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节目预告:
11月15日即将播出
《金秋时节的沽上菊香》
文史研究学者
老照片收藏家、老照片研究学者
张诚
早年天津只有三个露天游艺场,它们分别是露香园、陶园和大罗天,都是华商设在租界里的休闲游艺区。其中数陶园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使用时间最长。虽然它比张彪的露香园开张晚一年,但它的管理体系、经营理念和游艺项目,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陶园坐落在马场道,德、英交界,为一多边形地块,属三义庄范围。它的东面是九龙路,隔墙与美国马号相望;西边是浦口道,隔马路对面是清明台工商大学。这里交通发达,出行便利,虽处在旧德界,但后划为特别第一区,但门外维持秩序的警察,雇佣却的是英国巡捕。
陶湘
陶园的主人名叫陶湘,江苏武进人,辛亥革命后居天津,历任招商局、天津中国银行经理、天津裕元纱厂经理等职。陶湘不但在英界伦敦道(今成都道)拥有豪宅,在日界松岛街拥有赌场。他还在德租界购买了武官胡同北部别墅区,仿照露香园开设成大型游乐场,划地包租,但每年夏天只经营几个月时间。
左图为陶氏旧居初建成时的样貌,右图为现位于成都道14号的陶氏旧居
成都道14号陶氏旧居文物牌
早年的天津夏天很热,据说有过于菲律宾和北非而无不及。但陶园地处孤立,四面旷野,空气洋溢,却是消暑纳凉的好地方。陶湘特请名家设计了这个园子,其中建设楼台亭阁,桥梁水石,喷水荷花。有令人赞叹的大花坛,也饲养有各色金鱼,引得游人在大鱼缸旁流连忘返。园里还有许多古树,乔木千章绿荫如幕,树下散置着饭桌、茶桌、诗钟桌,文人骚客可以在这里打诗钟。
陶园到处是奇葩异卉灵草幽花,无奇不备芳气袭人,他们还从外省运来奇异仙人掌二盆,高丈余,开有茂盛黄花,据云此花已百有余年,虽非贵重之花亦培养适宜,实津埠之罕见。该园经建设多年,其碧梧细柳绿槐白荷老柏古松已属青翠可爱,且植奇花异草更为悦目,一入园游客便感心旷神怡。
一进陶园大门,迎面罗列着很多盆花,红红绿绿看着很是整齐,向右转便是一片花木参差种植,前面喷水池里的假山上有两座小庙,山间金龙蟠绕昂首欲飞。这里还有个莲花池,池水半满,荷花盛开。里边有个方形平台,四角狮子狗各一,中间有荷花喷泉。此外还有一个池子,里面站着个刘海在那里戏金蟾,四周柏树成行藤萝蔽荫。
在园子西北角,还有一座小小的关帝庙,不过二尺多高,庙门悬挂一块匾额,上书“亘古一人”,两旁对子上联是“刘为兄张为弟”,下联是“乃桃园三结义”。
陶园里饲养着各种歌禽舞兽,陈设着美国玉兔、仙鹤、狼、梅花鹿、金鸡、猢狲、红嘴绿鹦鹉等。
陶园游艺场还有个特色就是放焰火。焰火本玩物之一种,其不同之点在乎巧妙玲珑,陶园专运外洋焰火原料,特请上海最优等技师,日夕赶做。准于星期夕、星期三夕、星期六夕准放,敝园焰火一经燃放,其各色花彩无不惟妙惟肖,光中献彩变幻离奇,其空中楼阁花卉飞禽等无异乎海市蜃楼,开幕日连放三日,后逢星期三、六星期准放。
陶湘还特请美国兵营军乐队,于每周日晚十时至十二时,在陶园奏演奏而壮游兴。
陶园在1918年开业时,陶湘请来京都、山陕杂耍名角,如刘万逵、葛文通的双簧,马德禄、万人迷、周蛤蟆的对口相声,赵艳卿的八角鼓,清子岩快书。杂耍分南方和北方二台,最吸引人的当属孙德贵、罗文涛、张宝清、小福祥的文武戏法。他们还请来王福林、刘文治等北方戏法巨子,其戏法之巧妙固有不同,无论何人一闻其名即知。戏法每周五、六、日夜场演出,并客串空中飞人及单手轮、蝴蝶大顶、皮条、杠子等杂技。1920年则请来上海滩簧班演出滩簧、小戏,演员有除涛涛、夏瑞春、马月松、丁少兰、施竹亭、沈耕新、小熹春等。还有上海弹词,由夏莲声、十龄童演出《三笑》。北方杂耍台则演出有时调大鼓、京调大鼓、八角大鼓、改良双簧、文武戏法等。
