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方话》
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文化。而我想到的是传承、发扬与践行学校文化的校长。校长承担学校文化选择、践行、发扬和推进的责任,而且是唯一的,尤其是我们现在这种教育生态下。现代体制赋予了校长的管理权、资源权、优选权、否决权等决定性的“关键”权力,校长成为学校灵魂是“时势造英雄”式的大势所趋。
校长的优劣决定学校优劣,或许不是绝对成立,但是,学校优劣折射出校长优劣,这个观点似乎是可以成立的。
好的校长,是心中有人的。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校长应该心中有人;校长是学校治理者和教育者,校长应该心中有人。校长心中有人,不仅是工作对象要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而开展工作;还因工作目标是教书育人,工作任务是立德村人,工作效果是助人成人。校长心中有人表现在,校长喜爱学生,校长关心教师,校长联系家长,校长关注校外,等等。
好的校长喜爱学生。喜爱学生应该是校长的天职,如果校长不喜欢学生,是很难承担校长的职能与责任。好的校长看到学生时,校长眼中有光;好的校长和学生在一起没有距离,没有违和感,可以在各种场合交流;好的校长是能叫出好多学生名字,了解好多学生情况;好的校长是愿意走近学生,去观察他们,去了解他们;等等。好的校长对学生喜爱是无条件的;好的校长对学生喜爱是出于关心;好的校长对学生喜爱是发自内心;好的校长对学生喜爱是一种自我成就的情怀;等等。
好的校长关心教师。关心教师是校长岗位职责,也是校长工作内容,还是校长个人情感基础配置。好的校长是教师的亲朋好友,与教师是心与情相通;好的校长是教师工作伙伴,与教师共进退;好的校长是教师事业的同行者,与教师共赴事业美好之路;好的校长是教师值得信赖的人,能为之所托之友;好的校长是值得教师学习的人,能成为教师在前行与困惑时的标杆;好的校长是值得教师敬佩的人,能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好的校长与教师是亦师亦友的。
好的校长联系家长。校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而关键的两个场所,校家两个教育主体如何协同是孩子健康成长重要因素,好的校长深知此事的重要。那如何从学校出发,与家长构建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合作,这能考量校长的智慧与能力。好的校长,会创设场景与机会发挥家长的优势与资源,与家长形成可操作,多维度,可持续,有效果的深度协同。校家协同看似是教育主体协同,校家协同,还需要从校家教育目标协同、教育内容协同、教育方式协同、教育资源协同和教育评价协同,等等。
好的校长关注校外。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近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观点,其学生陶行知结合当时中国实际状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点。中美近代两位著名教育家的观点,都折射出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教育与学校是生活与社会的一部分,教育与学校不能从生活和社会中剥离出来。好的校长会关注校外的群体,与之发生有效的联系,与之产生有益的关联,让校外的教育内容、教育样态、教育思考、教育资源、教育评价与学校有机融合,产生合力。
好的校长,是愿意学习的。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学习的地方,更是校长学习的地方。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自然也是学习的榜样。很难想象,一位不愿意学习的校长,会把学校带到哪里去?虽然,在我们的身边的确有那么一些不学习的校长,但并不表示这是允许的,这是正常的,这是符合规律的。或许,若干年后,我们会为这些不愿意学习的校长而感到羞愧,或许,历史会记下这些荒唐的现象,让那些不愿意学习,还在校长岗位的人成为这段历史中最为荒诞的主角,这些都是后话,一切都交给时间吧!作为一位学习者,笔者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组成了整个学习链条。
好的校长有强烈的学习意识。校长是教育者,校长是教育管理者,校长是教师的教师,这些都是校长的“工作与称谓”,校长还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所以说,校长本身就是一名学习者。校长作为一名学习者,如何能引领学生,如何能带领教师,如何能影响家长,又如何能辐射社区。由此可见,校长不是一名普通的学习者,是一名关乎自己,关乎岗位,关乎责任,关乎榜样的学习者,好的校长就更应如此。好的校长首先要有强烈学习意识,要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交流中,在闲暇中都有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学习意识就是成长意识,就是思考意识,就是获取意识,就是链接意识,就是转化意识,就是融合意识,等等。有强烈学习意识的人是有感染力的,是有冲击力的,是有吸引力的。
