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姐告状,牵出一个老铁路
作者 修竹君
一、车站检票员
提起《杨三姐告状》中的“杨青天”,人们的头脑中立刻就会闪现出那个满口天津话的警察局长。这个“杨青天”的原型不是别人,正是时任直隶省警务处处长兼天津警察厅厅长的杨以德,绰号“杨梆子”。
杨以德天津人,祖籍山东。生于没落的盐商家庭,幼年时为了糊口,曾在盐商杨少溪家承担守夜打更等杂务。打更巡夜的人都要敲梆子,所以人们都叫他“杨梆子”。
杨梆子虽然出身贫寒,接触社会底层三教九流,但他天生的头脑机灵,活泛鬼头。1902年,杨梆子搭上铁路方面的关系,经人介绍,在老龙头火车站弄了一个检票员的差事干。
上世纪初的老龙头火车站(天津东站)。
上世纪初,铁路可是妥妥的“超级大厂”。一些有人脉有门路的人,都想方设法往铁路钻,端上“铁饭碗”。赵四小姐她爹,大影星胡蝶她爹,都曾在天津铁路上干过“稽查”。
与经年累月敲梆子的日子相比,铁路检票员的工作,给情商高脑瓜活的杨梆子提供了一个接触各色人物的机会和更高的平台。
听东站“老铁路”讲,杨梆子最大的特点是“有眼力见儿,能说会道,但干活不耍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高,本职工作干的好。
说早先美国电影片子,第一轮就能搭轮船到天津,然后从东站行李房走火车到北京。那时候跑片子的电影公司的伙计,怕中途出差,放下片子,都得给行李房撂下点“好儿”。但是也有不长眼的,或者是电影公司的新人生瓜蛋子,不给行李房“见亮儿”,行李房几个“坏尕尕儿”也不说话,可是电影胶片到了北京的电影院,放着放着就少了一盘!这可是塌天大事,要砸了北京方面电影院的饭碗啊!
铁路警察查下来,也是找不着头绪。那杨梆子虽然跟行李房不是一回事,但是对于这些“坏门儿”,在社会底层混得开的杨梆子可是“门儿清”,他捅咕捅咕,就能帮铁路警察把事儿了(liao)了(le)。
一来二去,杨梆子跟铁路警察攀上关系混成了“莫逆”。
要说上世纪初的天津警察局,那是袁世凯一手创办的。一个总局下设两个分局:南局、北局。南局负责城区治安,北局负责铁路沿线治安。后来袁世凯为了加强“关内铁路”治安,又从直隶淮军中抽调2000名士兵,单独成立了铁路巡警局,负责铁路的治安。铁路巡警局局址设在北京火车站,受天津巡警总局的管辖。
天津南北段和铁路警察分局,都归总局督办曹家祥管。八面玲珑的杨梆子早就通过各种渠道搭上了曹局。在曹的推荐下,杨梆子当上了铁路警察。
二、擒获“飞贼”张三立
出身贫寒,从社会底层混出来杨梆子,深谙那些流氓混混的行事逻辑,当上警察以后如鱼得水,“政绩”叠出,不但给曹局长了脸,甚至惊动了袁世凯。
庚子之后,天津贼盗蜂起,地方不靖,有一著名大盗张三立,作案多起从未失手,官厅捕快俱感棘手难以破案。
杨以德当了侦探之后,一心想出人头地,对于抓贼立功更是跃跃欲试。张三立是当时京津一带有名的飞贼,百姓私下传说此人飞檐走壁如履平地,如果不是后来燕子李三 的崛起,恐怕最有名的飞贼非他莫属。张三立专门偷盗城里富户的钱财,而且每次均不失手,也从来没被人发现过,对于他的相貌,更是无所谈起。
网络示意图片
杨以德深知,如果能够将张三立抓住,自己出头的机会就来了。为此,从他当上侦探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细心访查。根据线人的密报,杨以德获悉:张三立作案后,都会在几个当铺中典当出货、换取现金,而且对于典当价格从来不计较,因此几个当铺也从中牟利。得知此事后,杨以德找到这几家当铺的掌柜,软硬兼施,让掌柜的同意与他合作。
一天清晨,一个大户人家向侦探处报案说昨晚家中被盗,并提供了被盗金饰品的特征。杨以德也不怠慢,立刻派人暗地通知几家当铺:如果有人典当,一定设法拖住他并赶快报案。
第三天傍晚,一个当铺的小伙计匆匆跑来报案,杨以德 一拍大腿,“抄家伙,跟我出发。” 一帮侦探赶到仁义当铺,看到柜台下站着一个年轻人,身材瘦小而精干,两眼不大却有神。他一边催促掌柜的赶紧给钱,一边用余光向铺外观察。就在掌柜的将当票和现银递到年轻人手上的一刹那,一个硬邦邦的家伙顶在了年轻人的腰间。“张三立,你把我们哥们想坏了,咱们 回去聊聊吧!”杨以德得意地说。没等年轻人反应过来,几道绳索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
“杨梆子把张三立逮着了!”
