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数九”的来历与习俗

文摘   2024-12-24 20:43   山东  

冬至时,太阳南行至极点,从此我们迎来数九寒天。老话常说“夏有三伏,冬有三九”,数九为冬至的主要习俗,但是数九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可能有人并不清楚。


 数 九 来 源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

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

“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民间数九的两种方法

冬至数九
过了冬至节,便开始数九,这是民间常用的数九方式,经常被大多数的日历所采用。实际上,这是一种按照节气来数九的方法。冬至时,太阳南行至极端,此时,黑夜最长,而后白昼时间逐渐增长。在农村,有“冬至一阳生”的俗语,其中的“阳”除了温暖太阳的意思之外,也代表一九到九九不断增强的阳气。由此可见,冬至数九赋予人们的是对温暖的期盼。《荆楚岁时记》中亦有如此表达,“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寒尽”。
逢壬数九
逢壬数九与节气数九有所不同,它是从冬至过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这属于干支历数九法。那么,2021年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是哪天呢?它是12月30日,阴历的十一月二十七,这天为壬子日,又恰好为传统的二九时节。由此可看,两种数九方法时间不同,整整相差了一九。
两种数九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由冬至起数九,简单易记。同时,兼顾了中国地域广阔,面面俱到。另外,冬至数九,实则为数阳,可以很好预测天气何时变暖;而逢壬数九,则是计算寒气,能够较好地预测天气何时更寒冷。尤其朗朗上口的数九歌,家喻户晓,计算时间应以逢壬数九为标准。


啥时候最冷?

按照传统的数九歌,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应该是三九和四九,古来素有“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冻死狗,冷在三九”的说法。注意,数九歌是按照逢壬数九而言的。

 数 九 习 俗 

  • 唱《九九歌》,心怀春的期盼


“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

【北京版】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四川版

一九二九,怀中插手;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七十二,猫狗卧阴地,
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

河南版】

一九二九,不能伸手;
三九四九,冰冰上走;
五九六九,抬头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
九尽花不开,果子摆满街。

湖北版】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大甩手;
七九八九抬头看柳;
九九杨落地;
十九杏花开;


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二九过完时,天气并非最冷;四九完时,差不多是“大寒”节气了;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

七九八九,已经可以闻见春的气息,暖阳照身;到了九九,已是“惊蛰”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 画九九消寒图,祈愿美好平安


在中国民间还有从数九这天开始画《九九消寒图》的习惯。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意思是:先画一枝不染色的梅花,一共画出八十一个花瓣,表示自数九开始的八十一天。数九后,每天用颜色染在一个花瓣儿上,等到八十一个瓣儿染完了,春天也就到了。


  • 写九:认真生活,记录美好时光


继“画九”后,清代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

“写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浓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当然是繁体),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类似书法练习中的“描红”)。

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笔后,还要用细毛笔着白色在笔画上记录当日天气情况,所以,一行“写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较详细的气象资料。



青囊学社
河图医学,根在河洛。深入经藏,追本逐源,厘清五行源流,重整河图医学。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默默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辛苦地做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