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放下的旧思维

文摘   时事   2024-04-19 10:26   中国香港  





01  一贯的提示


香港发展靠什么?

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祖国支持——这是清楚无疑的答案。自身努力,无疑又是解决香港发展一切问题的关键。

夏宝龙担任港澳办主任后,在2021年2月发表的第一次公开讲话中即指出:必须抛开一切犹豫和摇摆,抓住祖国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把背靠祖国与面向世界结合起来,把国家所需与香港所长结合起来,把祖国支持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开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同年7月,夏宝龙主任谈爱国者应有的管治能力,指明爱国者应“勇担当、敢碰硬、善作为,逢山能开路、遇水能架桥,消除影响香港社会政治生态好转的各种痼疾,冲破制约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各种利益藩篱

2023年12月,他在全国港澳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说:“大家要海纳百川,抛开'门户之见',善于团结协作,遇事多沟通、多交流、多谅解、多补台,容人、容言、容事

4月15日,香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夏宝龙主任再以一篇重要讲话为香港发展“转段”按下启动键,点明香港当前的第一要务,鲜明指出:“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势,不能用昨天的旧思维解决今天的新问题,需要团结一致向前看,多用新思维、新办法、新路径解决面临的问题,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断突破自我、大胆创新,努力实现香港发展的迭代更新、转型升级。

由治及兴,要团结,要奋斗,要担当,要打破旧思维!

反复提示、用心引导,夏宝龙主任表达了“三层意思

1. 形势变了,任务也变了,要清醒认领新时代的香港课题;
2.稳定有了,要求也高了,要加速切换新阶段的治理模式;

3.变局来了,挑战也多了,要果断推进新天地的改革实践。

思想解放,治理升级,改革提速,正是香港当务之急。



02  破除的根本


打破旧思维,不是无的放矢,不能空喊口号,必须看到香港还有哪些不合时宜的旧思维。

而理清这一点,必须首先确立“两个方面的基本认知”:

1.正确看待并正确执行国安法律;

2.正确理解并正确推进良政善治。

这两个方面的基本认知不明确、不统一,打破旧思维就会被干扰和阻扰,就不会聚焦和从容,就难以做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正确看待国安法律”,就是:香港全社会都接受其必要性和正当性,摒弃无谓担忧和遐想,拒绝外部煽惑和抹黑,社会人心亦安,全面认同夏宝龙主任所说的“保国家安全,就是保‘一国两制,就是保香港繁荣发展,就是保香港的民主自由,就是保香港全体居民的人权和根本福祉,就是保所有外国和内地来香港投资者的利益。

——“正确执行国安法律”,就是:香港各方都全面准确贯彻国安法,执法司法严格公正,国安教育全面到位,防止出现“破窗”,也防止被人歪曲蛊惑,全面做到夏宝龙主任所说的“对于那些危害国家安全的极少数人,这部法律是高悬的利剑;对于广大香港市民和外来投资者,这部法律是保障其权利、自由、财产和投资的‘保护神”。

——“正确理解良政善治”,就是:香港全社会都明白“爱国者治港”是香港政治体制最大的伦理,支持“爱国者治港”方针,维护“爱国者治港”局面,彻底清除过去反对派加给管治团队的污名化标签,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全面理解夏宝龙主任所说的“每位港澳居民都是‘爱国者治港’的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而不是旁观者”。

——“正确推进良政善治”,就是:良政善治不仅代表政治上的团结、社会上的稳定,还要求经济上的昌盛和民生上的富足;“爱国者治港”不是要搞“清一色”,“行政主导”不是要搞“一言堂”,不担当作为不行,不改革创新不行,全面把握夏宝龙主任所说的“一定会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以更有力举措推动香港由治及兴”。

确立这“两个方面的基本认知”,是基础,是前提,是“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的根本保证,也是破除旧思维、催生新观念的最好保障。

如此,“说新话”就有勇气和底气,“多干事”就能得到支持和肯定,香港社会就可以彻底走出“泛政治化”,香港的思想解放行动和干事创业环境就一定会简单、清爽、开阔起来,免生并免受各种不必要的歪曲和攻击。

做到这一点,也是破除旧思维,至关重要。


03  解除旧思维


香港社会存在哪些旧思维?(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提到的旧思维未必具普遍性,更多来自社会关切)

夏宝龙主任在“4.15”讲话中,已经点出了“三个重要的方面”。

——他指出:维护好“一国”就是在拓宽“两制”……

正如靖海侯在上一篇解读文章中指出的,这句话体现了中央对在香港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不可撼动的意志,体现了对香港社会最大关切始终如一的重视。

关于“一国两制”,香港社会或有的旧思维,常有并列、对立、割裂等迷思。这几年,香港拨乱反正,有一些人简单认为“一国”强化、“两制”弱化,进而又质疑“一国两制”在香港的纯粹性。

夏宝龙主任这句话,就是在彻底打破这种认识片面、逻辑混乱的谬见:

1.维护“一国”就是维护“两制”,没有“一国”不会有“两制”;

2.维护好“一国”才能拓展“两制”,“一国”原则越是牢固坚守、全面体现,“两制”就有更大发展空间。

所谓打破香港社会“一国两制”上的旧思维,就是希望人们不要老在一个根本性且常识性的问题上反复纠缠,不要老陷在自己制造的莫须有的“精神桎梏”中伤春悲秋、不能自拔。否则,何以解放其他思想?

