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知是在不断变化的。
几年前,我对追逐小学学区房的行为嗤之以鼻。
几年后,认识了更多不同学校的孩子和家长,
我觉得学区房确实是个好买卖。
学区房各中利弊权衡不是本文的重点。
本文谈一下不同学校的情况,
只能说吧,从我浅薄的见识和观察里面谈几句,
只能代表个人看法。
之前有个四年级的陌生家长通过公众号加了我微信,
问暑假课的事情。
我是这样,会清清楚楚问清楚孩子的情况,
因为本质上我只会收一部分类型的孩子,
不是兼容并包。
其中,问到孩子所在小学的时候,
这位家长有点儿生气了,
就说,学校有关系吗?这和孩子有关系吗?
我默然。
有关系,当然有关系。
怎么会没有关系。
只要是一个集体,
一个集体就有一个共性,一个文化。
你就说比方厦门一中高中生和厦门双十高中生,
表面上这两所学校并列,
但是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其实风格有不同之处。
因为只要两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宣导的方向有所不同,
侧重点有所不同,学生的风气就会有所差别。
小学的差距就更大了。
小学的入学是由户口和学区决定。
那么你说,
这片的孩子会不会和另一片的孩子差别很大?
差别大了去了。
孩子不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
只要父母有不同,孩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只要父母的理念不同,孩子的思维方式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我们拿厦门实验小学和厦门外附小来对比。
因为即使是初中高中的孩子,我也会了解一下是来自哪个小学。
所以我其实有相对完整的,不同学校不同类型孩子的发展轨迹的观察。
就我观察而言,
厦门实验小学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两级分化。
为什么会这样?
还是学校的属性决定了。
厦门实验小学的孩子来源,要么是附近的老居民的小孩,
要么是后面买了学区房的,如果是买了学区房的,因为学区房很贵,
所以这部分孩子的经济条件就基本非常好,
还有一部分没买学区房。。。。
总而言之,这部分群体的条件肯定和整个厦门的平均条件差别很大。
为什么分析这些呢?
不是说老师嫌贫爱富,而是本身不同条件就产生了不同的做法。
实验小学的孩子容易两级分化。
好的好到逆天,各方面全面发展,
课内学习成绩好,人又礼貌,又能主持,又能钢琴。。。。。。。。。。
差的差到扶不上墙。。。。。。。
因为家境好的孩子,
如果家长比较重视,又懂得教育内涵,
培养得法,父母又是下得起本的,
他的培养就会非常全面和到位,不会只是“小镇做题家”。
另一方面,如果家里条件非常好
但是父母是光出钱,不花时间,也不懂怎么弄的,
孩子就难免呈现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
干啥啥不行,花钱第一名。。。。。。。
这与实验小学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实验小学本身校内追求应试并不太紧张,
课后作业也很少。
但是课外活动是真丰富。
总而言之,基本比较是素质教育的模式。
也就是说,校内学风比较宽松,比较开放包容。
这样一来,各家父母的风格就很大部分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
有的是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有的是假素质教育,到了初中就会碎成渣。。。。。。。。
外附小就不一样了。
外附小校内对考试还是非常看重的,
不时会出现考90排班级倒数的奇观。
说到外附小,不得不时说到外附小的校本作业。
就外附小的英语校本作业来说,
这个程度,让孩子上初一混一年都还会考的得不太差。
外附小英语校本语法体系已经教得非常完善了,
直接去参考中考,基本也够了,从语法本身来说。
当其他小学的孩子apple还不会拼写的时候(小学课内教材一般只要求会认,不要求拼写),
外附小的孩子已经自由翱翔在英文原本里面了。
当然,同样,也不是个个都这样,
只是这部分牛娃比较多而已。
外附小的孩子从小会比较习惯考试,
习惯作业多。
这个东西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在于大部分孩子到了初中少了适应期,
孩子基础计算也相对较好。
坏处在于由于学校比较重视考试,
家长也非常焦虑。
往往若是小孩倒数(可能分数不差,80多),
家长就急得不行了,
赶紧补习去吧,
班级课不行就一对一,
非要用时间堆砌出一个95.
这样的问题很明显,
由于家长过分看重短期的单元考,
不管校内的老师还是校外的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往短期的单元考去做准备。
小学嘛,就那点东西,
真想考高分,那就机械练呗,
只要孩子听话,哪个练不出来?
但是这个单元练完,还有下个单元,下下个单元,
一直这样搞,
就容易把孩子局限住了,
孩子已经习惯考试前,先练十套八套同类的单元考卷,
考试无非就是换个数。
一旦到了初中,
妥妥的“天灾人祸”,
考试风格变了,自己还没变,还是小学那套,
糟糕了。。。。。
时间不够用,思维不够用。。。。。。
初二青春期了,不像小学那么听话了,
就更糟糕了,唯一的武器都无效了。。。。。。。。。
当然,以上只是部分人。
外附小那些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
又没过分关心三两分的孩子,
到了初中依然是各校年段的“扛把子”。
总而言之,不同校还是不同的。
厦门有许多小学,不同小学的学风差别确实大。
但是好的小学也有学渣,差的小学也有中考状元,
这些都不是一定的。
但是我招生会问学校,是因为比方你说班级前五,
那有个参照系,哪个学校的班级前五?
比方说,你说90多,哪个学校出卷的90多?
问当然有问的道理。
极差的我确实不收,比方60多,70多,
我是真不懂怎么教法。
但是有个80,90,
剩下的我主要去看孩子的思维模式和学习风格了,
与分数无关。
一家之言,有顺手帮忙转发的,不胜感激。
有不合意的地方,也请见谅,毕竟只是有限范围的认知,
我有我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