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头条
财政政策加码促进消费升级,增强经济韧性与发展动力
12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总结了2024年的财政工作,并对2025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
积极财政政策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财政部总结了2024年的财政工作,并明确了2025年的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优化支出结构、防范化解风险以及增加地方转移支付,以保障基层的基本民生和运转。会议强调六项重点工作:首先,支持扩大国内需求,通过提高养老金和医保补助标准,促进消费增长;其次,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解决群众急需问题;第四,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与乡村发展;第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转型;最后,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此外,会议还强调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包括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财会监督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确保财政安全。这些措施旨在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有力保障,并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会议明确了未来财政政策的走向。会议决定提高财政赤字率,预计2025年将超过4%,这意味着政府将加大支出力度,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复苏。具体措施包括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加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以及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旨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预计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回升至5%左右。此外,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支持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民生保障。预计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可能达到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能增加至4.5万亿元。这一系列政策将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并增强市场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提供动力。整体来看,会议传达的信息表明,中国将在未来一年内采取更为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中办国办重磅发文,民航、低空经济等领域迎来利好
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其中,文件对民航、低空经济等领域改革做出部署,为相关行业带来重大利好。
推动临时航线合理利用、完善民航价格形成机制,民航业有望持续健康发展。文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航线、时刻等资源的差异化、精准化、协同化管理,科学合理增加临时航线的划设和使用。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科普专家、河南航空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乔善勋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峻的空域资源紧张问题,并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亟需扩大空域供给,以此突破制约民航发展的重要瓶颈。此外,在完善交通领域价格机制方面,文件提出,完善民航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统一、公开、透明的价格体系。文件的出台为民航价格体系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通过构建统一透明的价格体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价格监测分析,有效解决当前民航价格体系的痛点,更好满足消费者出行需求,促进民航业健康发展。
空域改革持续推进,低空投资有望更多元化。低空空域是发展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的基础,空域改革是当前低空经济“乘势而飞”的核心关键。此次文件提出,持续推进空管体制改革,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在优化土地和空域资源配置方面,文件提出,扩大空域资源供给,实施空域资源分类精细化管理。业内人士指出,这无疑是再次明确了政府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将会为低空经济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新一波利好。深圳市航空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超尘表示,此次文件将低空经济产业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的大局里,将低空经济产业以更落地的方式进一步推进,相对更加成熟的通用航空运营体系为低空经济产业的下游运营场景的落地打好样,也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的载货与载人级场景落地指明了方向。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指出,国家将在通用航空、低空经济等领域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一方面促进投资多元化,此外,还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的发展。
多地发力布局政府引导基金,聚焦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
12月22日,规模为100亿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将正式设立,继续聚焦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六大未来产业等符合经开区产业定位和相关产业政策的企业。近期,还有山西、山东、浙江等多地在政府引导基金领域动作频频。
引导资源流向前沿关键领域。从今年情况来看,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呈现出“规模渐增、领域聚焦且多元协同”的特点。例如,12月12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发布总规模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矩阵和产业政策,形成“1+2+2”产业投资构架,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食品大健康产业等三大制造产业;总规模50亿元的绍兴市上虞区金葵舜盈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完成中证协登记备案工作,重点突出引资引智、产业培育、政策支持和国企改革等四大功能。进一步结合布局情况来看,目前,各地基本形成由锚定培育初创期高科技项目的创投基金、聚焦产业赋能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产业基金和专项基金所组成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同时,政府引导基金的参与主体也愈发多元,如浙江金联产融服务有限公司日前成立首支S基金,采取“完全市场化的私募资本+国资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双GP(普通合伙人)模式。
求解政府基金高效运作之道。从当前情况来看,各地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方向是作为耐心资本瞄准新质生产力,培育增强发展后劲的新动能,扶持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不过,多地政府引导基金耐心资本功能有效发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管理不规范,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从而造成投资效率和效益偏低,影响了资金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对此,有专家建议,在管理运作模式上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探索发展“以投促引、以投促产”模式,放大政府资金杠杆效应,提高基金使用质效,同时要规范合理使用,完善不同类型基金差异化管理机制,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责任机制,实现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还要强化基金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每一笔投资都能产生最大效益。
-END-
文章节选自 中经头条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