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丨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损谷则愈。

文摘   2025-01-04 19:55   山东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出自《素问·痹论篇》: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类经》曰:“阴气者,脏气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志意者也,人能安静,则邪不能干,故精神完固而内藏。若躁扰妄动,则精气耗散,神志消亡。故外邪得以乘之,五脏之痹,因而生矣。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化物者也,若过用不节,致伤肠胃,则六腑之痹,因而生矣。”

“脏以躁动致伤,腑以饮食见损,皆谓过用越性,则受其邪。”

五脏之气,安静则使精神内藏,躁动则气易消亡。六腑之气,受盛水谷而化生营养,若饮食过量,肠胃就要受到损伤。

内经对肠胃的认识

胃统领大肠小肠来完成传化水谷并排泄糟粕。

《素问·玉机真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能化糟粕而转味入出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腑称为仓廪之本,也归属为至阴之类,并都通于土气。

《灵枢•本输》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素问•五脏别论》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肠胃上下相因,虚实相继,保持传化实而不满的状态。

《素问·五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胃和肠道保持,虚实交替的生理节奏。

胃进食的时候,肠道应该“虚位以待”,胃中的食物进入肠道后,胃就变成空虚状态,进行休整,等待下一批食物的来临。而在此过程中,消化过多肉食比素食需要耗费更多时间,会打破这种节律。

违犯饮食规律

“饮食自倍“的“倍”字,在《说文解字》注:“倍,反也”,“反,覆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倍字条下注云:“倍又通背”。如《荀子·天论》云:“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在古时字义常同“背”,即背叛、违反之意。因此,在“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中,“倍”不仅指饮食过量,还可理解为对正常饮食规律的违背,如食无规律、偏嗜肥甘或暴饮暴食等。

《痹论》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如果暴饮暴食、嗜食肥甘油腻,超过了肠胃原有的腐熟运化能力,食物会在肠胃内长停滞,痹阻于肠胃,进一步损伤肠胃的消化传导功能,出现一系列消化问题。当然《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论,也应包含饮食有节,不可过饥。

过饥过饱均可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成。

《脾胃论》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导致的疾病,脾胃最易受损,若此时加以饮食不节,因脾虚不能消谷,使脾胃运化失司,易内生痰湿,阻滞气血津液的运行,痹阻经络,甚则郁而化火,伤津耗气,加重机体正气的损耗,延缓疾病的恢复,甚至加重疾病或变生他病。如《素问·热论篇》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伤寒论》提出“损谷则愈”。

“损谷则愈”出自《伤寒论》第398条:“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病后邪气已除,病已愈而尚见微烦,只因病为新愈,正气未复,脾胃之气尚弱,不能消化过多水谷,此时应减少饮食的摄入,而后疾病可愈。

提示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愈或将愈之时,即使患者胃口尚可,也应节制饮食,才有利于机体恢复正气,促进疾病康复。

久病初愈或大病新愈而胃气羸弱者,予减食损谷之法,既利于调复胃气,又可避免饮食积滞。亦不能不问虚实,盲目用补”。

推荐阅读

河图医学
立表测影、移光定位与三阴三阳
《黄帝内经》“五十营”解读
营(荣)卫与气血
脉丨血脉与经脉
河图医学丨脾胃相合为“一脏”,居中为太极
黄帝内经丨阴阳二十五人
黄帝内经丨太少阴阳五态人
黄帝内经丨“泻方补员”与“泻员补方”
黄帝内经丨“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与藏象
黄帝内经丨“九宫八风”之九宫
黄帝内经丨“九宫八风”之八风
黄帝内经丨标本、根结、根溜注入、井荥输经合
黄帝内经丨“根溜注入”与“井荥输经合”
黄帝内经丨六经血气多少
黄帝内经丨九针
黄帝内经丨“十二原”与“十二原穴”
黄帝内经丨五脏太少阴阳
河图医学丨脾为至阴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河图医学丨“脾为孤脏”释疑
黄帝内经丨气街
黄帝内经丨天癸、胞宫、月经
黄帝内经丨气街
黄帝内经丨奇恒之腑
黄帝内经丨聚沫则为痛
黄帝内经丨五体,皮、脉、肉、筋、骨
黄帝内经丨合治内府
黄帝内经丨卫气行——周期与模式
黄帝内经丨“治痿独取阳明”、“脾病而四肢不用”
黄帝内经丨胃不和则卧不安
黄帝内经丨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黄帝内经丨阳明何谓,两阳合明。厥阴何谓,两阴交尽。
黄帝内经丨魄门亦为五脏使
黄帝内经丨“四时五脏”平人脉、真脏脉
黄帝内经丨“痛”之病机
黄帝内经丨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黄帝内经丨胃为五脏之本
黄帝内经丨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营卫倾移,气血偏聚
黄帝内经丨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黄帝内经丨尺肤诊
黄帝内经丨色诊——见其色,知其病
黄帝内经丨人迎寸口脉法
黄帝内经丨三部九侯脉法
黄帝内经丨逆从、逆顺
黄帝内经丨肾为胃之关
黄帝内经丨五色,明堂,明堂藩蔽图
黄帝内经丨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黄帝内经丨五轮学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黄帝内经丨四气五味、气味厚薄
黄帝内经丨九脏、十一脏、十二脏。膻中、三焦。
黄帝内经丨灵兰秘典,十二官之相使
黄帝内经丨四时五脏阴阳
黄帝内经丨阴阳应象
黄帝内经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黄帝内经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黄帝内经丨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丨天明则日月不明
黄帝内经丨百病生于气也
黄帝内经丨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丨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
黄帝内经丨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黄帝内经丨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黄帝内经丨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十月历
黄帝内经丨九九制会,太初历
黄帝内经丨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
黄帝内经丨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
黄帝内经丨《内经》十三方
黄帝内经丨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黄帝内经丨神、魂、魄、意、志
黄帝内经丨移精变气,祝由而已
黄帝内经丨厥
黄帝内经丨穴、腧,节、交、会
黄帝内经丨生病起于过用
黄帝内经丨《六节藏象》与河图医学
黄帝内经丨肝藏象
黄帝内经丨心藏象
黄帝内经丨肺藏象
黄帝内经丨肾藏象
黄帝内经丨脾胃藏象
黄帝内经丨《六节藏象》与运气学说
黄帝内经丨《上古天真论》男八女七

“河图医学”学术交流,请联系:

青囊学社
河图医学,根在河洛。深入经藏,追本逐源,厘清五行源流,重整河图医学。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默默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辛苦地做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