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正式启动;特朗普上台首日对华提及有限,中美关系竞争中前行

文摘   2025-01-22 09:24   北京  

中经头条



四大关键词总结2024年工信发展,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回顾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用4个关键词作一概括。

第一个关键词是“稳中有进”。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7%,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四成,有效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第二个关键词是“创新突破”。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重大装备有突破,C919累计交付16架,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实现全船贯通;基础领域有突破,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等成功下线,高铁、核电装备用高性能紧固件开发及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高技术产业有突破,2024年48种创新药、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1000千瓦级民用涡轴发动机取得型号合格证,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第三个关键词是“数字赋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坚持“适度超前”,在城市发展千兆光网,在乡村和偏远地区扩大网络覆盖,累计建设5G基站425万个,5G网络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融合应用深度拓展,5G已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数超1.7万个,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数字产业持续壮大,2024年前11个月完成数字产业业务收入31.7万亿元,同比增长5.4%,数字产业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4.0%。

第四个关键词是“助企强企”。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出台《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5万亿元。上线中小企业服务网,累计为70余万家中小企业免费提供各类服务。我们加快优质企业培育,实施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专注主业、聚力创新、梯次成长的培育体系基本形成。



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正式启动,多地“官宣”领券细节

商务部近日表示,全国各地将从1月20日开始陆续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具体实施时间以当地的通知为准。1月19日以来,地方积极行动,四川、北京、上海等多地已发布通知,公布补贴标准、领券渠道等细节。

线上线下消费享受同等补贴力度。从已公开消息看,多地开展购新补贴活动,并不以“交旧”为前提,且普遍强调线上线下消费享受同等补贴力度。例如,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2025年落实国家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显示,个人消费者登录支付服务机构应用程序App,在政策实施专区领取手机等3类数码产品品类券,通过支付机构App逐券核销,在订单支付时按补贴标准享受立减补贴。分析人士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时,通常喜欢先去实体店铺对比、体验不同款式,之后再消费。强调线上线下消费享受同等补贴力度,能更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

最大化激发消费补贴的潜在价值。不少地方在部署购新补贴工作时,还规定了消费者退货后补贴的处理方式。例如,北京市商务局印发的《北京市关于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实施细则》提出,“消费者购买补贴适用商品,经与销售企业协商一致退货后,于退货流程结束次日恢复补贴资格。恢复后的补贴资格,尚在有效期内的可继续使用,有效期不变”。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这种安排更大程度地激发了消费补贴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利好消费体验的提升,将为今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央地同向发力锻铸消费新引擎。业内认为,本轮购新补贴活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高度协调、同向发力,带动活动范围广、力度大,为新一年提振消费、打造消费新增长点打下良好基础。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洪涛说,从生产端看,数码产品涉及环节众多,包括软件开发、芯片制造、零配件生产等;从消费端看,数码产品用户几乎涵盖各类职业群体、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这意味着,购新补贴活动的实施,不仅会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还会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助力手机、智能手表等市场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看来,购新补贴活动准备充分、节奏紧凑、执行有力,预计会取得丰硕成果。



特朗普上台首日对华提及有限,中美关系竞争中前行

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就任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当日,特朗普签署超过40个总统行政令,推动落实其在移民、贸易、能源与气候变化、政府能效、“国会山骚乱”、TiKTok等方面的政策主张。

特朗普上台首日提及中国内容有限。特朗普的就职演讲中,虽然对中国的直接提及不多,但其“美国优先”的立场和对外政策框架暗示了未来可能的强硬态度。特朗普指责中国在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力,声称美国将“收回”对运河的控制,相关表态引发了关于他对华政策的猜测。此外,特朗普提到将成立新的外部税务局,以评估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之间的不公平贸易关系,显示他可能会继续关注贸易不平衡问题。尽管他没有立即宣布针对中国的新关税,但下达指示要求联邦机构评估与中国的贸易实践,表明贸易问题仍是其优先事项。同时,他签署了废除出生公民权的行政令,强调移民政策的重要性。整体来看,特朗普在就职演讲和首日执政中的表现反映出他继续施压但又不完全排斥合作的复杂策略,相关策略不仅旨在巩固国内支持基础,也为未来处理国际事务创造条件。

中美关系或在竞争中前行。“特朗普2.0”时代,中美关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中美经贸、科技、金融领域的竞争是时代趋势,遏制中国发展以维护美国优先的大方向不会产生变动。特朗普上台后,预计中美多方面竞争态势将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仍要看到“特朗普2.0”时代对外首要议程或在于解决俄乌冲突与巴以冲突,对华存在合作需求,这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可能存在一定空间。基于此,我国应从空间的灵活性和限制的制约性出发,主动设置议程、协调相关力量,尽可能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END-

文章节选自 中经头条


中经专网+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中经专网
“中经专网”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主办。公众号追踪国内外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和热点、重难点问题,筛选总结、提炼分析,支撑用户把握新阶段,研判新形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