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4日,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隆重启动。
大会采用线下结合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参会专家与代表们热情高涨。当天上午10点30分,备受关注的冠脉病国际联合论坛如期举行,众多冠心病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线上论坛。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杨文艺教授和Alejandro Horacio Meretta教授共同主持。
会议围绕心血管病学、核医学以及相关医疗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会议内容涵盖了微血流储备的测量、新型γ相机的应用、FFR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与指导策略、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和血栓标记物研究,以及应激激素和血糖在ACS中的作用等多个前沿议题。这些议题聚焦当前心血管病学和核医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对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位讲者是Alejandro Horacio Meretta教授,他为我们带来的题目是《使用CZT伽玛相机定量心肌血流储备:我们准备好了吗?临床应用和场景》。Meretta教授介绍了微血流储备(Microflow Reserve, MFR)的概念及重要性,定义其为超微粒血流与静息血流的比率。他详细讲解了新型γ相机在测量MFR方面的应用,指出其与PET等传统方法相比无显著差异,并展示了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包括MFR测量的临床案例,强调其在术前评估和风险分层中的作用,并探讨了MFR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死亡率的相关性。通过两项大型meta分析,Meretta教授总结,异常MFR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同时讨论了MFR在制定治疗方案中的潜在价值。报告还提到一项基于407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型γ相机在测量MFR方面具有高准确性与临床价值。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叶益聪教授。他分享的题目是《分叉病变PCI中FFR的作用》。叶教授的报告聚焦FFR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包括术前评估及干预决策。报告深入探讨了FFR在评估侧枝血管功能方面的局限性,并分享了不同研究对FFR应用的多样观点和结论。他进一步阐述了FFR指导的分叉病变PCI策略,尤其在侧枝血管干预中的决策依据。报告强调了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呼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第三位讲者是Maia Matsudo教授。她分享的题目是《揭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炎症、压力 和高血糖的影响,我们目前处于什么阶段?》。Matsudo教授首先介绍了ACS(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炎症和血栓标记物(如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并探讨这些标记物在诊断、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她分享了团队关于标记物预测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阐述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变化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报告指出,应激激素和血糖水平的波动可能对ACS的治疗与管理策略有重要启示。
最后一位讲者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杨文艺教授,他分享的主题是《斑块脆弱性评估指导PCI:ACS管理的优化》。杨教授讲解了斑块脆弱性评估在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关键作用。他展示了一套创新的评估策略,通过分析斑块的结构特征、成分组成和生物活性,精准评估斑块脆弱性。这种策略结合了脂质核心大小、纤维帽厚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以及斑块微血管化等指标,可更准确地预测斑块稳定性与破裂风险,从而优化PCI手术决策、支架选择、药物治疗及术后管理方案。
本次大会的线上讨论形式充分体现了科技发展的趋势与便利性,使更多无法到场的专家学者也能参与学术交流,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贡献智慧和力量。大会旨在促进心血管病学与核医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合作,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应用,为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