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拾零——收款室(四)

文化   2025-01-24 20:30   天津  

整理零钞(示意图)

“钢镚儿”

按规定,从银行退回来的票款“少了自补多了上交”,这让不少姐姐进门见我先盯手,如果我手里拿着褐色的纸条笑吟吟地面对她,对方就会不自觉地掏钱包。说来也怪,明明票、款在核账时总数相等,钱也数得清楚,可就是被退回?看着人家的回单上(捆钱的纸条)只有姐姐盖的有编号的印章和手写的缺钱的数儿,没有经手人的任何标记,哭笑不得。这是我后来去分点儿替公休的亲身体会。

整理好的钞票打捆后,按要求盖上带编号的人名章。

按规格整理好的硬币卷
在“转票”岗上干了一段时间被组长安排与一位姓贾的姐姐去分点儿的东站收款。中午,专车在离人流涌动的东站只有一个路口之隔的一排平房前停稳,我跟着贾姐下车。见姐姐从包里掏出一把钥匙对着其中一扇不显眼的上着门板的门的锁眼儿轻轻一捅再一推,端着票盒的她便先行一步迈了进去,提着分币盒的我也紧随其后。看着贾姐熟练地拉下灯绳的瞬间,我赶紧用眼睛“巡视”新的工作环境:一间没有窗户的狭长的房间,四面墙上是漆着半截的果绿色的油漆,左手靠墙角堆满了一块块的“大同块儿(一种特好烧的煤),旁边是一只高高的铁皮炉子。房间的右边是一长溜儿被木板隔成的齐腰高的柜台,柜台里是做成放皮筋印台等物件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方格。我们进出是柜台边儿靠门口的一块三层板做的矮门,注意到门边儿有一对儿挂钩分别固定在像装饰一样的用脚一踹就能踹开的门和旁边的门框上。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们胆子可真大,竟然在毫无安全设施的最复杂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地界儿美滋滋地收款,那可是十三路、十七路和二十八路几条路线的票款呀,而且后来划到新建的公交四厂的这两条线的票额面值大于市区路线。如果说一路的票只有五分、一角,那十七、二十八路就多了一角五(有两角吗?欢迎补充)。我们的安保呢,只有方格下形同虚设的连着派出所的一只报警用的铃,虽然我们谁都不知道派出所在哪?

应该是后来吧,收款地点改到马路对面的十三路终点站,那是一座建在便道边儿的一大两小(记不清)的木头站屋,我们占据了人家的一席之地。那屋子有多大呢?放上一张桌子的旁边仅能让一人进出。
中午时分,我和贾姐“排排坐”,等着来人“分果果”(交票款)。下班的售票在门口只能站一人的空间交款取票,紧跟其后的是一溜排在站屋等着的售票员。假如坐里面的人想去厕所,那外面的姐姐得起身走到外间大屋和站员搭讪,等对方“减负”回来再坐回原位,这样省了坐不了一会儿还得站起来的麻烦。

天津记忆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