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豆腐时,选“边上”的还是“中间”的?区别很大,别再买错了
吃了这么多年豆腐,你可能一直蒙在鼓里!
虽说豆腐普普通通,却是传承超2000年的“宝藏食材”,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智慧结晶,还被尊为“植物肉”。
但今天重点不在这儿,而是买豆腐暗藏的大学问——挑“边上”还是“中间”,口感天差地别,关乎整道菜成败!
说起豆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的发明。
豆腐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大豆本就是营养“富矿”,豆腐继承了这份优良基因富含优质蛋白质,人体必需的各类氨基酸它都一应俱全,还裹挟着大量的钙元素。
从中医养生的视角看,豆腐味甘性凉,夏日食之能生津止渴、清热去火;秋冬吃它搭配得当还能益气和中,滋养身体,这般百搭又养生的特质,无愧“植物肉”的美誉。
据营养学界的调查数据显示,每100克豆腐中,蛋白质含量约为8克,钙含量可达164毫克,对比同分量的牛奶,钙含量不相上下。
关键是豆腐的脂肪含量极低,吃多了也不用担心长胖,天然契合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诉求。
平日里去菜市场采购,不少人挑豆腐的手法简单粗暴——瞅一眼,摸一把,觉着新鲜就行,实则大错特错。
多数人都没意识到,同一板豆腐不同部位暗藏迥异口感。
记忆里,老家村里有个老牌豆腐坊,坊主是位和蔼大叔,经营了几十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每次有人上门买豆腐,大叔总要多问一嘴:“要边上的,还是中间的?”
新手买家往往一头雾水,随口说句“随便”,大叔却不敷衍,非得追问打算做啥菜,再精准下刀。
久而久之,大伙都摸清门道,按大叔的推荐选豆腐,做出来的菜美味升级,回头客自然越来越多。
想弄明白这“边上”与“中间”的门道,得先从豆腐制作工艺说起。
大豆研磨成细腻豆浆,滤去豆渣后点入卤水,豆浆瞬间凝固化作豆腐脑。接下来把豆腐脑倒入纱布,压上厚重板子与重物静候成型。
市面上做豆腐的模具五花八门,有的用箱型模具,有的直接叠几块板子,虽说工艺有别,但重物大多压在中间位置。
如此一来中间豆腐承受的压力最大,质地被压得紧实,水分被逼出不少,成品口感偏“老”,扎实有嚼劲。
烹饪时,遇上需要煎、炖的菜品,中间豆腐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煎制不易碎,炖煮久了也不散架,牢牢锁住汤汁。
反观边上的豆腐,虽说上头也压着板子,可受力不均,边缘处压力大打折扣,含水量自然偏高,质地没那么紧实,入口嫩滑,带着股子天然的软绵劲儿。
要是打算做麻婆豆腐、豆腐汤这类追求细腻口感的菜肴,选边上的豆腐准没错,豆腐入锅稍加翻炒、炖煮,便能轻松融于汤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