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补习生涯不同阶段总结

文摘   文学   2024-10-25 18:41   福建  



昨天晚上备课结束,躺床上回想了一下,有所感,打算今天整理一下。




第一阶段 :用天赋教学,用热情和热爱发电。


刚开始的时候,对中学数学的补习了解是比较肤浅的,主要的依靠是中学时代的学习经验。


但是刚开始仅仅带了三两人,虽然经验和水平还不够,但是非常具有热情,


因为有新鲜感。


这个时候所倚仗的有两点:



第一点我对于教学讲解有比较好的天赋,学生的感觉是能听得非常清晰,能听懂。


这时候虽然对于数学解题认识不够深入,但是我能将题目明明白白地讲给学生听。


这对于在学校听得云里雾里的学生来说,是有帮助的。


我后面自己总结了一下,主要是我逻辑思维比较清晰,语言表达口语化,不会用过多的术语让学生迷糊。 (这一点经常看我公号文章的朋友也有所感觉,我用词比较形象化,说人话)


第二点 我很敏感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大部分学生为什么学不好?


最重要的是因为光听不练,只看老师操作不动手自己做看看。


有的老师上课满满一节课都在讲,感觉自己释放了很多光和热。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吸收多少很难说。


这就好比太阳散发了那么多能量,而地球真正吸收了多少??


所以我凭借直觉采用了一个方法,我每次讲完一道题就停下来,


让学生自己把过程独立写一遍再说。


我当场就让学生处理了。


为什么不让学生回家再处理??



因为需要补习的学生百分百做不到回家复盘!!


正是因为这些孩子无法把学校老师讲的题目回家复盘,才需要来补习嘛!


来补习,你讲完,还让学生回家复盘??


他们做不到。。。。。。



其实,我做的更极端,这节课讲的题目不但当场复盘,下次课还原题检测!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但是我告诉你,孩子们还是会继续犯错,只是错比一开始少而已。


总而言之,孩子是一种不稳定的生物,你需要不断地检查和落实。



在这个阶段,带的孩子不多,我每天脑子里面都会创造出一些办法,


因为我还是比较喜欢教学这件事,因为热爱,所以动脑子。



这个时候,我教学中主要的缺陷是,由于经验不够,我还没办法站在高考,站在中考的角度来看待日常的教学。


高度不够。


体现在自己数学的思想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以及解题技巧不足,


因为毕竟当前的考试和我们当年相差太多了,要求更高了。


现在不管是初一的题目,还是高三的题目,我都可以用同一套逻辑,同一套体系来讲解给学生听。


当时只能见招拆招。



所以,当时是带不了特别优秀的孩子的。


但是由于当时孩子都是一对一的形式,再加上孩子基本都属于中等或者中上,所带的孩子又少,我又比较热情负责,所以出来的结果都还不错。


所以也有了一些转介绍。



第二阶段   狂刷中高考题目,看了好书,建立了体系


后面,因为一些事,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再加上,考虑到数学补习的市场相当大,我感觉自己其实处在一个极好的行业中。


我想到,假如我的水平更高一些,如果能高到一定的程度,


这其实是个很赚钱的事(原谅我比较俗气,成年人也没办法光凭兴趣做事,要向钱看),况且我本身喜欢教书。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个事本身可以作为一辈子的事业,而且前景很好。



我开始专门每天空闲都用来刷题。。。。。


刚开始不得其法,


觉得题目真TM 的多,什么时候是个头。。。。。(原谅我,我浮躁了,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情绪)



因为我平时比较看书,看文章,无意中让我看到一本好书,若干好文章。。。。


哈哈哈,这好比武林中人无意在山洞里捡到了一本九阴真经。。。。



我开始明白了数学解题的逻辑,以及一法通,万法通的方式。。。。。



中学数学无非就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我抓住了牛鼻子,刷题开始效率比较高,


刷题是为了明白考试要求的能力以及知识点在考试中如何考察。



当抓到牛鼻子后,题目做越多,水平自然就越好。


牛鼻子就好比内功心法,


你有好的内功心法,练起招式来自然事半功倍。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可以讲一讲心路历程。


最开始做补习的时候,开的多线程。


因为刚开始是到学生家,是多科目补习。


所以不管语数英物化,都是一并解决。


前文说到,因为我自己有点天赋,加上以前中学基础不错,


所以虽然多科目,但是一样是教得比较6.


但是这个模式,后面我发现会有一些问题:


一是 左手和右手打架。


家长心理是这样的,我每个科目都想给孩子找最好的老师。


所以当你多科目并存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喜欢问你,你哪个科目最擅长?


也就是这个时候,对于陌生家长来说,多科目不是个优点,是个减分点。


这就变成了你自己数学和自己的英语处于打架的状态,家长一定会对你有个定位 ,要么认定你英语好数学差,要么认为你数学好英语差,总是有个比较。虽然你自己觉得自己挺6.


