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认识经济学研究?出两个题目吧

文摘   教育   2022-04-10 20:47  

到底怎么认识经济学研究?出两个题目吧!这两个题目都不难,中学生应该都可以解答。但我觉得他们体现了经济学研究中最本质的一些属性。


第一题是基于劳动经济学前辈大佬 Edward P. Lazear 的一个模型。


这里假设人的技能可以分为两个维度,(x1,x2)。另一方面,工作也分为两类,技术专家,与综合类职位(比如企业家)。那么Edward提出以下的不等式给出了人们选择综合类职位的条件



lambda * min {x1,x2} > max{x1, x2}



请问这个表达式对应的解是什么样子?如何解读?


注1: 当然,这个表达式在数学层面非常简单,但它非常简洁优雅地刻画了劳动力市场上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做科学家,而另外一些人选择做企业家,二者选择的差异是不是意味着能力的高下


第二题,这是一个实验。


在一群包括已婚男性,未婚男性,已婚女性,未婚女性的群体中进行职业倾向测试,比如对工资的期望、是否愿意加班加点、长期频繁出差等等。其中控制组的个体被告知他们每个人的回答会以匿名的方式提交,而实验组的个体被告知他们每个人的回答会实名提交给所有人(包括男性和女性)参与的讨论。


实验发现只有未婚女性这个群体会在实名提交的情况下表现得比匿名提交的情况下更少的进取心(期望更低的工资,不愿意加班,不愿意出差)。男性,以及已婚女性则没有这种匿名与公开提交的差异。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

[H0]: 未婚女性因为想要在婚姻市场上更有吸引力而策略性的掩饰其在职场上的进取心?亦或者,

[H1]: 那些不敢于公开表现的有职场进取心的女性更有可能保持单身?


怎么可以进一步设计实验对这两种假设进行检验呢?


注1:事实上,最近我正好让劳动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学生在对这样的一篇论文进行综述及评论。原论文的观点是H0。其论文题目也是“Acting Wife”。但凑巧我们的博士论文讨论例会上正好有学生也选了同一篇论文(看来是很有吸引力的选题),那么大家讨论时认为无法排除H1的可能。


注2:这里两个假设对应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政策对策。如果H0成立,那么照有的同学的分析,为了公平起见,大学里的考试测评就应该都是匿名的,演讲、讨论这类就应该避免;如果H1成立,那么女生如果想在婚姻市场取得相对优势,就应该多多展示自身的职业进取心,那演讲、讨论这样的测评方式就是可以保留的。


注3:这里,大家并不是认为其研究的方法、数据有任何问题,而是质疑其从实证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链条。好的研究往往都是这样首先在逻辑的严谨性上着手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审视,然后发现问题。这里,我虽然仅仅是提出问题,但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说明怎么发现问题。



何不娓娓道来
作为身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学者,讲述有关经济学实证分析以及劳动经济学两方面的学习体会以及我所关心的科技与社会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