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心情好像不是自己的,每天各种新闻,一个比一个刺激神经,虽然不是身边的事,但是感觉身处一个巨大的剧场。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对新闻的消费不再仅仅是客观信息,而是一个个竭尽全力影响我们情绪的“故事”。而随着各个平台网络的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这些“故事”使我们每个人的情绪、注意力变成了谁的生意?又有多少人有那么强大的情绪能量把控自己,不被这股宏大的、无缝不钻的、无形的风暴左右?又有多少人能保持头脑清醒,分辨真假?而我写这篇随笔时又在多大程度上在有意无意地考虑读者的点赞?
我们的思绪不仅仅是最近才成为训练对象的。其实,我们从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训练一种人格,一种对别人认可的需求。只是有时候这种训练稍微更隐秘一些。当然,这没什么绝对的“好”或“不好”。就如同小学假期每天按要求练习毛笔字,当时可能不觉得那么有趣。但是当你换一个角度,把这种练习当成对自己观察力、持久力的训练时,也就有了新的状态。
事实上,人生中很多事都是如此。外界的情况都有很多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经过一些时间之后再回过头看,就发现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视角,还有很多可能的精彩,甚至我们竟然也从中有所领悟、修炼。真正的大厨的厨艺在于能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佳肴,也正是那些如磨刀石一样的粗糙的生活磨砺出锐利的刀锋。
人之所为人,而不是机器,就在于我们内心之丰富、视野之多样多元。固然,正因为如此,我们会感受到脆弱、痛苦、无力;但同样因为如此,我们也有可能在艰难中、在无奈中、在被有形无形的风暴左右的时候,保留一点“自己”。能感受到脆弱、痛苦、无力,是因为我们勇敢,敢于承认个人在时空中的微小。保留一点“自己”,是因为只有保留一些“心气”才可以一直走下去。
从小每次考试之后,爸妈都问我,“努力了么?努力了就可以了!”这么多年,他们的话总在我耳边响起。努力做好自己!人生必须如此,也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