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出自于《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宝命全形论》),人与自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从《内经》的论述来说,人的生理病理有明显四时阴阳节律。
在《内经》也认为,一日昼夜即合四时阴阳,人体生理病理也有明显的昼夜阴阳节律,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又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即是古人对阴阳变化、昼夜节律与疾病的轻重变化的总结性论述,是对疾病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对此解释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对此注解曰:“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阳虚则暮乱,阴虚则朝争。盖阳虚喜阳助,所以朝轻而暮重;阴虚喜阴助,所以朝重而暮轻,此言阴阳之虚也。若实邪之候,则与此相反。凡阳邪盛者,必朝重暮轻;阴邪盛者,必朝轻暮重。此阳逢阳王,阴得阴强也。”
赵献可《医贯·阴阳论》注:“阳病则昼重而夜轻,阳气与病气交旺也;阴病则昼轻而夜重,阴气与病气交旺也。若夫阳虚病则昼轻,阴虚病则夜轻,阴阳各归其分也。”
一年有四季,一日分四时
一日之中,天地之阴阳按照阳中之阳、阳中之至阳、阳中之阴、阴中之至阴、阴中之阴、阴中之阳的先后顺序发生改变,朝则阳升,如春之阳升;日中炎热,犹夏之阳盛。日入则气温下降,如秋之阳降阴长。夜则寒极,犹冬之阳伏阴盛。朝至日中,阳长阴消,日入至夜,阴长阳消。
一年有四季,一日分四时,四季与四时相对应,都有阴阳消长的变化,阳气在昼夜循环的过程中具有晨起始旺,中午最盛,午后转弱,半夜最衰的特点。
人气也随之有盛衰变化。人体内的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转化呈适应性节律性变化。
邪正
人气即抵御外邪入侵人体之气—阳气(与邪气相对应,亦指正气),也就是正气生长的时候,邪气就退却,正气可抵御邪气,病情就较轻;当正气衰弱时,邪气就独胜,正不胜邪,病情就加重。
营卫
从营卫的角度来说,卫气是水谷精气中慓疾滑利的部分,其先入脉中,后散于脉外,与营气并行而内入五脏,后与营气分行外散于皮肤分肉之间,遍泽皮毛。白天行于体表,夜晚内入脏腑。
卫气布达于肌表,起到保卫作用,可抵御外来邪气,又可调控腠理开阖,使邪气不易入侵。卫气昼行于阳,在皮肉之间发挥防御外邪的作用,机体受卫气顾护,故发病少;夜行于阴,循行于五脏之里,卫表较虚,抵御外邪能力减弱,故发病多。
《灵枢·卫气行》言:“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藏……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藏之二。”
《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故《类经·疾病类》说云:“然必有内所伤,然后外邪得以入之。平旦至日中,阳升则正气长,正气存尚可抵御外邪,故病轻;黄昏至夜半,阳气渐衰,邪气渐涨,正不胜邪,则病重。
推荐阅读
黄帝内经丨“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与藏象
黄帝内经丨五色,明堂,明堂藩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