为改良风俗启迪民智,陶湘特请上海最优等女子新剧“爱美社”到陶园,每日演出爱情、艳情、哀情、悲情、滑稽及家庭史等文明女子新戏。日间三点,夜间九点准时开演,一场戏总要演两小时,每日更换,场场不无不有色有声,布景兼备惟妙惟肖。还请来“正声社”男女新剧员,演出《回头岸》、《红颜薄命》等剧,以熊淑贞的《母女同嫁》最为瞩目。除了文明戏外,这里也演蹦蹦戏,引得游客散戏后往后台跑,去看坤角卸蹦蹦妆。
陶园还经常放些最新电影,新法电影,还放些新的、旧的、彩色的、好看的和很长的电影,也有侦探片。
在陶园里还有秋千架、运动场,大小球房弹子房,还有摆摊打气枪、转罗盘、套鸭子的,不断招揽游人,摊主向游人大声疾呼:“一毛钱两枪”。
陶园里的餐饮业独具特色,精益求精特别新巧,为便利游客口味,陶湘特请豫省名厨及英法大餐来园制作,以备随意点食,还兼售中西点心、洋酒、汽水、冷食等各种茶食。西餐券连门票,每位大洋一元;中菜券连门票,每位小洋七角,另点加小洋一毛五。高级红茶、咖啡伴奶、汽水冰淇淋等,每种售小洋二毛。餐厅还设有特别花亭,点缀清雅以供游客饕餮之所,每处取亭费一元。树丛光影间中外人士或一桌,或一席,据案大嚼,侍者往来送去应不暇接。
陶园的入场券价格不高: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五点小洋二角;下午六点起至午夜小洋四角,僮仆减半。相比其它游艺场,陶园的门票贱,但陶园的地方更好。
由于地势偏远,陶园有为专供游客便利设置的专线,特备汽车四辆,马车四辆接送。汽车每辆可坐六人,马车可坐四人。凡在英法日界乘坐汽车,每人每次一元五角;凡在河东、河北华界的,每人每次二元。马车接送不论何处,每次一元。租界至东南城角、三不管,华界至新车站止。
作为清凉世界消暑佳境,陶园为最热闹。英工部局因修马场道桥禁止行车,一度影像了陶园的生意。照常通行后,游客往游陶园仍兴高采烈,每夜二点钟后马车往来仍络绎不绝。
关于陶园里游玩儿的详情,某在北洋画报上,曾看到过一首打油诗《陶园所见》中表述:
“此处专收夜不收,游人宁止做清游,贴膏薄泅臀难掩,齐膝新妆腿善溷。小妇裙边鸡弄眼,美人肩上狗生头,妙哉结伴成公式,一女双男嬲不休”。
最后一句最妙,游园伴侣多为两男一女,而行坐时必将女子夹于中间,似乎已成例行公式。嬲,纠缠嬉戏的意思。
另外,津门盛族周家二小姐,在她的回忆录《小舟》中,以一个含苞欲放少女的眼光,详尽的描述了当时的陶园:
“最令人难忘的是陶园之游。夏日午后,卖茉莉花的小贩常出现在我家门口。茉莉花蕾在绿叶上排成许多行,扎成一朵花的形状。妇女们把它插在头上或拴在衣服上。这些花都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如果母亲派一个女仆去买花,这就是说,我们晚上可以去陶园了。母亲把茉莉花插在发鬓旁,而杏姐和我则把花挂在衣服上,因为我们还梳辫子呢。”
周仲铮说:“在陶园里,我们看到许多妇人和姑娘;大家也都戴着茉莉花,园内充满了茉莉花香。我不相信一个女子会用另一种芳香来表示与别人迥然不同。男人只要跟循着这种香味,便会遇到艳丽佳人。”
周仲铮(1908—1996),旅欧画家、作家,著有《小舟》、《乡恋》、《金花奴》等作品。
周仲铮在书中还说:“陶园在一段时间里是我的天堂。尽管与游艺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我还不能把它看作是个娱乐场所。陶园里上演许多严肃的戏剧,放映一些新的、旧的、好看的和很长的影片。园里有令人赞叹的大花坛,也有金鱼,一些游人在大鱼缸旁流连忘返。园里有许多古树,树下散置着饭桌、茶桌,还有“诗钟桌”,文人骚客可以在这里打诗钟,最佳的诗作有奖。当一轮皓月从树枝间隐现,犹如树干用一面圆镜观察世界。半夜里大放焰火,老树显得无限欢欣,在闪烁的光与影中展现美丽的树叶。我看呆了!这时炎热散尽,夜凉浸透了衣衫。陶园绝不是游艺园!”
