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拾零——收款室(五)
文化
2025-01-28 22:57
天津
记得真切是那天下雨。我从下午四点一上班就盼着雨停,因为听说晚上要放烟花,而相隔不远的渤海大楼就是一个燃放地儿。从傍晚开始,我一次又一次地往门口跑,因为屋里的窗户被楼房遮挡看不清外面。传达室大爷看我“猫蹬心”的样儿,笑着说:“别看了,预报说这雨铁下呢。”晚饭时间到,同班的姐姐们催我赶紧吃饭,怕雨停售票员扎堆儿交账。哪有胃口!好心的姐姐在给自己热饭的当口用小锅煮了满满一锅西红柿面汤,还甩了个鸡蛋,不将就的她在面汤里撒上带来的香菜和抽屉里存的香油,嚯,满屋飘香。姐姐给我盛了一碗,提醒说:“今儿下雨,这屋也阴冷,趁热喝点儿面汤暖和。”谢过人家刚端起碗,就听外面响起咚咚的声音,把窗玻璃震得哗哗响,我们齐声喊了起来:“放花了,没想到这天儿还真放!”我放下没喝一口的碗就想往外跑,看我猴急的样子姐姐们笑弯了腰。擦着手的另一位姐姐说:“大下雨的你去哪?”一句话提醒了我,去哪呢?姐姐噗嗤一笑,吓唬我说:“傻妹妹,上班时间你不能去跟前儿(渤海大楼)看热闹,万一来一群人交账我们可不替你发票。”旁边的姐姐出主意说:“你上楼吧,把(靠赤峰道)窗户打开站上去看,那的窗台宽敞上面的房檐儿也挡雨。”顾不上谢也忘了拿雨衣,三步并作两步就往楼上蹿。见二楼的幼儿园被“铁将军”把门儿,接着上三楼。伴着外面咚咚作响的花炮,我打开了窗。好家伙,汩汩的雨水顺势流了进来,管不了这么多,我用俩手撑着窗台儿一窜,就站到窗台上。(悦宾楼的窗户有多高?是回房间拿椅子上楼开窗还是一跃而上?应该是前者)。高个子的我站窗台上根本直不起腰,只能听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和哗啦啦的声响。闻声不见影儿的现实伴着别扭的姿势,想放弃,可真回去太“栽面儿”。就这样,低着头猫着腰反手抓着窗框还任凭被潲进来的雨淋着。这下终于尝到了“灯下黑”的滋味。突然,头上被什么东西狠狠地砸了一下,本能地腾出只手摸了摸头,噢,没事。没等低头细看砸我的物件,“铛”又是一下,这次借着路灯的亮儿看清是花炮的厚厚的硬纸壳,从天而降的“惊喜”砸人脑袋还没事可真万幸。忽然,天空中飘下一朵朵小小的白色降落伞,伞的大小像是今天酒吧的鸡尾酒杯上的装饰,心有不甘地想,要是能捡一个回去也不白挨砸?可眼瞅着小伞忽忽悠悠在雨中飘荡就是不往我这落(lao)。终于,炮声渐稀,我赶紧跳下窗台,关好窗户快步下楼。推门迈进去,好家伙,乌泱泱一屋子人。一吐舌头羞愧难当。心存感激地看着忙碌的姐姐们,赶紧接过柜台外的售票员递过来的票和钱。转天,去银行送票款,见台阶下有只被人踩坏的昨晚的“小伞”,提着钱袋子的我弯腰仔细看——做工精细的小伞还是绸子面料,伞的周围被几根线固定在比牙签还细的伞骨上。冲着它可惜了半天,要是没被踩坏我保不齐会捡回家。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我正赶上公休,第三天,冒着余震,我走过砖头瓦砾和破壁残垣徒步来到悦宾楼,那时候还不知道木结构的这座建筑后来被定为危楼。看着取票单上被乙班的同伴盖的几乎全部都是“压包”的一个个醒目的红戳,还天真地想:这么多压包票等下一圈儿上哪淘换这么多的预备票!震后恢复常态不久,我和收款室的两位同事一同调到厂里的财务科,至此,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在等着我。“公交拾零”系列九篇回忆录至此告于段落,感谢大家的关注与回复,因为只在1路工作过十一个月,有些回忆和故事未必非常准确,也请大家多多指正。退休多年,爬爬格子,借天津记忆这个平台来重温五味杂陈的青葱岁月,怎奈体弱神衰架不住岁月流转带走的往事与健康。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与互动,如有未能及时回复的内容,望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