但是,对于熟悉的家长来说,比如你把他家孩子数学教好了,非常信任,他会倾向于让你教孩子物理或者其他科目。


对于老师来说,在同一孩子身上教多科目,一定是不够理智的。


原因很简单,时间有限,你都把时间堆一个孩子身上,哪天这个孩子毕业了,你也失业了。。。。。。。


所以我当时面临一个抉择,一定需要确定一个科目,砍掉所用其他科目。


为什么最后定下来是数学??


我说给您听,您看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比如英语来讲,


我个人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勤奋程度的对于成绩的决定因素占到百分70,老师只占百分30.


也就是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说明老师在英语补习过程中,除了提供百分30的方法,


其他的时间主要起作用的是对孩子的监督,让孩子每天落实读背写,


若是孩子不能做到态度的大转弯,那么英语成绩要大提高是不可能。


然而,你想想,大部分急需补习的孩子是勤快的还是有点懒的?


懒的比例不少吧。


也就是说英语补习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技术上的,主要是思想工作。


那么我个人的认知里面,我觉得技术活比较稳定,做心理辅导比较累人。


技术活你可以通过锻炼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心理辅导这种事情是不好说的,和熊孩子偶尔谈一谈人生理想是可以的,天天和孩子谈努力不努力的事情挺累的。(我自己算是做事比较勤奋的,对于太懒的孩子我向来没有好感)


比如物理来说,初中的物理是非常简单的,特别是中考物理,那简直就是往年考题的默写。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虽然补起来容易提分,家长满意度高。


但是我认为这种简单的,容易做的事情,价值也不大,因为能做好的人太多了。


而高中物理是另外一个极端,高中物理比较吃天赋,因为考试最终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的。若是有天赋,不补没问题。若是没天赋,补了也作用不大。


当然,我的想法可能有偏颇之处。


谈到数学这个科目,由于数学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科目,


所以数学市场在所有科目里面是最大的。


再加上其实数学的技巧性足够强,


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总结,


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孩子是有可能通过你两个小时的讲解来达到对于某类题型或者数学本身有一个新的认识的。


数学老师的课可以是非常有价值的。


数学老师可以对孩子的数学成绩起到很大比例的作用。


我觉得有价值的课才具有好的前景。



另外,数学本身具有的难度,所以能把数学教好的老师其实比其他科目的老师要少一些。


特别是高中数学,课外能教的老师不多,教得好的就更少。


这个是个有门槛的活。足以安身立命。



再加上这时候,我对数学已经抓到了牛鼻子了,我觉得可以一直做下去。



所以第二阶段的时候,我基本砍掉了其他科目。



但是,我信奉一句话:没有哪一段路是白走的。


正是因为我做补习之初是多科目的,所以我对中学的各科学习情况都相当清楚。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优势:


有新学生来的时候,我可以通过学生各科目成绩的情况,来基本判定这个孩子的学习细节。


比如英语差的学生基本是哪一类的?


语文差的学生的特点?


数学及格,物理70左右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即使我没见过孩子, 只要家长报各科目分数,我对孩子的学习特点已经基本摸得八九不离十了。


有的家长一开始会很惊讶,其实这没什么神奇的,主要是教过多科目的原因后,可以对孩子进行模拟画像。



第三阶段   多方请教,他山之石



第二阶段主要是刷题,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是刷题解决不了的。


比如教法,比如数学视野,比如一些小专题分类教学的方法。


这时候,我一方面研究借鉴了许多网课。


因为你要知道,网课中有一些老师是全国水平的,面向的是全国的学生。


所以,有一些网课确实是有干货的。


我通过大量听网课,一方面使自己脑中的知识体系更丰满,一方面也感叹:


比如这个知识点还可以这样讲,这个板块和那个板块之间原来有如此的联系。。。。。。


诸如此类,就不是光刷题能得到的了。



另外,因为这个阶段认识了一些厦门补习界的同行,有一些线下的交流学习,也实实在在地多了一些启发,学习了别人好的思路。


不得不说,厦门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不但富豪多,也存在一些真正牛逼的老师。


总之,从学习他人的方法中,受益匪浅。



目前,专注带优秀学生。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小学不带。


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刷卷子里面的压轴题,一套卷子只挑出5-6题较为有思考价值的题目来做,这样一天就能做很多套。



数学补习这个东西,无穷无尽。。。。。



我自己所知,可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



我自己感觉,只要抓住了牛鼻子,不断努力研究,水平还会再提高的。



Regards




END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若您认同我的观点,欢迎转发朋友圈。



考试那些简单的事儿
分享福建中考数学考试规律, 分享小奥学习最佳路径, 分享独立思考自学的办法, 分享独创“2+3”数学解题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