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丨九九制会,太初历

文摘   2024-12-17 17:04   山东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对于“九九制会”的认识,有的注家以天人相应之理比之于人。

王冰曰:“九九制会,谓九周于九野之数,以制人形之会避也。”

马莳曰:“盖在人为九脏,在地为九野,则人与地皆可以言九九制会也。……其所谓九九制会者,即下文‘自古通天者,生之本’至‘合为五脏以应之也’。”

张志聪宗此说,而吴昆与张介宾则就数字“九”进行解释。

吴昆曰:“九九制会者,黄钟之数,起于柜黍,以九重之,而制律、制度、制量、制衡。会,会通也。”

张介宾谓:“九九制会昔,天有四方,方各有九十度有奇而制其会。岁有四季,季各有九十日而制其会。以至地有九野,人有九脏,皆应此数。故黄钟之数生于九,而律度量衡规矩之道,无不由之。夫有气则有度,有度则有数,天度由此而正,气数由此而定,而裁制其会通之妙者则在乎人,其为功也大矣。”并云:“以天而言岁,则一岁统四季,一季统九十日,是天数之九也。以地而言位,则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尼,五位中宫,是洛出之九也。以人而言事,则黄钟之数起于九,九而九九,则九九八十一分,以为万事之本,是人事之九也。”

以上诸家注似有未通之处。

另有沈又彭的注解沈注颇有创见,值得注意,“‘九九制会’者,用九九之法,以推日月五星之会也。法具《周髀》。"

 九九与算术

“九九”一词在中国古代为“数学”的代称。古代乘法口诀自“九九八十一”始,到“二二如四”止,与现代通用者成反序。如《延居汉简》中就有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的文字。因为口诀是以“九九”起始,所以古人就以“九九”作为乘法口诀的简称。《周髀算经》云:“矩出于九九八十一”,赵君卿注:“推园方之率,通广长之数,当须乘除以计之,九九者乘除之原也。”《夏候阳算经》云:“乘除之法先明九九。”

在秦统一以前,“九九”一词,不单纯是一种计算方法的概念,而且将之作为实用算术的代用名词。

《黄帝内经素问》中出现“九九”一词,不但文字上反映出时代气息,而且其涵义也应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其次,用数学方法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在一些典籍中已有论证。这种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但是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九九制会与天文、气数

《六节脏象论》这节经文,讨论的是有关天文问题。“九九制会”谓以数学方法推算日月运行规律和节气交换时刻,与天道准度相合。这是《内经》的本义。故曰:“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素问》原文中六六是天,天以六六为节以成一岁,九九是人,人以九九制会。岐伯的回答解释天的六六之节和人的九九制会说的是同一回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岐伯说无论是六六之节还是九九制会都是用来度量天的,是气之数,是用来规制日月运行的。

所谓“气之数”在《中医大辞典》中的解释是:气数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气之数描述的是地面接受日光辐射的周期性变化,是根据天象标记时间的方式,所以六六、九九是不同时期历法中用到的数。

太初历朔策“八十一分法”

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采用邓平、落下闳推算历数,其中朔策(月亮运行周期数值)是一月有29又81分之 43日的“八十一分法”。

落下闳对“八十一分法”的解释是以律起历,根据黄钟音的律管是九九八十一粒黍米的长度形成的音为基础音,远古传下来的黄钟音为万事的基础,自然也是历法的基础,所以这个历法的朔余是81分之43日。由此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史书记载的朔策(即月亮运行周期数值),此朔策为29又81分之43日,其朔余即月亮周期一日以下的零数部分,为“81分之43”,故被称为“81分法”。

王冰的次注《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对“九九制会”的注解是这样的:

一是九九制会,谓九周于九野之数,九九制会,气之数也。所谓气数者,生成之气也。周天之分,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十二节气均之,则气有三百六十日而终兼之,以制人形之会通也;

二是小月日又不足其数矣,是以六十四气而常置闰焉。何者?以其积差分故也。天地之生育,本阯于阴阳,人神之运为,始终于九气,然九之为用,岂不大哉。《律书》曰:黄钟之律管长九寸,冬至之日,气应灰飞。由此则万物之生成,因于九气矣。古之九寸,即今之七寸三分,大小不同,以其先柜黍之制,而有异也。新校正云:按别本三分一作二分。

王冰除了以九州九野之数以制人形之会通来解释九九制会之外,又增加了邓平、落下闳制定《太初历》的指导思想,即以律制历的说法。

黄元御《素问悬解·卷十·运气》在“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这一段下的注解是这样的:“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岁六六三百六十日,是为六六之节。其法原于黄钟之管,黄钟之管九寸,一寸九分,九九八十一分,三分损益,上下相生,律度衡量,莫不由之,是为九九制会。以九九之数,推六六之节,所以正周天之度,测四季之数也。”

黄元御的注解将六六、九九混在一起统统用律法来解释,复述了王冰所提及的“黄钟之律管长九寸”,同时进一步阐述了黄钟律管与“九九”之间的关系:“一寸九分,九九八十一分”,给出“九九”即“八十一”。并阐明“九九八十一分,三分损益,上下相生,律度衡量,莫不由之,是为九九制会”。王冰只是将“九九制会”与黄钟九寸之管有关,到黄元御的注释六六、九九都归到黄钟之管上。

