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丨心藏象

文摘   2024-12-30 19:49   山东  

《内经》所言心脏外观色赤,形有大小坚脆之分,位有高下端正偏倾之别。

五行之性属火,为阳中之太阳。

心藏神而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即心主神明。

心合脉、充脉,主血,部于表,华于面,即心主血脉。

心在液为汗。心主言,在志为喜,在声为笑。

心在窍为耳与舌。

心与小肠相合而为表里,与夏气相通而恶热

经文辑录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脉度》

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素问·脉要精微论》

五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灵枢·阴阳系日月》

五味所入……苦入心。……五气所病,心为臆。……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五藏所恶,心恶热。……五藏化液,心为汗。……五藏所藏,心藏神。……五藏所主,心主脉。……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素问·宣明五气》

心部于表。《素问·刺禁论》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嚘的通假字),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素问·五运行大论》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素问·金匿真言论》

五藏六府,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灵枢·五癃津液别》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心欲苦……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五藏生成论》

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素问·藏气法时论》

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自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灵枢·邪客》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者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者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者谓之智。《灵枢·本神》

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灵枢·大惑论》

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下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素问·解精微论》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䯏骨有余,以候骨曷骬。《灵枢·师传》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赤色小理者,心小;麤理者,心大。无骬者,心高;骨曷骬小、短、举者,心下。骨曷骬长者,心下(别本无下字)坚;骨曷骬弱小以薄者,心脆。骨曷骬直下不举者,心端正;骨曷骬倚一方者,心偏倾也。《灵枢·本藏》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灵枢·本输》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三半。《灵枢·平人绝谷》

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灵枢·肠胃》

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灵枢·本藏》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焫。《素问·气交变大论》

推荐阅读

河图医学

立表测影、移光定位与三阴三阳

《黄帝内经》“五十营”解读

营(荣)卫与气血

脉丨血脉与经脉

河图医学丨脾胃相合为“一脏”,居中为太极

黄帝内经丨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内经丨太少阴阳五态人

黄帝内经丨“泻方补员”与“泻员补方”

黄帝内经丨“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与藏象

黄帝内经丨“九宫八风”之九宫

黄帝内经丨“九宫八风”之八风

黄帝内经丨标本、根结、根溜注入、井荥输经合

黄帝内经丨“根溜注入”与“井荥输经合”

黄帝内经丨六经血气多少

黄帝内经丨九针

黄帝内经丨“十二原”与“十二原穴”

黄帝内经丨五脏太少阴阳

河图医学丨脾为至阴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河图医学丨“脾为孤脏”释疑

黄帝内经丨气街

黄帝内经丨天癸、胞宫、月经

黄帝内经丨气街

黄帝内经丨奇恒之腑

黄帝内经丨聚沫则为痛

黄帝内经丨五体,皮、脉、肉、筋、骨

黄帝内经丨合治内府

黄帝内经丨卫气行——周期与模式

黄帝内经丨“治痿独取阳明”、“脾病而四肢不用”

黄帝内经丨胃不和则卧不安

黄帝内经丨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黄帝内经丨阳明何谓,两阳合明。厥阴何谓,两阴交尽。

黄帝内经丨魄门亦为五脏使

黄帝内经丨“四时五脏”平人脉、真脏脉

黄帝内经丨“痛”之病机

黄帝内经丨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黄帝内经丨胃为五脏之本

黄帝内经丨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营卫倾移,气血偏聚

黄帝内经丨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黄帝内经丨尺肤诊

黄帝内经丨色诊——见其色,知其病

黄帝内经丨人迎寸口脉法

黄帝内经丨三部九侯脉法

黄帝内经丨逆从、逆顺

黄帝内经丨肾为胃之关

黄帝内经丨五色,明堂,明堂藩蔽图

黄帝内经丨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黄帝内经丨五轮学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黄帝内经丨四气五味、气味厚薄

黄帝内经丨九脏、十一脏、十二脏。膻中、三焦。

黄帝内经丨灵兰秘典,十二官之相使

黄帝内经丨四时五脏阴阳

黄帝内经丨阴阳应象

黄帝内经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黄帝内经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黄帝内经丨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丨天明则日月不明

黄帝内经丨百病生于气也

黄帝内经丨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丨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

黄帝内经丨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黄帝内经丨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黄帝内经丨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十月历

黄帝内经丨九九制会,太初历

黄帝内经丨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

黄帝内经丨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

黄帝内经丨《内经》十三方

黄帝内经丨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黄帝内经丨神、魂、魄、意、志

黄帝内经丨移精变气,祝由而已

黄帝内经丨厥

黄帝内经丨穴、腧,节、交、会

黄帝内经丨生病起于过用

黄帝内经丨《六节藏象》与河图医学

黄帝内经丨肾藏象

黄帝内经丨肝藏象


“河图医学”学术交流,请联系:


青囊学社
河图医学,根在河洛。深入经藏,追本逐源,厘清五行源流,重整河图医学。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默默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辛苦地做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