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 2024报道 | 国际联合论坛(线上):高血糖与心血管风险:机制、评估及应对策略

学术   2024-11-16 17:31   北京  


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与2024年亚洲心脏大会的国际联合论坛,以“高血糖与心血管风险:机制、评估及应对策略”为主题,已于11月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圆满闭幕。在这场高端论坛中,由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的Peter Libby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赵冬教授共同主持,汇聚了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大批杰出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这一重要议题。


第一位讲者是Peter Libby教授。他带来的题目是《动脉粥样硬化中靶向炎症的最新进展》。Libby教授深入阐述了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各阶段的关键作用,探讨了炎症在斑块破裂和浅表侵蚀等病理机制中的角色。他进一步强调了炎症在心血管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特别是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心血管事件中的价值。Libby教授还分析了炎症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其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联。在演讲中,他详细介绍了CANTOS试验的背景、目的及其重要性,该试验旨在评估靶向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Libby教授讨论了CANTOS试验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对于将炎症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的重要启示。此外,他还探讨了基于基因组学的精准抗炎治疗新策略,包括针对特定炎症基因变异体的靶向治疗。Libby教授分析了CANTOS试验中的子集分析结果,揭示了某些基因变异体患者对IL-1β抑制剂的治疗响应更为显著,为未来的精准医疗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思路。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赵冬教授。她带来的题目是《生物衰老过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作用》。赵教授深入阐述了生物衰老在增加心血管风险中的关键角色,详细介绍了衰老如何影响细胞功能和代谢过程。在她的演讲中,赵教授探讨了与衰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了这些标志物在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她的研究为我们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未来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位讲者是Samia Mora教授。她带来的题目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异常脂蛋白血症与2型糖尿病风险》。Mora教授探讨了血脂异常在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详细解析了LDL胆固醇、HDL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apoB等关键血脂指标的作用。在她的演讲中,Mora教授着重分析了非HDL胆固醇和apoB在预测2型糖尿病风险中的价值,并讨论了这些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策略。她的研究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时如何更好地利用血脂参数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指导。


本次论坛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陈韵岱教授。她带来的题目是《糖尿病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机制、评估及应对措施》。陈教授详细阐述了糖尿病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糖尿病如何引发微血管的病变和功能异常。在她的演讲中,深入探讨了影像学技术在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涵盖了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先进技术。她的讲解不仅为我们理解糖尿病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临床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方法。

心在线
为全国的心脏医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解答医生临床问题,为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心脏医生之间顺畅沟通搭建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