好的校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校长一定是一名有良好学习习惯,因为只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校长,才能知道如何学习,知道学习者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让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校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校长的良好学习习惯就会在校园里,在工作中,在交往中,在言行举止中得以体现,就会让学生,让同事,让家长感受到,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好的校长应该是喜欢阅读,喜欢思考,喜欢倾听,喜欢追问,喜欢观察,喜欢分享,等等。
好的校长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好的校长是“学霸”,可能在做学生时是“学霸”,当然,也有可能不是;但在成人后,在工作中,好的校长一定是位“学霸”。好的校长较强的学习能力体现在文本上,如:解读各层各类的政策、文件、规划,参与撰写学校文化、课程、规划、计划、方案,等等;好的校长的学习能力体现在教研科研上,如:主持参与学校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参与指导各学科教研活动,能听评各年级各学科的课,等等;好的校长的学习能力体现在知识构建上,如:能通过有限信息,及时找到一定规律,形成体系化思考、策略与方案,能在不够明确现实中,快速准确找到问题、原因及路径,并使系化,等等。
好的校长有明显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术成果;一个是实际成效。怎么样的校长能称之为好校长呢?笔者采用自己的“简单”且可行的“科学”评价标准,那就是“基础+”,所谓“基础+”,是指达到了“基础”就是合格或优良,“+”是合格与优良的层级,“+”越多层级则越高,换句话说,就是合格或优良含金量更高,但并不表示没有“+”和“+”少的就不合格或优良了。好校长的基础有三,一是遵守基本规范;二是实践有成绩,也就是办学治校得到广泛的认可;三是学术有成果,也就是对教育教学,对办学治校有研究、有观点。校长其他方面都是“+”,“+”越多,优秀含金量就高。
好的校长是一名学习者,一名愿意且优秀的学习者,并且引领、带领、影响、辐射更多人,让更多的人成为一名学习者,一名愿意且优秀的学习者,并且能引领、带领、影响、辐射更多人。
好的校长,是善于合作的。
学校是公共服务机构,其特点就是群体服务与服务群体,群体工作的基本特点就是合作。校长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其工作职能、责任与性质都指向合作。合作是校长的重要工作工具与策略,合作是校长的重要工作流程与样态,合作是校长的重要工作能力与素养。校长的合作,实则是与不同教育主体构建教育合伙人关系。校长需要理解“教育合伙人”,需要寻找“教育合伙人”,需要发挥“教育合伙人”作用,等等。
好的校长理解“教育合伙人”的重要作用。教育合伙人是以共塑愿景、共担职责、共商策略、共享资源、共建平台为原则的合作关系。愿景共塑基于价值、目标与定位的相似、协商与认同;职责共担基于职能、责任的相近,并且有道义上、能力上与渠道上的协同;策略共商基于不同理念、不同条件、不同能力、不同资源多主体的多方考量的共识;资源共享基于对教育有影响的各类因素进行统筹与重组;平台共建基于各主体方为孩子成长提供各类平台,让孩子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
好的校长能寻找到必须且有效的“教育合伙人”。影响教育因素与主体很多,每个因素与主体都有各自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很难让所有因素与主体都成为学校“教育合伙人”。好的校长会寻找到“优质的教育合伙人”,如:校长与学校管理人员、与学校教师及教辅人员、与学校的学生、与学校上级管理部门、与学校学生的家长,等等。
好的校长能发挥“教育合伙人”重要作用。校长理解、寻找教育合伙人的目的是发挥其重要作用,如:发挥教育合伙人主体协同育人的作用,并由此延展至教育理念协同、教育目标协同、教育内容协同、教育方式协同、教育评价协同、教育资源协同、教育平台协同,等等。2024年10月,教育部等17部门联手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其目的就是发挥政府主导下的“部门教育合伙人”的协同育人作用。
好的校长,是接受挑战的。
学校是多人组成的复杂组织,有人数多的复杂性,有岗位职能的复杂性,有价值追求的复杂性,有认知多元的复杂性,等等。主体越多,岗位越多,目标越多,则需求就越多,标准就越多,作为单位负责人的校长,面临压力与挑战也就越大,这就需要校长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好的校长能正视各种挑战,能应对必要的挑战,能避免不必要的挑战。
