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乱到治,为何还要治乱?

文摘   时事   2023-12-03 22:11   中国香港  



香港由乱到治,为何还要治乱?

香港由治及兴,如何才能治兴?

此两大问题,香港社会有深思亦有迷思。近期,拟推出两篇文章,正视之,剖解之,厘清之,以为各方参考。


**********************


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乱象。

——鬼谷子


01  判断


      “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年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指明了香港的形势、情势和态势。

什么是“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

“乱”、“治”、“兴”,三种社会形态;“由乱到治”、“由治及兴”,两个重大转折。

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总结了香港已发生的变化,定义了香港正发生的变化,指出了香港要发生的变化,代表的是分析判断,也是期望要求。

这句话,另有丰富内涵:

1.“正处……新阶段”,从治乱到治兴,香港社会主题在发生变化;

2.“走向”而非“迈入”,治乱工作并未完结,治兴与治乱不可偏废。

乱是过去时,治是现在时,兴是将来时。

治兴的基础在治乱,治乱的目标在治兴,乱在“治”下平定,兴在“治”中启程。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标明了香港的方位,标注了香港的方向。

新阶段上,有治兴有治乱,有侧重有兼容,社会形态还在切换过程中——这就是香港今天的现实。


02  要务


一切管治,都基于判断展开。

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具动态性,有指向性,属过渡期,体现了香港嬗变的继续及深刻。

正是①基于这一判断,②基于香港同样处于、且因为其高度国际化更受影响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关方面多次强调香港当前面临的“两大工作”:

1.坚定治乱,夯实治的基础;
“现在香港社会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乱的根源尚未根除,治的基础尚需巩固。”(夏宝龙2023年4月15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3”开幕典礼上的致辞

2.有效治理,激发兴的动能。

“‘由治及兴,是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的殷切期盼,也是所有香港居民的共同愿望。……,热切期望香港增强‘兴的动能、进一步开创由治及兴新局面。”(2023年1月15日香港中联办2023年新春致辞
这“两大工作”,一个为走向由治及兴”提供必要条件、一个为走向由治及兴”创造充分条件,互相助力、共同发力。
这“两大工作”,不偏废、相呼应、都做好,香港的安才可能是“久安”,香港的治才可能有“长治”,香港的预期“走向”才可能未来成真。


03  迷思


“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代表着香港的更新,带来香港话语体系的迭代。

成为特区政府高频用词、社会流行话语后,对于香港此前的乱、2019年的修例风波,不少人已经觉得遥远模糊:

1.清晰地看见并感受到香港的系统性嬗变,高度确定香港的时代改换;

2.单纯地认为并相信香港处绝对稳定状态,断定再无发生动乱的可能。

由此,“一种观点冒了出来:
“香港走向由治及兴,可以不用再治乱了。

这一观点是不切实际的。

“乱”是什么?

对香港来说,“乱”是政治上失控、社会上失序、生态上失治、文化上失调

“黑暴”是乱,“港独”是乱,非法游行示威泛滥是乱,反中乱港分子进入管治团队是乱,立法会不能正常运转是乱;而缺乏敬畏、漠视法治、价值扭曲,以及因此思想认识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软对抗”,同样是乱的表现,甚至还是乱的致因、乱的根源。

“乱”,不仅仅是2014年的非法“占中”,2016年的“旺角暴乱”,2019年的修例风波;“乱”,还是且更是导致这些事件滋生的土壤、频出的环境、恶化的生态。

“乱”,在肌肤,也在肠胃。

不妨想想三个问题:

1.香港,“乱”都消失了吗?
2.香港,不会再“乱”了吗?

3.香港,“乱”还有基础吗?

不妨再问问三个问题:
1.对香港国安法的理解全面到位、普遍拥护了吗?社会上对国安法实施的夸大言辞和莫名焦虑还有没有?
2.对香港新选制的认识全面客观、普遍支持了吗?社会上对“爱国者治港”局面的偏见和消极评价还有没有?
3.对于香港整肃管治环境、反对外部制裁又坚持国际化发展路线的道理和行动逻辑全面看透、普遍接受了吗?
但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人们都会得到理性的答案:香港今天的局势,未必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稳固。正是夏宝龙所指出的——“看似平静”+“暗流涌动”。

04  治乱


认为“治乱”当止,源于对“乱”认识肤浅,也源于对“治乱”概念不清。

1.“止暴制乱”,打击“港独”“黑暴”,是治暴力、暴动之乱;
2.“拨乱反正”,制定实施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是治秩序、制度之乱;

3.“正本清源”,推进香港传媒、教育和司法改革完善,在国安法基础上继续推动23条立法,是治环境、基础之乱

什么是“治乱”?

