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香港制定实施《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节点意义。
“三段历史”因此结束:
1.香港本地层面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不设防”的时代已经过去;2.香港特区迟迟未能履行基本法相关宪制责任的时代已经过去;3.2020年以来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工作已经阶段性结束。
从1990年4月4月全国人大通过香港基本法、将23条立法列入特区将来的宪制性任务开始,从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区成立、23条立法进入特区工作计划开始,从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要求香港尽快完成23条立法开始,从2024年1月30日香港特首宣布启动立法公众咨询、23条立法正式启动开始,23条立法从提出到落地,横跨近34年,推动近27年,过程不可谓不漫长,历程不可谓不艰辛,今天的进程不可谓不是重要里程碑。从连续的而不是割裂的历史看,从接续的而不是突击的努力看,23条立法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不是太急而是太缓,绝不是随意的仓促的而是谨慎、负责、艰苦斗争下的久久为功。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23条立法后,正遭致海外反华政客、反华团体、反华媒体及2019年后潜逃海外的香港反中乱港分子的疯狂围攻。对于这样的现象,立法者、特区政府及香港市民都不会感到意外,都在意料之中。对于香港国安条例的诬蔑、攻讦,从来都是凌虚蹈空,基于纯政治的而不是法治的现实。这种现象反射出恰是这一法律将要发挥的功能作用,是精准聚焦的且威力巨大的,是对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局面进一步的巩固并进一步的重塑。从四处漏风到牢不可破,国安法后的23条立法让他们在港进行反中乱港活动的梦碎了:1.进一步拆了他们的“舞台”,对反中乱港活动作深层次清除;2.进一步卸了他们的“面具”,对反中乱港势力作全方位扫描;3.进一步毁了他们的“棋子”,对反中乱港分子作无死角追踪。
打掉其前线、直击其后方,斩断其链条、颠覆其气候,彻底改变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土壤和生态,香港境内外反中乱港势力正品尝的,是塌方式的失败、绝望般的滋味。他们这时一切对23条立法的攻击抹黑,是一种哀鸣,一种呼吸窒息时的无能抓狂,表面上的那些张牙舞爪不过是垂死挣扎的表现。
过去,他们搞乱香港的图谋没有成功;现在,他们在香港坚若磐石的由乱到治的大势下更显失败。计划破产、行动错乱中,他们残存的气力化为口中獠牙,咬碎和吞咽的却只能是自己的牙齿。
可以展望的是,23条立法后,没有人再恐惧他们,不会有旧时堂而皇之的沆瀣一气,有的只是和他们的继续远离,对他们的更加抵制,这将是香港社会的“新习惯”。反中乱港分子或许还会被妄念支配、活在臆想中,针对香港作各种无谓的纠缠。23条立法后,香港却要前进了。这段时间,23条立法前后,从中央领导到中央港澳办,从特区政府到社会各界,大家有一个共有的认识和说法:23条立法后,香港将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1.说明的是一种“自信”和“底气”,即有了香港国安法+香港国安条例,香港的“安”长期可控可望;如3月23日,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出席活动时表示,(在23条立法保障下)未来像2014年“占中”事件、2019年“黑暴”事件、破坏香港安宁的情况将不会再出现。2.表示的是一种“进步”和“开局”,即历经5年止暴制乱、拨乱反正,“发展”又将成为中心任务;过去五年,香港的核心工作聚焦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各界关注点均系于此;一系列重大管治举措落地后,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和执行机制成形,最具紧迫性的问题得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始转化,发展议题因此凸显。管治任务的变化和现实情况的需要,都在把香港推入一个新阶段。3.传递的是一种“初心”和“方针”,即“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行,根本上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也就是中央港澳办反复强调的:保国家安全,就是保“一国两制”,就是保香港繁荣稳定,就是保外来投资者的利益,就是保香港的民主自由,就是保香港全体居民的人权和根本福祉。就香港进入的拼经济的“新阶段”,特首李家超近期多次用“全力”来体现意志,这是一个清楚无疑的主张。1.从中央到特区,管治香港和治理香港的重心都放到经济上,新阶段香港工作的主次分明;
2.从政治到法治,体制上的一切资源和力量都向经济上聚拢,新阶段特区施政的轻重分明;
