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DS丨改善糖尿病治疗窘迫现状,专家指出做好这两点!

学术   2024-11-27 19:58   浙江  





目前我国 2 型糖尿病(T2DM)管理形势严峻,面临着血糖达标率不足,糖尿病合并心肾风险现象普遍存在,且合并风险因素后心肾事件显著增加等问题[1-4]。针对这一现象,随着糖尿病「Treat to Success」管理策略的提出,临床对于实现早期血糖达标(Treat to Target)、以及实现心肾获益(Treat to Benefit)的关注日益增加[5]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 CDS 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于日前在南京市举行。本次 CDS 大会的钠葡萄糖共转运体 2 抑制剂(SGLT2i)专题会上,多位专家就 T2DM 患者的早期血糖达标和心肾获益两大要点进行了前沿分享。



糖尿病早期联合治疗

助力血糖尽早达标



T2DM 患者早期联合治疗对于改善血糖控制,降低治疗失败风险十分重要。早期甚至初始联合治疗,已成为 T2DM 的治疗趋势。


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姬秋和教授指出,早期联合治疗对于 T2DM 十分重要。传统阶梯治疗存在达标难、波动大等问题,早期联合治疗可尽早实现血糖平稳达标[6]。VERIFY 研究显示:与传统阶梯治疗相比,早期联合治疗失败风险显著下降 49%[7]


202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以下简称 2024 ADA 指南)强调,一些患者在起始降糖治疗时即需要考虑早期联合治疗,以延缓治疗失败发生的时间。对于 HbA1c 水平超过个体目标 1.5~2.0% 的患者,应考虑初始联合治疗[8]


SGLT2i 联合二甲双胍是有效的联合降糖方案,两者机制互补,强效降糖。T2DM 患者 SGLT2i 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降低 HbA1c 1.77%~2.08%,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额外降低 0.55%[9];SGLT2i 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起始联合治疗 24 周时降低 HbA1c 1.98%[10]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薛耀明教授谈到,《新诊断 T2DM 患者早期联合与二甲双胍单药起始比较的东亚专家共识》指出,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二甲双胍早期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 HbA1c。早期联合治疗可降低临床惰性、改善血糖控制、保持 β 细胞功能[11]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 & 美国内分泌学会(AACE & ACE)指南中同样强调及早联合治疗,推荐对于 HbA1c ≥ 7.5% 的患者,可以直接起始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 4 抑制剂(DPP-4i)等治疗[12]


二甲双胍和 DPP-4i 机制互补,协同增效。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起始联合可强化降糖,患者血糖达标率 81.8%,降低 HbA1c 3.0%[13];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起始联合可降低 HbA1c 2.4%[14]



「糖心肾」共管新模式

助力患者综合获益



T2DM 患者在血糖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心肾保护。目前临床日益强调「糖心肾」共管新模式,选择降糖药物时,需要关注综合获益。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毕艳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肾疾病,会显著增加不良预后风险:与不伴慢性肾脏病(CKD)和心衰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 CKD 或心衰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 CKD 和心衰并存的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更高[15]


因此,及早筛查糖尿病心肾并发症风险,是糖尿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体现。2024 ADA 指南推荐,T2DM 患者应至少每年系统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尿蛋白检查,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8]


贵黔国际总医院时立新教授强调,目前临床上对于 T2DM 患者的心肾保护日益重视。2024 ADA 指南以改善心肾结局为主导,将降低 T2DM 高危患者的心肾风险作为糖尿病治疗目标,指出 T2DM 治疗计划应包括降低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风险的药物,如 SGLT2i、GLP-1RA 等,用于血糖管理和降低心肾疾病风险[8]


目前,SGLT2i 的心肾保护作用已得到多项循证依据支持:


DECLARE-TIMI 58 研究纳入 17,160 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 ASCVD 高风险的 T2DM 患者,中位随访 4.2 年,结果显示相较安慰剂,达格列净治疗的因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发生风险降低 17%[16]。DAPA-CKD 研究纳入 4,304 例 CKD 患者(67.5% 合并 T2DM),中位随访 2.4 年,结果显示相较于安慰剂,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肾脏复合终点风险 44%,延长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时间 6.6 年[17,18]

EMPA-REG OUTCOME 研究纳入 7,020 例心血管高危 T2DM 患者,中位随访 3.1 年,结果显示相较安慰剂,恩格列净治疗的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风险减低 14%,肾脏复合终点风险降低 39%[19,20]

