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因材施教”不是“因‘分’施教”,“全面发展”也不是“全科发展”

文摘   2024-11-11 22:00   云南  


择优录取,或者按照成绩分校、分班,看起来似乎很公平。因为被认为是因材施教。其实,这不是因材施教,只是因“分”施教。
“因材施教” 的 “材” 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资质、才能、兴趣、性格等个体差异。特别是个性差异。
例如,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在数学、物理等科目上能快速理解知识;有些学生则有很强的语言天赋,对语文、外语等学科更感兴趣,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这是才能方面的差异。
从性格来讲,有的学生性格开朗,更适合在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可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候效率更高。这些不同的个体特征都是 “因材施教” 中 “材” 所包含的内容。
有些孩子天生的拖拖拉拉、磨磨唧唧。“天生的”特点就是“因材施教”中的“材”,这是特点,不是缺点。要改变“天生的”,是很难的。把“天生的”特点当缺点去批评,只会让孩子自卑、不知所措。针对“天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会扬长避短。如果强调取长补短,会让孩子自卑。
因“分”施教,是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的。


有些人认为学生不偏科才是“全面发展”。我认为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协调发展。学科学习只是智育的一部分内容。
一个学生可能在学科学习上偏科,比如语文很好,数学较弱。但如果他在品德方面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德育);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体魄健康(体育);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有良好的审美(美育);会做一些家务或者手工,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劳育),那么他依然在其他重要的发展领域有所收获,也可以认为是在全面发展。
还有一些学生,或者在对美的感知能力比同龄人差,或者在体觉方面有缺失。那么,只要是发展了他的潜能,我认为都算是全面发展了。相反,如果非得强调“全面发展”,去“开发”他缺失的功能,只会对他造成更大的伤害。
只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自由学习的机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控制,只会制造出工具人。
(本文由作者与AI共同完成)
——2024年“双十一”   于昆明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詹大年私号
詹大年认为:家庭教育教人文,学校教育教科学,社会教育教规则,自我教育教信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