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 2024报道 | 国际联合论坛(线上):2024年传导系统起搏的最新进展

学术   2024-11-16 17:31   北京  


2024年11月4日,备受期待的国际联合论坛——“2024年传导系统起搏的最新进展”,于下午16点准时开启。作为长城会的一大亮点,该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血管领域顶尖学者和专家共聚一堂。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来自North Texas Heart Center的Jodie L. Hurwitz教授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伟剑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两位教授的联袂主持无疑为论坛增添了学术分量和专业深度。


第一位讲者是Mina K.Chung教授,她带来的题目是《心脏生理起搏HRS 指南要点》。她介绍了涵盖CRT和CSP,旨在恢复心室同步。指南提出实质性右心室起搏定义,推荐定期评估,关注高危特征。CRT适应症包括LVEF≤35%的患者,CSP适用于特定患者。推荐避免右心室起搏的算法,新建议考虑女性和特定特征患者。建议减少心室起搏以降低房颤风险,并提出了临床和设备随访以及优化治疗和不响应CRT的处理方法。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苏蓝教授,她带来的题目是《传导系统起搏的最佳技术》。她介绍了起搏参数的优化对于确保起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调整起搏电压和脉宽,以实现最佳的夺获效果。同时,定期监测起搏阈值的变化,以确保长期起搏的稳定性。传导系统起搏的优势在于其更接近生理性的起搏方式,能够维持心脏的电机械同步,减少心室起搏相关的心脏不良事件。然而,这项技术也面临着技术难度高、学习曲线长等挑战。传导系统起搏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和技术的简化。我们期待随着技术的进步,能够为更多的心脏病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Kenneth A.Ellenbogen教授,他带来的题目是《证据是什么? CSP的临床试验: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介绍了在过去,CSP技术的初步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证据。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数据,这些数据为CS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ECSP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CS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优势,尤其是在减少心室不同步和改善心室重构方面。然而,我们也认识到目前的证据仍存在局限性。许多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缺乏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因此,未来的临床试验需要更加严谨的设计,以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未来,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首先,正在进行和即将启动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如COSMO-CRT研究,将进一步验证CSP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长期效果。其次,技术创新,如无线起搏技术和可植入心电监测系统,将为CSP的临床应用带来新的可能性。最后,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CSP的适应症,为每位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最后一位讲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樊晓寒教授,她带来的题目是《传导系统起搏的创新——有哪些新颖和改进之处?》。她介绍了在技术层面,CSP的创新体现在其更接近心脏自然传导系统的起搏方式。新型CSP设备采用了更小的电极,可以直接植入心脏的传导系统,实现心室的最优起搏。这一改进显著降低了传统起搏引起的左右心室不同步问题。其次,在材料科学方面,CSP的电极材料得到了优化,提高了生物相容性和长期稳定性,减少了电极故障和炎症反应的风险。最后,在手术技术方面,CSP的植入技术更加微创,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总之,CSP的创新和改进为心脏起搏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心在线
为全国的心脏医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解答医生临床问题,为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心脏医生之间顺畅沟通搭建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