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与2024年亚洲心脏大会国际联合论坛(线上)主题为“心房基质、房颤负荷与显性房颤:最新进展”的专题研讨会,已于11月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这场高端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马长生教授与利物浦大学的Gregory Y.H.Lip教授共同主持,吸引了心血管病领域的一大批杰出专家和学者。
在论坛期间,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他们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交流临床经验,共同为推动卒中防治工作的进步贡献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此次论坛不仅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无疑将进一步加强心房基质、房颤负荷与显性房颤领域的研究,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首先发表演讲的是Andreas Goette教授,他的演讲主题为《心房心肌病:有什么新进展?》。Goette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心房心肌病及其与房颤(AF)基质新进展的精彩报告。在他的演讲中,Goette教授着重强调了心房基质在心房心肌病中的双重角色:它不仅是AF发生的基质,同时也是心衰发展的加速器。Goette教授深入剖析了心房基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即便在没有AF的情况下,心房基质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脑卒中风险的显著增加。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心房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提示了在心房心肌病的治疗中,关注心房基质的重要性。Goette教授的演讲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心房心肌病的认识,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位是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陈明龙教授,他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心房基质对消融的意义》的精彩报告。来在报告中,陈教授深入探讨了心房基质在房颤(AF)消融治疗中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AF消融的策略,包括肺静脉隔离(PV隔离)和心房基质的改良。陈教授强调了高密度电解剖标测在识别AF患者心房基质中的作用,他指出这一技术能够精确地描绘出心房的电活动,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AF的病理机制。他的演讲不仅强调了高密度标测在指导消融治疗中的价值,也展示了如何通过基质改良来提高AF消融的成功率。陈教授的见解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优化房颤患者的治疗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次盛会的精彩演讲环节中,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利物浦大学的Gregory Y.H.Lip教授作为第三位演讲嘉宾。Lip教授的专题报告深入剖析了《心房基质对卒中预防的意义:AHRE、亚临床房颤和显性房颤》。在他的演讲中,Lip教授详细阐述了心房基质在卒中预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识别无症状心房性心律失常(AHRE)、亚临床房颤和显性房颤来优化患者的治疗策略。此外,Lip教授还着重探讨了房颤(AF)负担与脑卒中预防之间的密切联系,他指出AF负担是评估患者卒中风险和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的关键因素。他的见解不仅为我们理解房颤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临床实践中更有效地管理房颤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通过Lip教授的精彩演讲,我们对于心房基质在卒中预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次大会的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蒋晨阳教授,他的演讲主题为《房颤负荷与心房基质关系的评估》。他介绍到房颤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房颤负荷是指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而心房基质则包括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和结构重构。研究表明,房颤负荷的增加会加重心房基质的变化,进而促进房颤的持续和复发。通过评估房颤负荷与心房基质的关系,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房颤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和电生理检测手段,可以量化房颤负荷,评估心房基质的变化。
最后,讨论环节中,与会者就如何更好地评估AF负担、如何整合临床因素和AF参数以及如何实施新的评估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