注:以上数据来自不同研究,人群基线不同,结果数据并非横向对比,仅供参考。



国内外重要指南共识解读

助力规范化落实临床



为了助力「Treat to Success」管理策略落实临床,实现早期血糖达标、兼顾心肾获益,国内外重要指南共识相继发布或更新,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化用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邹大进教授表示,ADA 指南向来是 T2DM 诊疗的重要指导,2024 版更新后,有许多要点需要关注,包括[8]


关注心肾代谢,强调糖尿病综合管理


✔ 心血管风险管理:SGLT2i 可显著降低 T2DM 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 CKD 风险管理:SGLT2i 是 T2DM 合并 CKD 患者的一线用药。

注重并发症评估管理


✔ 糖尿病患者面临较高的骨折风险,高风险患者需选择对骨骼影响小,低血糖风险低的降糖药物,DPP-4i 与 SGLT2i 对骨折影响较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24 ADA 指南继续以改善心肾结局为主导,以降低 T2DM 高危患者的心肾风险作为糖尿病治疗目标,并给出了详细的药物路径,具有心肾保护作用的 SGLT2i 是一线选择[8]


图 1 T2DM 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路径[8]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此次 CDS 全体大会上最新公布了 CDS 指南 2024 版部分更新要点,强调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联合是实现早期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在 T2DM 治疗路径中也接轨了 2024 ADA 指南,对于伴 ASCVD 或其高危状态的 T2DM 患者、伴心衰的 T2DM 患者以及伴 CKD 的 T2DM 患者,SGLT2i 均为一线选择。


图 2 T2DM 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路径

(图片来源:2024 CDS 大会公布)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陈莉明教授解读了《SGLT2i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T2DM 专家共识》,建议 7 类糖尿病患者使用 SGLT2i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5]

 

表 1 SGLT2i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适用人群与使用时机[5]




小结

本次 CDS 大会 SGLT2i 专题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 T2DM「Treat to Success」的治疗策略。一方面,T2DM 患者早期应用 SGLT2i 联合二甲双胍、DDP-4i 联合二甲双胍等联合治疗,可尽早实现血糖平稳达标;另一方面,T2DM 患者需要重视心肾保护,及早筛查心肾并发症风险,通过 SGLT2i 等降糖药物对 T2DM 高危患者进行综合管理。随着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的相继发布更新,相信更多 T2DM 患者能够得到规范化的诊疗,取得综合获益。


互动答题




声明: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得用于推广目的。本文的采访/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阿斯利康公司不建议您将产品用于尚未获批的适应证。


审批编号:CN-147706 过期日期:2025-5-25


内容策划:靳玉玲

内容审核:龙瑞瑾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VADT Investigators.N Engl J Med. 2009 Jan 8; 360(2)129-3

[2]. 2023 ADA meeting,1373-P: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3]. Ji L, et al. Am J Med. 2013 Oct; 126(10):925.e11-22.

[4]. Diabetes Obes Metab. 2020;22:1481–1495

[5].《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专家组.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43(5):437-448.

[6]. Del Prato S,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5 Nov;59(11):1345-55.

[7]. Matthews DR,et al. Lancet. 2019 Oct 26;394(10208):1519-1529.

[8]. Diabetes Care. 2024 Jan 1;47(Suppl 1):S158-S178.

[9]. Milder TY, et al. J Clin Med. 2019 Jan 4;8(1):45.

[10]. Henry RR et al. Int J Clin Pract.2012;66 446-456.

[11]. Ji L,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1 Jan; 23(1): 3-17

[12]. Garber AJ, et al. Endocr Pract. 2020 Jan;26(1)108-138

[13]. Dou J, et al.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18 Mar;20(3):590-598.

[14]. Reasner C, Olansky L, Seck TL,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1, 13(7): 644‑652.

[15]. Wu MZ,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Mar;25(3):707-715.

[16]. Wiviott S D, Raz I, Bonaca M P,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4): 347-357.

[17]. Heerspink HJL,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Oct 8;383(15):1436-1446.

[18]. McEwan P,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24 May 10:gfae106.

[19]. Zinman B, et al. N Engl J Med 2015,373(22):2117-2128.

[20]. Wanner C, et al. N Engl J Med 2016,375(4):323-34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深度全面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解读、前沿追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