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所论脾胃实体以膜相连,五行属土,为阴中之于阴,通于长夏之气,或曰脾不主时,寄旺四季,而有孤藏之称,功能表现为脾属至阴为五脏之使。
脾胃纳化水谷,转输气机,保证五脏安和脾为胃行其津液。
脾运化转输水谷精微以溉四傍,脾运化水湿,调节水液代谢脾运胃纳协调才能完成“中土”之用,达“土为万物之母”之功。
脾主升清,使卫气营血方能得以化生而上输心肺,营运周身水谷精微方可上及头面,营养清窍灌溉四傍,四肢肌肉皆得所养。
脾主藏营舍意,统摄营血,转输气机,调节神志,而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脾不主时与脾旺长夏从不同角度反映脾土生化承载,供养他脏,而为后天之本。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音为宫,在声为歌。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为人生之根本,功用为受纳腐熟,即“太仓”、“如沤”之谓。
胃通降下行传化物,与脾升交互为用,保证气机升降转枢,水谷纳化协调。
经文辑录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哆,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谷气通于脾……肠胃为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素问·金匮真言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素问·本病论》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素问·刺法论》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素问·五藏生成论》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藏别论》
夫子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素问·玉机真藏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素问·经脉别论》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素问·藏气法时论》
甘入脾……脾为吞……胃为气逆、为哕、为恐……精气并于脾则畏……脾恶湿……脾为涎……脾藏意……脾主肉。《素问·宣明五气》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素问·太阴阳明论》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素问·刺禁论》
五藏六府,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灵枢·五癃津液别》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素问·奇病论》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灵枢·本神》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
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灵枢·师传》
夫胸腹,脏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灵枢·胀论》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灵枢·营卫生会》
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玉版》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灵枢·脉度》
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灵枢·五味》
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䏚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䏚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黄色小理者,脾小;麤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
脾合胃,胃者,肉其应。
脾应肉。肉䐃坚大者,胃厚;肉䐃么(别本作糜)者,胃薄。肉䐃小而么(别本作糜)者,胃不坚;肉䐃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䐃不坚者,胃缓;肉䐃无小里累者,胃急。肉䐃多少里累者,胃结,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
《灵枢·本藏》
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榖三斗五升,其中之榖,长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栗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灵枢·平人绝谷》
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灵枢·肠胃》
推荐阅读
黄帝内经丨“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与藏象
黄帝内经丨五色,明堂,明堂藩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