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脸婆”绝对是“颜值杀手”,而能算得上“黄脸婆”的女人,除了面色萎黄、头发干枯外,脸上的线条也是下垂的,更有甚者,身体还会伴有各种不舒服,比如特别容易累、失眠,自带“负能量”.......
中医用来改善这些问题的药物,多是名字里带“黄”字,比如黄芪、地黄之类。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此“黄”可以扫彼“黄”呢?
要想知道答案,我们先要了解“黄脸婆”的“黄”与什么有关。在中医看来,“黄脸婆”的“黄”与两个脏腑有很大关系:一个是肝,一个是脾。中医的肝是全身的“血库”,我们身体的功能维持,行走运动,都需要血的供应。当“血库”亏空时,肌肉缺血,运动起来就缺乏能量,人就会很容易累,多走几步就觉得腿酸;大脑缺血时,脑功能就受影响,除了白天难以集中精神想事情,晚上还会失眠,越累越睡不着......一旦这些重要器官组织的血都供应不足时,皮肤、头发这些不会危及生命的部位更会被身体忽略,“黄脸”也就由此产生了。很大一个原因是脾这个“后天之本”不给力。中医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通过中医的脾化生为气血,脾虚的人吸收不好,吃的再好也难以化生气血。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脾虚的尽头是血虚,血虚的极致就是肝血虚。肝血虚的人会失眠,失眠过程中,大脑还在动,动就会耗血,失眠就会加重血虚,由此进入“越虚越失眠,越失眠越虚”的恶性循环。
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中医常会用到两个带“黄”字的中药,一个是地黄,另一个是黄芪。地黄入肝经,生的时候是生地,经过九蒸九晒变成黑色就是熟地了。生地、熟地都可以用来补肝血,补肾精,因为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精血相生,有“肝肾同源”的说法。我们熟知的补血名方“复方阿胶浆”,其中就是借用地黄和阿胶联手补血。另一个带“黄”字的药物就是黄芪了。生黄芪经过炮制而成炙黄芪,仍旧是黄色。按照“五色入五脏”理论的说法,黄色入脾经,黄色的黄芪因此也是一味健脾要药。中医的脾不仅负责消化、生血,还主肌肉,脾虚时候的疲劳就是因为肌肉无力所致,包括面部肌肉张力下降,给人“脸垮”了的感觉,都是脾虚的具体表现。反过来,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垮脸”的人,也多有脾气虚的其他表现,比如特别容易累,消化吸收不好,脸色要么是萎黄的,要么是苍白的,很多人还会失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改善,人肯定会提前衰老。毕竟,脾虚会牵连血虚,会累及到肝血这个“血库”。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健脾的黄芪,首先提升了面部的肌肉张力,最大限度地抗击“脸垮”;其次,通过健脾增加气血的化生,也从根源上减轻了血虚发生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中医的补血名方比如“当归补血汤”,虽然名为补血,但补气的黄芪却是补血的当归的用量的5倍的原因。其中的黄芪,除了帮助所补之血“活”起来,实现“气为血之帅”,还通过健脾,增加身体自己的生血能力,从根源上改善血虚。中医讲“女子以血为养”,女性的身体和容颜都是建立在血不虚的基础上,这就是地黄的用武之地。而能为身体所用的血必须是“活血”,所谓“活血”就是有气推动的血,这就不能或缺补气的黄芪了。||图片来自网络,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如有疑问,可点击这里向我咨询
||音频电台等服务,请移步微信公众号菜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