3.从政府到社会,各方面的注意力和行动力都围绕经济展开,新阶段要排除各种各样干扰。“全力”,就是不分心分神、不泄劲泄力,就是一切为发展、一切向发展看,一切看发展、一切用发展衡量。“全力”是一种表态、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导向、一种加压。2019年以来的香港,总体上处在一个大的周期内。23条立法的完成,标志着这一周期的结束。切换至“全力拼经济”的新周期,主观意志+能动性不可或缺,香港社会需要调整,需要信心,需要更新观念、增强预期。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香港的未来,香港社会上有悲观论调。然而,这些论调历史上有过,不足为奇,其产生及流传有多种原因,发展上的所谓困难甚至都不是主因。——从内部看,有人对香港重塑的政治局面仍然不适应,其悲观心理源于一种无谓的想象;有人对世界百年变局认识不深刻,没有看到香港问题的并不特殊。
——从外部看,有人刻意制造悲观论调倒灌香港,搅扰香港发展步伐;有人刻意用经济议题制造政治话题,抹黑香港现实局面。
不肯正视香港的由乱到治+不愿看到香港的由治及兴,正是香港社会那些悲观论调之源头。这种带有灰暗滤镜乃至阴谋设计的悲观论调,漠视香港更稳定的形势,无视香港更卖力的打拼,更多属于认知片面+情感障碍。汇丰香港2023年盈利增8成给出了答案。其行政总裁此前表示,汇丰对香港有很大信心,香港可维持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摩根大通总裁平托此前表示,对香港的信心从没有像今日那么强大,计划继续在香港投资,看好其作为全球第二大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基于业绩的和实践的判断才实实在在,才能呈现出香港在发展上真正的质感。鉴定香港经济成色,最显著的指标莫过于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否稳固。
3月21日,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在全球121个金融中心中位列第四,总分数比第三名仅差1分,且评分连续三年保持增长,这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吗?毫无疑问,一贯优秀的香港在现有发展困难(亦非香港独有,其他地方同样经历的困难)下,正遭受着外界的各种苛求,甚至是“有意”的苛责。名列前茅还不行,名列第一才行;保持领先不行,还得大幅甩开对手;有波动起伏不行,必须一直高歌猛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要客观看待香港今天仍有拥有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地位,都不会将香港捧上天后又踩在地上。就拿香港搞盛事经济来说,很多人也没有看到特区政府背后的用心。
主打“盛事经济”,其理念除了所主张的“以结果为导向”,更体现出治理上一种“动起来,走着看”这一务实的行动逻辑,也是意在为香港发展植入“一个杠杆”,以“人气”带“士气”,以“市气”旺“财气”,以点带面,以事治世。
“盛事”不是香港经济活动的顶梁柱,却可以成为助兴香港发展、鲜亮香港形象的“大舞台”。对“盛事”的注重和投入,正是为了“强信心”,并对冲不时泛起的那些悲观论调,向市民及国际社会揭示香港生动活泼的一面。
香港依然很优秀,但请允许她并给她时间寻求新的突破。
今日香港,从官方到民间所体现出的这种发展上的危机感和紧迫性,说明的恰恰是香港始终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不甘于平庸,不希望止步。
她的努力只要是实在的,开放只要是真诚的,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只要是不偏不离、一以贯之的,她会在未来得到丰厚的回报。
05
—
统筹发展与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实际上,告别不确定性并走向确定性,是香港此前最中心的任务,也是其最现在显著的特征。1.在世界形势波诡云谲下,很难找到一个像香港现在社会如此稳定、基础如此良好的地方,她只是不天天搞政治了。这不是进步吗?2.在全球化遭遇破坏挑战下,很难找到一个香港这样可以背靠14亿人口超大市场、得到国家无限支持且中国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替代的地方,她只是跟国家更紧密融合了。这不是优势吗?走出“泛政治化”,不要天天讲政治;告别“风波不止”,不再沦为“新闻风暴眼”;从安全之稳到发展之稳,从管治有力到管治有为,从路线坚定到路径开阔,人们对于香港发展前景的可以通透起来。
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此前考察香港时说,香港是国家的“掌上明珠”。
所谓“掌上明珠”,就是会珍视和宠爱;所以视香港为“掌上明珠”,正是因为其相比内地城市有着“独特地位和优势”。保持香港的独特性,中央和香港社会有着完全一致的认识,也都在为此努力。
23条立法任务完成,香港有了国安条例,可以说,香港由此真正从社会政治乱局中解放了出来,走出了政治雾霾遮天蔽日的过去。在本地工作生活的都知道,在整个23条立法过程中,香港是平静的,这显示香港社会目前在维护国家安全上有了高度自觉、清醒且必要的自我约束,对外部那些无意义的聒噪、挑衅、各种纠缠,市民也已经不重视了。
形势是明朗的。
香港的路,终究要自己去走,背靠国家再创新辉煌。往前看不往后看,向好看不向坏看,心中有光明才能迎来光明,这是个人成事的逻辑,也是香港再成功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