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以后,最佳的睡眠时长是多少?科学研究告诉答案

文摘   2024-12-13 19:06   北京  

"每天睡够8小时",这句话几乎成了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金科玉律。


可是,您有没有发现,明明睡够了8小时,醒来却依然感觉疲惫?特别是步入50岁之后,睡眠时间反而越来越短,可精神状态却不一定差。



难道"8小时睡眠论"真的不够科学?近期的科学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睡眠质量和时长不是"一刀切"的标准,而是需要根据年龄段、个人体质等多个因素来确定。


那么,对于50岁以后的人来说,最佳的睡眠时长究竟是多少?




"8小时睡眠论"不够科学?


长期以来,"8小时睡眠论"被奉为圭臬,但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化了。


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就像指纹一样独特,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年龄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从新生儿每天需要16-17小时的睡眠,到成年人的7-9小时,再到老年阶段的睡眠需求变化,都清楚地表明睡眠需求会随年龄而改变。



除了年龄因素,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样在影响着睡眠需求。久坐办公的白领可能需要的睡眠时间,与经常运动的体育爱好者大不相同。


健康状况更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一些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帮助身体恢复。


基因的差异性,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是"短睡眠者",即使睡眠时间较短也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50岁以后的人,每天睡多长时间合适?


步入50岁后,我们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变化,这直接影响着睡眠模式。

这个年龄阶段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褪黑激素分泌量逐渐减少,深度睡眠时间也相应缩短。

与此同时,新陈代谢率的降低也导致身体所需的休息时间发生改变。

不少50岁以上的人会发现自己比年轻时更容易早醒,这其实是身体自然调节的表现。

科学研究表明,对于50岁以上的群体,每晚7-8小时的睡眠建议值得参考,但不应过分拘泥于具体时间,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睡眠质量。   

有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少于6小时)会导致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免疫力降低等问题;而过度睡眠(超过9小时)同样存在风险,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甚至影响认知功能。

所以,50岁以上人群保持6-7小时的优质睡眠,可能比强求8小时的睡眠更有益健康。

如何找到个人最佳睡眠模式?

判断睡眠是否充足,不能仅仅依靠时钟,更要关注身体的实际反馈。

最直观的指标就是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如果醒来后感觉精力充沛,工作时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那么当前的睡眠时长就很可能是适合的。相反,如果经常感到疲惫、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即使睡够了表面的时间,也说明睡眠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提升睡眠质量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作息规律。


专家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天在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理节律。



睡眠环境的营造也很关键,建议将卧室温度维持在18-22度之间,保持安静、黑暗的环境。


特别要注意的是,睡前一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蓝光会干扰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提醒:



如果持续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找出潜在的健康隐患。


找到最佳睡眠时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记录睡眠日志的方式,详细记录每天的睡眠时间、质量和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睡眠规律。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明白,"8小时睡眠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其盲目追求睡眠时长,不如关注睡眠质量,建立健康的作息规律。

如果您已过50岁不妨试着根据文中的建议,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模式。  

今日故事会
缅怀革命先烈 铭记红色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