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7日,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问题学生和问题教育”。
在这个论坛上,李镇西老师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学生们遇到的最大困难集中在学习方面,尤其是考试和学习成绩。从教师群体的视角来看,班级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学生的习惯问题,占比达到65.79%。
也就是说,“学习问题”被认为是最大的问题。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最大的问题,老师认为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是最大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首先是大家的关注点在“学习成绩”,也就是“考试分数”。体力不足,不会玩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关注。而体力足、爱玩才是学生娃娃们天生就有的特点呀。
学生考分不好,老师们归咎为“学习习惯不好”。为什么就不会想到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呢?比如,不该教,不该在不适合的时机教,或者教错了,还有评价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我曾经招收过一位初一弃学的孩子。这孩子是在小学六年级就被“掐尖”招收到名校的。孩子数学特别好。数学老师给孩子定的指标是每次考试成绩必须不能低于117分(总分120)。每周一次考试。
我问:“如果低于117,老师会怎么样?”
孩子说:“各种处罚,各种刁难……一直到我下一次考试达到117为止。”
于是,孩子弃学了,责怪妈妈把他送到了一个魔鬼般的学校。孩子一气之下,几乎砸光了家里所有能砸的东西。
妈妈实在没有办法 ,就把孩子送到一个军事化学校去接受“管教”。结果是“变本加厉”。
这孩子就这样变成了“问题孩子”。显然,是很混蛋的评价造就了“问题孩子”。
其实,很多很多孩子并不是每个学科都“均衡发展”的。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智力有问题,也不是学习习惯有问题。而是他们和我们接受了不适合的学习和不恰当的评价。
在“学习”、“刷题”、“考分”、“成绩”、“前途”之间划等号,本身就异化了学习。
本来没有问题,但却被有问题的评价标准洗脑了,然后主动“认罪”,并且希望”改过自新”,才是最可怕的。
——2024年11月1日 于郑州开往济南的高铁上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