“父母非常爱看文明戏,而我们却不喜欢。母亲说:‘你们随便到哪里走走,随便看点什么,可要在散戏前回来。’一场戏总要演两小时,多么长的一段自由时间啊!于是孩子们从一个摊子跑到另一个摊子,有意思的地方都看到了。时而碰到一个漂亮的小伙子,我便高兴非常,大声笑着。我们或许互相看一眼,或许还相对而笑,但决不说话。”
“我们很晚才回家。我面带微笑,在茉莉花的余馨中入睡。茉莉花的芬芳对我来说就是爱情的芬芳、欢乐的芬芳。我惴惴不安地等着小贩再来叫卖茉莉花。午夜一点当我们回家时,我坐在车子里要睡着,只听母亲说:‘别睡,我们马上就要到家了’。”
周仲铮在书中还说:“陶园的散步和爱情之渴望,促使我要打扮自己。我要把一条辫子分成两条;我要在辫子上系个蝴蝶结代替红头绳;我要穿条裙子代替裤子;我要穿短外套代替长上衣;我要学那些穿得那么摩登和俏丽的姑娘。”周仲铮的回忆,是迄今为止少有对陶园的描述和记载。
陶园后边三义庄,是大营门内三个村子被赶出来后合并而成,那里并没有仙山,而是一片大小水塘。有人说圣功女学校校址是陶园,我觉得不确切,因为它与陶园之间有一路之隔,尽管那里也种过桃树,但与陶园挂钩纯属牵强。
我对陶园关注很久,陶园景致虽好,但是一直未见过照片,实为憾事。直到这两年,才收集到了陶园的几张照片,是附近美国营盘的美军,在那里游玩时所拍摄的,后边还附有英文标注。
关于陶园结束时间其说不一,但我倾向于30年代。每年夏令,由于陶园是由商人租赁摊位开设游艺场的,常因管理不善而发生纠葛。陶园旁边是个马号,微风袭来,花香中匿着马粪的味道,未免有些煞风景了,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陶园涉赌,陶湘除自己在日租界设有赌场外,还允许承包人开设赌摊。自1922年入夏以来,天津各游艺场赌风甚炽,失业破产者时有所闻,张园、大罗天经日捕抓获查办,严加禁阻始见敛迹,惟陶园以偏处南隅不在租界,故肆无忌惮赌焰尤盛,又加有小杨月楼演剧,所以游人如织。
转年,承包者丁三,公然在这里设轮盘赌,得款甚钜。陶园竟公然违犯禁例,各界均纷纷指责,要求特一区管理局,对其严加禁止以维法纪,以致陶园一度衰败。恰逢国人抵制日货,租界冷清,游人转而奔赴陶园,才使陶家苟延残喘几年。后来陶湘夫人去世,家务无人照料,其又不善理财,遂入不敷出,家境每况愈下,不得不退出经营。
1930年陶园由特一区公署接管,改为官办。当年夏天再次开幕,公署并派员监督,街区公所派员逐日轮流前往。其各场游艺,大致与前相同,戏剧限制每晚十二点停止锣鼓,以保持环境安宁。园里游艺的设备,除去球房和各种杂摊以外,大致分旧戏、露天电影、文明戏、十样杂耍几种,餐馆、咖啡馆都有人承办,只剩套鸭子的没人承包。
焰火增加了王庆坨盒子灯,内有刀马人传统故事,及火烧望海楼、傅作义守涿州等轶事,观者盛况空前。所得收入拨充市立医院及该区小学经费,内部办事人员纯尽义务。街区公所主任以身作则,开幕之时购票入场。
1933年六旬陶湘因扒灰案闹得沸沸扬扬,日租界赌窟也没法干了,于是转年离开天津,1940年去世于上海。
当时的特一区体育会,为了有效的利用陶园,于1936年冬天在陶园开设了室内冰场。冰场是圆形的,四周有苇席围绕挡风,顶棚上有苇席遮阳,面积为二千多平方公尺,可以使溜冰爱好者尽情享乐。特别是遇有风雪的天气,这里是一个绝好的锻炼、休闲、娱乐场所。
陶园冰场自开幕以来,内部设备力求完善,秩序甚佳,来宾参加颇为踊跃,该场冰平如镜,装置新颖,各界莫不称赞。全场内外之美术配置怡情悦目,由名漫画家辛莲子、李云子、陈震、于箭云设计,进而增加对冰体育之兴趣。
为增加冰上兴趣起见,特一区体育会在陶园冰场,特举行化装溜冰大会以资联欢。备有纪念章及奖品多种以助余兴。表演项目结束后,特请津门名闺王敏小姐发奖,化装前三名各赠银盾,表演前五名由王伯龙赠《维纳斯半月刊》全年,团体奖系由墨艾队获得。
陶园冰场还多次举行过冰球比赛,各国军队和侨民组成的冰球健儿,在这里捉对厮杀。南开中学青白冰球队,虽然球艺笨劣,但是为提倡华人冰上运动,亦努力加入比赛。鼎盛时期天津市内,有冰场三十四个,冰球队先后有三十四支。陶园为我市冰上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11月6日开始
每周一到周五
晚间19点
FM91.1 AM1386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陆续推出新系列:
“文献里的天津”第七季
节目聚焦《天津园艺史》
天津园艺史
20 “月季夫人”蒋恩钿
天津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
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