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2024报道 | 国际联合论坛(线上):心力衰竭专题

学术   2024-11-17 17:30   北京  


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与2024年亚洲心脏大会国际联合论坛——GW-ICC:心力衰竭专题,已于11月6日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场高端论坛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张健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的范达利教授共同主持,成功吸引了心血管病领域的众多杰出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心力衰竭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首先发表演讲的是来自南加州卫理公会医院的蔡丽英教授,她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精彩报告。在演讲中,蔡教授详细介绍了欧洲心脏病学会在2022年发布的关于免疫治疗相关心肌炎的管理指南。她特别强调了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心肌炎的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进行密切监测。蔡教授进一步探讨了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心肌炎的不同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二线免疫抑制剂的选用。她还明确了顽固性心肌炎的定义,以及心肌炎恢复的标准,并就后续的监测和治疗策略提出了专业的建议。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董建增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早期激活性萎缩综合征——失同步诱导心力衰竭的机制》。董教授首先详细阐述了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定义及其诊断方法,接着深入探讨了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以及它如何导致左心室重塑和功能下降的复杂机制。在演讲中,董教授还介绍了同步化治疗在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的应用,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他进一步讨论了针对不同类型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此外,董教授还介绍了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定义和诊断方法,分析了它与心力衰竭的关联,以及右心室功能障碍的机制。在演讲的最后部分,董教授探讨了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同步化治疗策略,特别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应用。他特别强调了对于那些同时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及其策略选择。董教授的讲解为我们在处理这类复杂心脏疾病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见解。


本次大会的第三位演讲嘉宾是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的范达利教授。他的演讲主题为《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综合概述》。范教授首先为我们详细解释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定义及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随后,他探讨了不同的LVEF测量技术,包括超声心动图、核医学、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演讲中,范教授逐一分析了这些测量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并讨论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选择不同技术的依据。她特别强调了多模态影像学在准确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中的关键作用,指出综合利用各种影像学技术能够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精准的诊疗方案。范教授的讲解为我们深入理解LVEF的评估方法及其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本次大会的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张宇辉教授,她的演讲题目为《心力衰竭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张教授指出,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其并发症繁多且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并发症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张教授首先强调了针对心力衰竭常见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血栓栓塞、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综合治疗策略。在药物治疗方面,他提出了合理运用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以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的基本症状。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张教授建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生理干预或植入式心脏装置。针对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患者,她强调了抗凝治疗在预防血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她指出,预防和及时治疗肺部感染对于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张教授提出在控制液体平衡的同时,应着重保护肾脏功能。总结而言,张教授强调,心力衰竭并发症的治疗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精准的治疗策略,旨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她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心力衰竭并发症管理的全面视角和实用指南。

心在线
为全国的心脏医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解答医生临床问题,为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心脏医生之间顺畅沟通搭建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