。
基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就是交易这门艺术了,要想在交易中自由自在,就得基于德,依于仁。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中国人缺少现代逻辑思想,从来不肯认真地下个定义,这个仁在论语中至少有二十多种说法。本质上是在讲人际关系,仁者爱人。在交易中要依于仁,就是要有对对手的慈悲心,比如在对方恐慌卖出的时候,主动接货,帮他割肉,在对方贪婪追击的时候主动把筹码交给对方换回现金。他要我就给他,他不要我就拿着。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基于德,德,是基础。没有德,就没有仁,更不能游于艺。德又是啥呢?
在老子那里,德是一种在道之下的原则。也就是道生一的一。
在孔子那里,德就是在原则之下行事的修养。一种德行、一种品德。
所以基于德的根本还是基于道。
总而言之,德性的交易者生活态度就是遵道显德行仁玩票。
我似乎更希望过一种德性的交易生活、道性的交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