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信念
1.“统一”于民族而言,是最恒久、最深沉的信念,一贯且坚定;
2.“统一”于国家而言,是最核心、最伟大的利益,根本且首要;
02 内涵
“统一”是什么?
——广义上,“统一”即“大一统”。
4.文明不可断。
03 路径
何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有着最简洁的答案。
4.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家园,所以应一致对外;一样福祉,所以应携手共创;一体命运,所以应心灵契合;一起复兴,所以应接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此番话,所讲的正是“广义的统一”:解决台湾问题,不仅是谋求国土的不可分,更是谋求国家的不可乱、民族的不可散、文明的不可断。
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优解及奥义,正在其中:
“共同追求和平统一”!
理念是一贯的。二十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诚意是十足的。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
诚意不是保守,善意不是示弱。
在目标既定且完全有定力、有能力、有实力以任何方式实现既定目标的背景下,和平统一——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出自民族情怀的一种深情呼唤,是理想且理性的最好路径——代价最小、利益最大、前路最阔。
战争可以避免,战争应当避免。
祖国的苦口婆心,是对台湾同胞最厚重的关怀,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对“台独”势力的“勿谓言之不预也”。
04 觉醒
访问大陆11天,马英九一行,身份认知是炎黄子孙,感情投射是家国情怀,展现出一份炎黄子孙应有的清醒。
随团访问的台湾青年说:如果为访问打分,满分是100分的话,我打1000分。
何以如此?
通过11天的访今问古,他们看到了民族的崛起、祖先的身影、前辈的奋斗,确认了血脉的同一、文明的原乡、精神的皈依;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发现自己在民族认同上那种原始般的苏醒、家国责任上那种本能般的觉醒。
在北京受到会见时,马英九发言说:我誠摯期盼,兩岸互利共榮,攜手合作,振興中華,讓中華民族在全世界面前抬頭挺胸!
1894年,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喊出的口号是“振兴中华”。近130年后,马英九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喊出了这一口号。
什么是“振兴中华”?什么才意味着中华振兴?无非还是“四个不”: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
3.再警示“台独”势力不可撼动抗衡的民族力量。
重要的是,两岸同胞又可以借此回望历史、观照未来,看清民族的历史规律、统一的天下大势——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持续作用在两岸关系大局上,正推动台湾问题走向最终的解决,并将时代的任何风云变幻化为过眼云烟。
05 条件
一个清晰的逻辑,“统一”和“大一统”——两个方面相互支撑:
1.“统一”是“大一统”的前提和基础;
这就是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最坚实的土壤。
二则,对于两岸关系大局,台湾社会或许对“统一”的理解有分歧,但认识上的最大公约数一定是“和平”,并由此决定了“和平统一”是最合乎人心、最具现实基础的选项。
2.在“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情况下,在安全与危险之间,台湾社会必然最终摒弃民进党。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信中写道:“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应回避。如果我们还不尽快结束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