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今晚报》2024年8月7日第19版今晚·副刊
陆文郁画作
社会历史学者李世喻先生曾评价称,陆辛农先生是一位“杂家”。他是民国以来天津的著名画家,也是诗人、词人。他办过报,又是报人。他曾多年主持河北省博物院、天津广智馆的工作,博通考古、金石、古钱以及陈列、设计,所以还是博物馆学家。他对天津地方史有过精深的研究,是著名的地方史学家。更重要的,他还是植物学家。
陆文郁曾游历多国,视野广阔,阅历丰富。青年时期,他与顾叔度等人创立生物研究会,出版《生物学杂志》。1913年,参加直隶商品陈列所组织的直隶全省的实业大调查,旋即被聘为陈列科员,开始了博物馆工作,是天津最早接触博物馆事业的第一批从业者。1914年,他受派遣代表中国参加日本大正博览会,又于1915年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展会期间,除参展工作外,他还考察了博览会中的各国展馆,并到美国东部城市考察博物馆、美术馆、博览会以及相关产业。在此期间,他搜集了大量人类学和自然科学资料。回国后,他还参与到筹建天津博物院的工作中。
据陆文郁晚年在自述手稿中回忆:“(1924年)天津严范孙、林墨青组织的广智馆将要开馆,向各方面征求陈列。林自任馆长,亲身找我帮忙。我赠馆许多昆虫、蛤螺、植物标本,以及各地古迹风俗照片、画片等。因而约我为广智馆董事。”后出任陈列部主任。
广智馆白手起家,从筹备之初就开始广泛征集展品,主要以购置、自制、捐赠、寄陈四种形式展开。因为广智馆经费有限,经常捉襟见肘,所以仅限于购置价格便宜的展品。捐赠、寄陈方面则是有赖于馆内董事、热心博物馆事业人士的支持。自制成了展品的主要来源。馆中多数动植物标本,均由陆文郁搜集、制作。1925年广智馆开馆时的陈列布置和1935年建馆十周年的展览都是由其主持负责。1937年天津沦陷后,馆务陷入停顿状态,大多数职员或南逃,或散去,只留几人留在馆中值守。1942年,为争取经费,有人提议把广智馆交予伪政府教育局,因陆文郁与俞品三等人坚决反对、据理力争,提议最终没能通过。抗战胜利后,因物价飞涨,馆务经费更成问题。陆文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并与弟子一起,以书画义卖的形式筹集款项,维持广智馆的运转直至天津解放。
不论是广智馆门庭若市、人声鼎沸的时候,还是萧条冷落、无人问津之时,我们总能看到陆文郁为广智馆奔波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