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央行维持支持性立场;两部门联合发布政策,资金多元化与长期投资并行

文摘   2024-12-04 09:44   北京  

中经头条




习近平: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

12月3日,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多元 传承 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

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指出,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习近平强调,世界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各国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携手应对全球卫生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医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聚焦六大领域,我国持续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介绍,我国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强化中医药发展政策支撑。健全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机制,促进中医药融入医改所有政策。二是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重大项目区域带动作用和基层辐射能力,持续推进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促进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三是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教育体系,健全完善医教协同工作机制,调整优化中医院校学科专业布局,深入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中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进提升高水平中医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成果产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五是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的文化价值,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优化优质中医药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机制,鼓励发展中医药文化新业态。六是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国际标准等建设,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建设中外友好医院。



央行维持支持性立场,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明年央行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等领域支持力度。

支持性货币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明年央行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加强逆周期调控,以平衡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央行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及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相关目标,央行计划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关键领域,同时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与传导机制,确保利率调整有效影响市场。此外,央行还将优化货币供应量统计,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统计,以更好地监测社会流动性。此外,潘功胜呼吁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相结合,为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央行政策支持助力2025年经济稳定增长。根据潘行长的表态,央行预计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并通过降准和再贷款等工具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相关策略旨在应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外部经济压力,同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相关政策刺激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预计将从2024年的9%上升,继续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此外,财政政策预计将积极发力。这或将包括增加公共投资和减税降费,以刺激经济和促进就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政府投资有望进一步加大,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整体上看,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如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但中国通过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入,有望继续保持经济韧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部门联合发布政策,资金多元化与长期投资并行

12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信息显示,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政策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相关政策推动国企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旨在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的高质量发展,以解决国有资本在创业投资中的“不敢投”和“不愿投”问题。政策明确支持中央企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早期、小额、长期及硬科技项目,鼓励设立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并通过母子基金模式,吸引商业保险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参与,形成多元化资本集群。此外,政策允许在合理范围内容忍正常投资风险,并建立覆盖“募投管退”的市场化考核机制,以功能作用为核心进行考核。中央企业需提供战略引导和资源对接,并鼓励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构建科创孵化与产业投融资机制。最后,政策强调建立长达15年的基金存续期,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长期成长,推动国资成为更具责任感的长期资本。

有望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发展一方面,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创新与转型。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的政策,旨在通过鼓励中央企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一举措将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资金,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截至2024年6月,中央企业管理的126只创投基金认缴规模达到529亿元,已投资金额313亿元,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能源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推动了相关关键行业的发展。同时,此次政策支持设立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将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化,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率。另一方面,多元化资金来源助力基金市场发展。此次政策强调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保险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参与创业投资,形成多元化资金来源,有助于缓解行业“缺长钱”的问题。此外,政策规定中央企业创投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相较于一般股权投资基金延长近一倍。这使资本能够长期陪伴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未来,国家发改委将完善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体系,并可能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以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同时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






-END-

文章节选自 中经头条


中经专网+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中经专网
“中经专网”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主办。公众号追踪国内外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和热点、重难点问题,筛选总结、提炼分析,支撑用户把握新阶段,研判新形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