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上课已经20来天,
节奏是比较快的,
但是因为现在各方面经验已经很丰富,
虽快但是不乱,
各方面也是井井有条地展开。
老师的精力是有边界的,
就暑假的上课高峰期,
老师是需要评估自己每天能上几节课的。
有的老师经验比较不足, 课从早排到晚。
这种强度一两天可以,
像暑假这种长达两个月的长时间作战,
就是生产队的驴来了也扛不住。
一旦老师的疲倦超过临界点,
那么上课的质量就会大幅度下滑。
一来影响孩子们的上课收获,
二来影响到暑假续报秋季的成功率。
这样是很不划算了,
既损失了声誉,又在长期的角度下损失了收入。
基于这样的逻辑,
我暑假采取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模式。
平均每天大约是3节课左右的上课量(6小时),
然后我给就家长的时间表往往预留了缓冲的日期,
比如12节课承诺15天内结课,
这样的好处在于,
当我觉得个人开始有疲倦的苗头的时候,
我就中间歇一歇停一天,
既让我自己休一天充充电,
又让学员们也有个空间消化一下作业。(我的作业是不少的)
话说现在补习界的现状是谁说了呢?
是孩子说了算。
孩子说继续学,那么父母一般都是支持的。
孩子说不学了,家长就算把孩子吊起来打都没用。
所以,表面上是家长把钱交给我们。
实际上是我们的客户是孩子。
我对这个事实的做法是这样的,
虽然对报名说了算的是孩子,
但是并不意味着作为补习老师需要去惯着孩子。
反而一些纪律不好的,
喜欢叽叽歪歪的孩子,
我惯常是“重拳出击”,
严格管理,
管得好才能出成绩,
管不住一边去,爱到哪个老师那里就赶紧走人,
别影响我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是影响到我的根本利益了。
这事儿我做得很绝。
有时候有小部分学员我确实不想继续教了,
我会在和家长对当前阶段的费用算得一清二楚,剩余费用退清楚后,
把微信删掉了,
不再有后续的教学关系。
一个好的补习老师和学员的关系,
应该是让孩子既怕老师又喜欢老师,
“怕”是好的管理的前提,
没有“怕”的喜欢是有毛病的。。。。
小孩子和小猫小狗有时候是一样的,
他们眼神好得很,
这个老师好说话,
这个老师很温柔,
这个老师要求低,
好吧,
他们会开始蹬鼻子上眼,给点阳光就开始灿烂。。。。。。
一旦他们开始灿烂起来,
老师指定受不鸟的。。。。。。
所以,老师的管理艺术,
先施以威,
再释放快乐因子,
这个顺序万万不可弄错。
有时候会听家长讲,
有校内任课老师管不住班级孩子,
整个班乱哄哄的,
甚至出现老师被学生气哭的好笑局面。。。。。。
这种就是一开始老师没压住阵脚,
被学生摸到底牌,
学生开始释放“恶”的因素。。。。。
你没听错,孩子也是有“恶”的一面的,
就像所有的人类一样,
都同时拥有“善”和“恶”两面,
他们表现“善”还是“恶”取决于他们遇到谁。
我常常说,
开个补习班,
绝对不止是会讲几个破题那么简单。
如果会讲题就能开补习班,
每年上千万毕业的大学生,
就算只有十分之一会讲题,
也会把真个市场的供需关系弄到白菜价的补习费。
教学的前端是招生,招生的前端是营销和成交,营销的前端是好的教学成果和好的展示。
其实教学和营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绝非对立。
教学需要有好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必须既深刻有效又必须让外行也能明白意思。
只有这样的体系,
营销才有抓手,
所谓营销就是要用一句话就让用户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你干得比别人优秀。
有很多数学老师,
表达能力是有问题的,
有时候他们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他们自己都不清楚。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两层,
第一层,面对家长,有没有能力把专业的知识说得家长都明白你的教学策略;
第二层, 面对孩子,有没有能力把知识点讲得既深刻又有趣还通俗易懂?
往往第一层面做不到的,
第二层面也难做到。
我们做数学老师这个工作,
不同于做数学家。
数学家可以只会数学,
不会表达,十分木讷都没问题,
我们中国盛产这样的数学家,
古有陈景润,现有韦东奕。
话说韦东奕在北大当讲师,因为表达的原因,
也没少被学生喷。
有的老师以不会营销会荣,
其实这个认识很有问题。
不会营销就意味着不会表达,
不会表达是当老师的大忌。
同时,一个好的补习老师,
还需要洞察人性,
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
家长心里在想什么,
出题人心里在想什么。。。。。。
当补习老师,
需要的是综合能力,
学科能力过硬,
营销和表达没问题,
对世界和人性有自己的认知。
不是很多人所想的--------
一个臭开补习班的。。。。。
不信你开一个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