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全国数据将成“一本账”:三部门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划重点;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持续升温,助推经济发展

文摘   2025-01-07 09:20   北京  

中经头条




打响春节消费“第一枪”,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

1月7日起,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导举办为期近一个月的“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这是商务部2025年首场线上重点活动,也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场全国性网络促消费活动。

节庆消费拓展消费空间、释放消费潜能。据了解,“全国网上年货节”始于2021年,固定于每年腊月初八启动。根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2024年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约1.2万亿元,日均同比增长近9%。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表示,节庆消费是每年促消费工作的重点。举办全国网上年货节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动春节消费更加火爆,更在于疏通消费渠道,创造更好的购物环境,让消费者以更高的效率寻找到称心的商品。白明认为,挖掘消费潜能不仅仅是基础性消费,随着消费升级,未来更多文化元素、非遗元素将有助于带动更大的消费空间。同时,数字经济与消费的结合,将创造出更多消费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将带来更大的消费成长空间。

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融合,助消费升级。“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将以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传播春节传统文化、推动电商合作互利共赢为重点,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外联动,举办“3+N”系列活动。除了“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商务部还将引导相关方面组织“丝路电商过大年”活动、中国(广西)-东盟网上年货节。“丝路电商过大年”活动将于1月22日在上海启动。届时,商务部将组织开展春节游中国、年货出海、丝路年货购等三方面重点活动,推出国际特色旅游线路、文化体验活动等产品,吸引国际游客来华过年。2025中国(广西)—东盟网上年货节已于2024年12月31日在广西南宁启动,将探索中国与东盟“丝路电商”合作潜力,拓展更高水平数字贸易发展新空间。

突出品质、非遗、数字与全球化四大特点。年货节期间,各地、各平台还将开展一系列配套活动,总体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突出品质焕新,福建、河南等地推出“全闽乐购”“豫货通天下”等专场活动,满足消费者对生活品质升级的需求。二是突出非遗元素,陕西、厦门等地推出“非遗民俗展演”“幸福嘉莲 儿时年味”等特色活动,让消费者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当地年俗。三是突出数字服务,电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VR技术,推出“冬日环游记”“中国年味之旅”等活动,强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四是突出全球好物,北京、青岛等地开展“跨境优品”“上合云品 好品山东”等活动,在丰富国内消费选择的同时,为国外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



全国数据将成“一本账”:三部门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划重点

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提出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这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新一轮以数据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布局。

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基座。《建设指引》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面向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统筹下,由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网络设施、算力设施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并通过迭代升级,不断支撑数据的流通和利用。建设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对于支撑数据基础制度落地、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路线图”。当前,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围绕流通利用业务场景,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探索形成多种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和解决路径,并在不断迭代发展。《建设指引》描绘了“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愿景。《建设指引》按照“三步走”的计划进度,提出用2-3年时间,完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践路径。2027—2028 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

加快形成全国数据“一本账”。《建设指引》提出建立覆盖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及国家、省、市、县等层级的全国一体化的分布式数据目录,形成全国数据“一本账”,支撑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有序流通和共享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此次发布的《建设指引》,一方面给出了我们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总体架构,明确了它的结构组成,另一方面也在顶层框架设计之下,留足了实践探索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持续升温,助推经济发展

2024年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持续升温,在规模和质量上实现双增长——当年发行额大幅增长31%,达到944亿美元。

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实现双重增长。点心债的发展得益于多个因素,包括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认同、良好的信用环境以及企业再融资需求的增加。根据中证鹏元的数据,从2021年到2024年,点心债的发行额逐年递增,分别为357亿美元、403亿美元、720亿美元和944亿美元,显示出市场的活跃度和成熟度提升。此外,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境外机构纷纷发行点心债,改变了以往中资为主的格局。同时,长期债券的发行也成为新亮点,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同时,中资美元债市场也在逐步回暖。2024年的发行规模达到了878亿美元,比2023年上升了37%。这种回暖主要受益于美联储降息、中国经济回暖及政策利好的影响。预计在未来一年中资美元债市场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机会。

点心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经济发展。2024年,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实现了规模和质量的双重增长,发行额大幅上升至944亿美元,这不仅拓宽了境内外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增强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和使用,提升了其国际地位。点心债的扩展为中国实体经济提供了丰富的融资选择,使企业能够有效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使得中资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具竞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其业务扩展和转型升级。而点心债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助于资本账户的开放,逐步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了市场流动性和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吸引力。结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25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点工作,未来将更加注重外汇管理体制的便利化和开放性,包括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优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以及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等。这些措施将为点心债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创造良好环境。





-END-

文章节选自 中经头条


中经专网+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中经专网
“中经专网”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主办。公众号追踪国内外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和热点、重难点问题,筛选总结、提炼分析,支撑用户把握新阶段,研判新形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