以律为历法的基础,甚至以律为万事的基础,同律度量衡:用乐律标准音来规范度、量、衡制度,在历代史书中比比皆是。度、量、衡器的标准件用任何材质都会发生热胀冷缩的变化或磨损,如果真能而用黄钟标准音来规范度量衡标准,实在是最合理最先进的思维。但是如何使这个理想落实到实际中,今天已经找不到具体方法了,究竟是古人的想当然和附会,还是具体做法的遗失已经无法得知。

“九九”与历法

当代内经研究大家王玉川认为,“九九制会”以律制历是附会攀援。所谓“九九制会”是一种以八十一为根本数据推算历法法则的概括,而且八十一这个数据也是来源于朔余,而朔余的根本在于天象,在于月亮运行的规律。

所谓九九制会、黄钟音、三分损益、以律制历,是落下闳在解释他的朔策,把一天分成81份,用来作为记月、记日、计时的“81分法”一个依据与理由。

本质上来说,“九九制会”代表的是历法制定的一个基础数值,是借用黄钟、音律的正统性来强调八十一分法的正确性和独特性。

太初历不够精确,后很快就废除了,但它却是现存第一部有较完整文献记载的古代历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以正月为岁首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等

太初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到王冰注内经时,距离太初历设立的太初元年已经过去近900年,能指明九九制会与黄钟之律有关联,为今人探究黄帝内经提供了一条线索。

《太初历》采用朔策八十一分法,由八十一分法制定出的《太初历》的精度并不高,施行不足200年就被废止,可能这也许是后人在注释八十一分法时,忽略《太初历》只强调尧舜时代同律度量衡,以九九黄钟音来强调其正统和正确性的原因。

历法具有指导人们生活却日用而不自知的特点,而且历法又在持续的变化中。《内经》成书具有不同年代文献汇集的特点,在历法的使用上具有不同时期、不同历法的现象。

内经中,解读人以九九制会,在明确人与天相制会,天的表现形式是历法,通过对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六六九九的辨析可以看出,梳理素问中的历法知识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

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河图医学

立表测影、移光定位与三阴三阳

《黄帝内经》“五十营”解读

营(荣)卫与气血

脉丨血脉与经脉

河图医学丨脾胃相合为“一脏”,居中为太极

黄帝内经丨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内经丨太少阴阳五态人

黄帝内经丨“泻方补员”与“泻员补方”

黄帝内经丨“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与藏象

黄帝内经丨“九宫八风”之九宫

黄帝内经丨“九宫八风”之八风

黄帝内经丨标本、根结、根溜注入、井荥输经合

黄帝内经丨“根溜注入”与“井荥输经合”

黄帝内经丨六经血气多少

黄帝内经丨九针

黄帝内经丨“十二原”与“十二原穴”

黄帝内经丨五脏太少阴阳

河图医学丨脾为至阴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河图医学丨“脾为孤脏”释疑

黄帝内经丨气街

黄帝内经丨天癸、胞宫、月经

黄帝内经丨气街

黄帝内经丨奇恒之腑

黄帝内经丨聚沫则为痛

黄帝内经丨五体,皮、脉、肉、筋、骨

黄帝内经丨合治内府

黄帝内经丨卫气行——周期与模式

黄帝内经丨“治痿独取阳明”、“脾病而四肢不用”

黄帝内经丨胃不和则卧不安

黄帝内经丨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黄帝内经丨阳明何谓,两阳合明。厥阴何谓,两阴交尽。

黄帝内经丨魄门亦为五脏使

黄帝内经丨“四时五脏”平人脉、真脏脉

黄帝内经丨“痛”之病机

黄帝内经丨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黄帝内经丨胃为五脏之本

黄帝内经丨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营卫倾移,气血偏聚

黄帝内经丨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黄帝内经丨尺肤诊

黄帝内经丨色诊——见其色,知其病

黄帝内经丨人迎寸口脉法

黄帝内经丨三部九侯脉法

黄帝内经丨逆从、逆顺

黄帝内经丨肾为胃之关

黄帝内经丨五色,明堂,明堂藩蔽图

黄帝内经丨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黄帝内经丨五轮学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黄帝内经丨四气五味、气味厚薄

黄帝内经丨九脏、十一脏、十二脏。膻中、三焦。

黄帝内经丨灵兰秘典,十二官之相使

黄帝内经丨四时五脏阴阳

黄帝内经丨阴阳应象

黄帝内经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黄帝内经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黄帝内经丨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丨天明则日月不明

黄帝内经丨百病生于气也

黄帝内经丨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丨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

黄帝内经丨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黄帝内经丨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黄帝内经丨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十月历


“河图医学”学术交流,请联系:


青囊学社
河图医学,根在河洛。深入经藏,追本逐源,厘清五行源流,重整河图医学。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默默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辛苦地做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