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习近平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回信
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的同学们: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你们通过参与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与“天宫”航天员互动等活动,更加深刻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身为香港年轻一代的使命与担当,我很欣慰。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广大香港同胞素有爱国爱港光荣传统,这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希望你们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习近平
2023年7月24日
01 回信
7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回信勉励香港培侨中学学生,回信的主题是“爱国爱港”。
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主席给香港“少年警讯”成员回信。在那封回信里,主席表达了对香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希望,谈的是“服务香港、报效国家”。
青年、爱国、使命与担当,两地一个主题,国家一个心愿。
中共二十大报告,最后谈及的是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大会上,最后谈的也是青年:“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这一点,国家主席很重视,香港应该深研。
02 写信
该学校创办于1946年,初心是为新中国建设培育新生力量。因其鲜明立场,该学校长期受港英政府打压,直到1991年9月才成为“直接资助学校”。前几年,靖海侯到该学校拜访,看到其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刷上院墙。这一景象,令人难忘。可以想象,这朵开在香港的“红花”,在香港回归前乃至回归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背负了多大的责任,又曾经背负了多大的压力。
香港由乱到治,一切心酸俱往矣。培侨已经在香港挺立了很久,在“爱国者治港”局面下,如培侨一样的爱国学校,发展的脚步已然更从容。在香港发展的新阶段,香港培侨中学学生给国家主席写信,不难通透其必然:1.“爱国爱港”在香港,自信有进一步提升;
2.“爱国爱港”在香港,行动更加理直气壮;
培侨学生给国家主席写信,给两地社会传递出的信息就是:今天的香港,“爱国情”能够大大方方地表达,“爱国者”可以堂堂正正地活动,“爱国爱港”主旋律应该坦坦荡荡地奏响起来。03 希望
7月25日,中央港澳办副主任、香港中联办主任郑雁雄来到培侨中学。根据回信内容,关于国家主席对香港青年的“希望”,郑雁雄归纳为“四个结合”:
1.“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知与行结合;
2.“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知世情与知国情结合;
3.“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家国情怀与过硬本领结合;
4.“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成长成才与贡献家国结合。这“四个结合”,指明的是香港青年成长成才的“四个方法”。1.注重学习并注重实践;
2.洞察大势并洞察国情;
3.秉持情怀并坚持奋斗;
如此,才能做到郑雁雄主任所说的“把准人生航向,激发不竭动力,高扬奋发之帆,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香港青年,视野可以更宽些,眼光可以更远点,志向可以更大些。04 逻辑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广大香港同胞素有爱国爱港光荣传统”;
1.一个高度概括:核心不可撼动;
2.一种充分肯定:传统需要传承;
1.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行稳致远,需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必要的;
2.在香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本地社会有历史的现实的基础,这是可行的;
3.弘扬香港同胞的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抓手,这是有力的。
结合香港近几年的拨乱反正史,可以更清晰地看懂这其中论述的逻辑。
2021年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听取林郑月娥述职报告时说: “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再次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此前,着眼国家和特区的政治安全,中央作出一系列标本兼治的重大管治举措,以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为主抓手,推动“爱国者治港”原则全面落实。
现在,着眼“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国家主席回信勉励香港培桥中学学生,希望香港青年弘扬爱国爱港传统,特区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香港社会呈现新的“爱国气象”。从政治层面到社会层面,从安全需要到发展需要,从局部落实到全面展开,与香港“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同步,“爱国爱港”在香港正要被弘扬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正需用这一民族精神的核心,稳固她的形势,优化她的情势,明朗她的趋势。一言以蔽之,打造香港新的“爱国主义气象”,再为“一国两制”香港事业提供确定性。“我们还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去年来港讲话,习主席特别强调这一点。在香港,搞好青年工作不易;在香港,搞好爱国主义教育要久久为功。青年人感受不到关心关爱,爱国主义教育必然事倍功半。2021年5月,基于香港过往的青年问题,靖海侯曾撰写《走出“体内循环”是做好香港青年工作的不二法门》一文。3.悉心教育引导。
香港青年工作的制胜法,就是:关注先进者,注重大多数;以广大的胸怀谋求广大,以极大的力量赢得广大。修例风波期间,香港无数青年被裹挟其中。一度,不少人对香港青年失望。实则,那些曾经被煽惑走上歧路的香港青年,又何尝不是香港“泛政治化”的受害者呢?当社会政治生态改善,他们又何尝不能成为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呢?1.适逢选举,某议员招聘义工,一曾经在反对派阵营的青年加入。仅共事了几天,这名青年便找到了爱国爱港工作的意义,自此放下偏见,热情投入其中;2.某青年因修例风波入狱,其间认真改造学习,在最近的香港高考中表现优异,创下在囚人员最好成绩。其理想,就是入读内地大学,投身湾区和国家发展。这些生动鲜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足以说明香港青年的可塑性。香港青年不会被放弃,他们正是香港和国家的未来。主席对他们深情牵挂,人们对他们满怀期望。他们值得被成就,在民族的复兴伟业中绽放光彩,擦亮他们作为香港脊梁和国家栋梁的本色。他们需要被关心关爱,用更有力度和厚度、更具温度和效度的青年工作,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成长成长创造环境条件。实际上,做好青年工作,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一些朴素而实用的方法论:1.不是坐在办公楼里做工作,而是主动走进青年做工作;不是等着青年来找,而是主动去找青年;
2.不是在封闭的朋友圈里做工作,而是通过不断扩大朋友圈做工作;不是画地为牢而是主动开拓;
3.不是只在公开活动中做工作,而是愿意在平常耐心细致做基础工作;不是做工作交差,而是跟青年交心;
4.不是从“我的需要”做工作,而是从“青年的需要”做工作;不是将工作做在文件、总结上,而是将工作做到社区、校园里;
5.不是在青年面前高高在上,而是和青年人打成一片;不是对青年颐指气使,而是对青年用心用情;不是只和讲好话的青年做工作,而是愿意和讲真话的青年做工作。在香港,要厚植青年的爱国爱港情怀,要赢得广大青年,需要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走出“体内循环”需、扩大“工作版图”,需要拿出胸怀与耐心、勇气和担当来。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体现了“三个重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对香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视、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视;所传递出的,也是“三个信心”——对香港的信心、对香港青年的信心、对做好香港青年工作的信心。这是对香港青年的希望,也是对特区有关方面的要求。须知,爱国主义教育正是人心回归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