“嘛玩意儿?张三立让一个敲梆子的给逮了?杨梆子行啊!”
一时之间,杨以德成了天津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张三立被带到侦探处,起初还东遮西掩试图否认自己就是张三立,但当看到几个当铺掌柜进来指认 后,才乖乖地录口供。
除了盗窃以外,张三立没有其他的前科,只是靠自己的一身轻功盗窃为生,罪不致死。
杨以德试探着问张三立:“如果朝廷招安你,你愿不愿意?”“大人,如果您有心成全小人,小人定效犬马之劳。”见杨以德态度诚恳,而且自知不受招安的后果,“飞贼”立马答应下来。
经袁世凯提携后杨以德飞黄腾达。
杨以德智擒“飞贼”的消息余音未消,将其收降招安的新闻又冒了出来,立时又轰动了天津。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知道后马上转报袁世凯,袁闻之大喜,传见杨以德(当时还叫“杨以俭”)。袁世凯问:“你有什么功名?”杨回答:“没有。”袁说:“你没有功名底子,我怎么保你做官?”杨这时灵机一动,说:“家兄捐过一个同知衔,名叫杨以德。”袁说:“那么你就借用过来,改名杨以德就是了。”兄弟二人就将名字换了过来,杨以俭就真的成了杨以德。后经袁世凯保奏,杨以德即以知府任用,开始了他的仕途飞升之路。
三、警察局长杨以德
推行“新政”,编练“新军”的袁世凯在清末、北洋时期可是炙手可热的大人物。有了袁世凯的赏识提携,最初的铁路车站检票员杨以德,步步高升,飞黄腾达,还曾被袁世凯授予“将军府德威上将军”。
1906年杨以德升任津榆铁路总稽查,又任探访局总办。
1908年任京津电报电话线路督察。
1909年任警务道台,后升任直隶省警务处处长,兼天津警察厅厅长。
1916年收回天津奥、德租界后,杨以德任特别区管理局局长。
杨以德旧照
正是在天津警察厅长的任上,杨以德遇到了“杨三姐”的案子,碰巧落得个“杨青天”的美名。
剧作虽有夸张成份,不过,现实中的“杨梆子”真是个“一言难尽”的人物。在军阀混战天津总督不断更迭的年代,他能在警察厅厅长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几年。确有他八面玲珑,能折能弯,黑白通晓的过人之处——既能把准历届上司的脉,又能让治下的混混们服服帖帖;既能沽名钓誉做青天,又能睁眼闭眼为做官;既能为水灾筹措捐款,又会在瞬间翻脸把示威抗议的学生们抓进监狱。
五四运动的时期,天津的学潮也很猛烈。杨以德一方面执行上级命令抓了几十个学生,其中就有当时在天津读书的周恩来,一方面给予这些学生特殊待遇。
杨以德还有些举动,也曾为他赢得过好名声。1910年,天津体育社成立,此社由杨以德倡办并任会长,宗旨是“练习体操,强健身体,振作尚武精神”;1915年,由杨以德、姒锡章等筹组的育黎堂附设贫民工厂(又称教养院)开工生产;他还曾办过“贫民学校”,免费招收贫民儿童。
但是最终,杨以德还是“折了”,“栽”在了奉系头目张作霖手里。
1925年,杨以德为争夺天津县县长的肥缺,安插亲信,触怒了奉系军阀头目张作霖,张一怒之下免去了杨以德本兼各职。
杨以德旧居,位于今南开区二纬路41号,占地面积为1019.6平方米,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保存完好。
下野的杨以德在天津也没闲着,他除了出租遍及天津各处的千余间房产牟利外,还进行其他投资。如与鲍贵卿、孟恩远、段日升、王占元、宁星普等人成立经营房地产的“新四公 司”,坐享清福。
“七七事变”后,日寇占领天津。日本人曾想拉出杨以德来当傀儡市长,但他还算有点民族气节,推辞不出,没去当汉奸。
1944年,杨以德在天津病故。
《北宁故事》编辑团队
总编:修竹君
编辑:王秀成 朱 河 姚广文 王 倩 石 棉 南向军
李沉辰 谢 淼
《北宁故事》致力于发掘铁路历史,讲述铁路故事,传承铁路文化。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宁故事》。
联系我们:tjxzjf@163.com
xiuzhujunfe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