好的校长能正视各种挑战。好的校长面对各种挑战,不是焦虑,不是情绪急躁,不是无端抗拒,不是无奈逃避;而是正视挑战,面对挑战。好的校长正视挑战,有人们常说的“大心脏”,有人们常说的“抗压能力”,还有对岗位正确理解,对工作全面了解,对问题产生提前预测,以及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考。好的校长能正视各种挑战,基于对工作责任之心,对工作热爱之意,对工作敬畏之情。
好的校长能应对必要的挑战。好的校长是化解困难的“高手”,是面对复杂局面的“冷静者”,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出谋应对者”。校长和其他行业、单位、团队管理者一样,是问题与挑战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过了,路就通了。但在应对必要挑战,校长要守住这最后一公里,因为一公里外就悬崖,没有退路。好的校长不仅能守住这最后一公里,更多的时候是不让事情变成要挑战“最后一公里”的窘境,这也是校长优与劣的“分界点”。
好的校长能避免不必要的挑战。好的校长不仅能接受挑战、正视挑战与应对必要的挑战,更要有避免不必要的挑战。好的校长能避免不必要的挑战,好似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的观点。而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体制、法律、社会、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的“能力”与“力量”,而非单一的军事力量。好的校长也许从这一观点中,洞察出学校治理的智慧。
好的校长,是面向未来的。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也就是助人成长,其核心就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完整的人,使之一生快乐健康幸福;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人,使之能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帮助社会。而这些,都会不约而同的指向“未来”。
好的校长,有三重空间,一是历史空间,因为知识、技能、文明、文化来自历史;二是现实空间,工作的对象、工作的环境、工作的要求、工作的成绩来自现实;三是未来空间,教育的属性,更多的指向未来,未来的需要,未来的目标,未来的状况,等等。好的校长会知未来,迎未来,应未来。
好的校长一定会“知未来”。未来,是人类对自我不断奋进与前行的“内驱力”。未来在哪里?每个有一定思考力的人都在思索,只不过每个人思考未来的维度不一而已。好的校长,一定会站在不同维度思考“未来”,如:科技未来,社会未来,人类未来,国家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来,等等。只有知未来,才会对当下负责,只有知未来,才不会在当下迷茫。
好的校长一定会“迎未来”。好的校长面对未来不确定性与挑战性,一定是以积极心态去拥抱未来,去直面未来的一切。迎接未来就是学习,不断调试与调适自己,以一个“新生儿”的状态,去迎接“变化的世界”。
好的校长一定会“应未来”。好的校长会适应未来,适应就是成长。年轻人喜欢外出,对陌生人、陌生事、陌生地方、陌生文化都有极强的适应性,正是这种适应性,彰显年轻人学习力、冲击力、抗挫力与生命力。适应还是改变,好的校长具有年轻人除生理性身体机能外的特质外,还具有成长型、改变型的特质。
好的校长可能还有更多的特征与特质,不同视野有不同看法,到底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的校长呢?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但又必须要做出回答的问题。
《重构教育生态 区域教育生态与区域教育发展》
教育政策、理论和实践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三驾马车”,本书试图以融合的视域,寻找教育健康发展真正“关键”的要素。作者认为无论是课堂、课程、评价、队伍等方面的变革,还是中考、高考、治理方式改革,其实都是部分的改变,还不足以为教育带来质的发展。教育要发生真正的改革,应从教育生态构建出发。
重构教育生态,是教育发展的真正“要素”,教育生态优化,方能夯实教育发展之道。本书从不同主体,不同内容思考教育生态重构,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理性思考,扎根于实然的教育生态,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多深层次的启发。
长按或微信扫码
跳转小程序👆
《做有温度的教育》
本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师、学生、学校文化、家校合作等问题的独到的思考,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著作。
本书思想性、现实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是“做”出来的,是真正的“做”而论道,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长按或微信扫码
跳转小程序👆
欢迎关注并转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