对香港来说,“治乱”是治表象、治制度、治生态、治人心。

“黑暴”没了、黎智英被抓,是治乱;反中乱港分子不能参选、“港独”“自决”口号绝迹,是治乱;推广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国民意识认同,也是治乱。

香港之“治乱”:
1.是歼灭战、运动战,也是持久战;
2.有紧迫性、阶段性,也有防御性;

3.治标也治本,治事也治制,治人也治世。

不铲除“乱”的舞台,斩断“乱”的链条,放逐“乱”的逻辑,使“乱”无机会、无空间、无基础,“治乱”难以言成功。
也可以说:
1.“治乱”是社会稳定的保险机制、基础工程,它不仅不会消失,还会制度更严密、实践更扎实、工作更细致;

2.“治乱”固然有“雷霆面目”,却是“菩萨心肠”,为了让香港的宪制秩序不受威胁、法治秩序不被破坏,更为了市民免于再被煽动,学生免于再被蛊惑。


05  斗争


治乱要不要继续,简单来说,可以看两个方面:

1.问题是不是都消灭了?
2.斗争是不是不存在了?
香港社会问题由来已久,扩大“爱国爱港”社会政治基础,非几年之功,这是理性认识,也应该是一种常识。
在修例风波相关案件仍有数千人罪行尚未判定,在“初选案”和“黎智英案”等重大案件尚在审理的情势下,如放弃治乱、不表是非,“拨乱反正”近乎半途而废。
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针对香港的政治斗争,频繁且激烈,不用怀疑。
近来两件事:①11月1日,美国参众两院5名跨党派议员提出法案,要求美国总统制裁49名香港官员、检控官和法官首次指向香港司法人员,美国有关势力对港斗争还在升级;11月30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案》,若美国总统确认香港经贸办不符合在美国目前享有的特权、例外和豁免,香港经贸办将需要关闭,开始切断香港对外国际经贸联系,美国有关势力对港斗争还在扩展。
且不说西方外部势力对香港从未停歇的打压,其实,只要打开Facebook、YouTube,就能知道海外各种势力对香港的政治斗争无日不有,在本地各种插科打诨、冷嘲热讽下,一直有暗流涌动。
——这是事实:在外部,香港惯被有关势力视为反华棋子,他们靠此吃饭,不会自己收手,甚至希望香港崩塌;在内部,对抗惯被有些势力用来博取利益,他们也靠此吃饭,也不会自己收手,所希望的也是香港再“乱”起来。
——这是现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治乱还有其未竟的使命任务;面对外部压力,治乱还有其传递意志的功能作用。要持续破解,要被动迎战,要稳固香港的局势、抚平社会的迷思,治乱不能一蹴而就,不会戛然而止。
“乱”的根源尚在且会见缝插针,斗争无日无之且要被迫迎战,没有在“乱上的警惕、在斗争上的自觉,香港实难跨越“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这一过渡期,走向人们所期望的“兴”这一她的理想形态。


06  节奏


有一些人觉得,香港要聚心会神谋发展,治乱会加剧社会紧张情绪,转移社会发展注意力。

他们忽略了“治乱”的三种形态
1.治“制止,紧迫且凌厉,如2019年的止暴制乱;
2.治“惩治”,依法且严格,如正进行的案件审判;

3.治“防范”,耐心且细致,如要加强的教育引导。

这三种形态,有金刚怒目,也有菩萨低眉,不能混淆。
“治乱”,不等同于抓人。
可以想一想,①除了2019年和2020年在止暴制乱时,香港警方有大规模且不得已的执法行动,近两年何曾有过大规模执法行动;②除了通缉早已臭名昭著的反中乱港分子,并要求其家人协助调查外,何曾牵扯过其他与之无关的普通市民。
“治乱”所希望的,是香港社会之前的非常状态彻底结束、现实状态更加从容、未来状态再无危机,是贡献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安定、市民的安心。

一句话:“治乱”就是为了“治兴”。

看待“治乱”,需要眼光长远些,认识积极些。


关于“治兴”、如何“治兴,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表。




靖海侯
常言所未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