——他指出:传统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香港早已写就辉煌发展的历史传奇,所积累形成的一系列独特地位和优势至今仍具广泛认可度。

关于“传统优势”,香港社会或有的旧思维,常常表现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

1.留恋在昔日辉煌中不肯再前进,看不到正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大局,不愿正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一味幻想外部环境向好改变后香港自然回到世界舞台中心;

2.因为眼前频现频发的困难挑战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全面否定香港传统优势及竞争力,觉得香港现在已是明日黄花、黯淡无光,对特区政府当下各种努力不屑一顾,任由悲观论调裹挟、自甘沉沦。

所谓打破香港社会“传统优势”上的旧思维,就是希望人们不要活在过去、坐吃山空,或者像鸵鸟遇到危险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不敢正面迎接风险挑战;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强者思维”、患上“弱者心态”,丧失巩固守住优势的信心,放弃培育再造优势的预期。否则,何以激发潜在动能?

——他指出: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势,不能用昨天的旧思维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香港在变、中国在变、世界在变,这是今天最大的现实。接受抑或不接受,时代巨变都已发生。

关于“形势认知”,香港社会或有的旧思维,主要有三种表现:

1.惯于作疫情前后对比,只想把失去的按照以前的方式和规模找回来,看不到疫情已经重塑了人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

2.惯于低估全球化挑战,没有认识到世界政治格局深度调整下剧烈震荡的现实,对寻求香港发展新路径缺乏危机感,或只作蜻蜓点水式的努力;

3.惯于疏忽和轻视制度效能,对香港政治稳定和“爱国者治港”局面形成后的最大红利视而不见、不善利用,缺乏团结一心办大事的自觉和行动,看不清形势、抓不准杠杆,保守有余、谨慎过度。

所谓打破香港社会“形势认知”上的旧思维,就是希望人们不要顽固搬用历史发展的参照系,还在用传统的西方视角看待西方的发展,基于对内地的片面认知看待国家的发展;不能把握“不破不立”的逻辑和规律,视改革为危途,不敢触碰既得利益藩篱,涉足深水区乃至断臂求生。否则,何以迎来柳暗花明?

2022年,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有三句话,值得香港社会再学习、再深思:

——“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

——“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破难而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习近平主席所讲的,正是破除旧思维、推动新改革、拿出新作为。夏宝龙主任的“4.15讲话”,正是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精神,再为香港解放思想作动员,再为香港改革发展注动力。

中央主张并支持,还怕什么呢?放心且大胆干。


04  放下焦虑感


今天的香港社会,在个体层面、个别领域和有些场景中,也暴露出一些旧思维。

比如,一些人表现出来的“遗老遗少的旧贵族心理”,总表现出莫名的有优越感。对港人北上,认为是消费降级,对内地人来港,觉得不如西方人高端;对国家的发展成就,不具全面认知;对新的话语体系,倾向性排斥,什么都是香港好,香港什么也不能批评,西方什么都是先进的等等,这些都在阻碍香港社会的进步。

比如,一些人表现出来的“零和博弈的二极管心理”,总觉得新加坡好了就是香港不好了,深圳发展行兴旺了就是香港发展衰落了;心里只想着在存量利益上抢地盘、分蛋糕,不想着在增量发展做文章、搞共赢;自己不进入新领域,也不让别人进入新领域,把自己当作“地头蛇”,死守着仅有的一亩三分地等等,这些都在压制香港创新的力量。

比如,一些人表现出来的“吃定政府的旁观者心理”,搞什么活动,都想着要补贴、分杯羹,把政府财政当作提款机;将经济经营困难的责任无限推卸给政府,怕政府手太长又怪政府照顾不周,“巨婴”心态时有表现,总幻想靠政策救市等等,这些都在窒息香港的内生动力。

这些旧思维,无疑是落后的、自私的、有害的。

1.不能“夜郎自大”,要睁眼看世界,谦卑且进取;
2.不能“敝帚自珍”,要有大格局,看得长远一点;

3.不能“等靠要”,要反诸求己,以自强实干兴港。

由治及兴空想不来,以邻为壑要不得,自身不努力的话什么目标都实现不了。

这些旧思维,也是香港社会存在焦虑感的表现。但焦虑没有意义、内耗更无前途,化焦虑感为危机感、胜负心为进取心、摩擦力为行动力,才是香港放下焦虑、再获从容的不二法门。


05  创建好环境


破除旧思维,需要好的环境条件。

怎么才能让人“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答案很简单,就是做到夏宝龙主任2023年12月讲话提到的“多沟通、多交流、多谅解、多补台,容人、容言、容事”。

1.对经济发展议题,专业、科学进行讨论,不要“泛政治化”,胡乱上纲上线;
2.对理性批评声音,认真聆听,平和对话,别“非此即彼”、简单排斥;
3.对改革创新的举措和行动,有容错的胸怀和准备,别以成败论英雄;

4.对国际经济交往联系,能做则做、当试则试,别一次挫败就嘲讽否定;

各方都有肚量、有担当,香港社会就能解放思想、百花齐放,迸发新的且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

习近平主席2022年在港讲话指出:“……,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香港居民,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信奉什么理念,只要真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只要热爱香港这个家园,只要遵守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都是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都可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贡献。”

中央态度很明确。夏宝龙主任“12.22讲话、“4.15”讲话提出的希望,正是贯彻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精神,在为香港守正创新夯实基础、创造条件、构建有利环境。

在“4.15”讲话中,夏宝龙主任的两句话尤为关键。一是他指出“一定要把高质量发展当作香港的第一要务”,二是他指出“香港由治及兴本质上就是一条创新变化之路”。

言简意明,用心良苦:香港当前的社会主题清晰,迭代的有效路径清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香港,是时候放下思想包袱、跨过改革发展的屏障了!




靖海侯
常言所未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