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园艺史话回听 | 20 “月季夫人”蒋恩钿

文化   2024-12-30 20:30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期节目嘉宾:

天津教育史研究会理事

天津市河西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天津地方史研究学者


张绍组



“月季夫人”蒋恩钿

   月季是天津的市花,漫步津城,花香遍地,装饰着津城的大街小巷,装点着津城的繁华靓丽。这美丽的月季,使我对一个人念念不忘,她就是“月季夫人”蒋恩钿。


晚年蒋恩钿


   1908年农历八月廿二日,“月季夫人”蒋恩钿出生于江苏太仓城厢镇新华西路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家祖上比较富足,到父亲蒋桐侯当家时,家里虽有些田亩出租,但家道已开始中落,靠父亲当小学教师为主要生活来源。蒋恩钿从小聪明好学,从祖母那儿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11岁时不幸母亲去世,她在太仓读完小学、初中后只得去当小学教师。继母许蕴玉是个慈爱善良的女性,她感到很有才气的女儿蒋恩钿读完初中就工作非常可惜,于是用自己的私房钱和让娘家人出钱,供蒋恩钿到苏州教会办的振华女中读高中,与钱钟书夫人杨绛成为校友。蒋恩钿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1929年,清华大学首次到南方招考女生,蒋恩钿被西洋文学系录取。


蒋恩钿、陈谦受夫妇


   1937年,29岁的蒋恩钿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多年后,等到在经济上完全自立,才嫁给了从相知到相爱8年、当时已经成为银行家的清华经济系同学陈谦受。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亲自为他俩主婚。结婚后,蒋恩钿计划和丈夫一起去美国留学,担任了两年清华教职的她已拿到了富布赖特基金可以去深造,在她和丈夫来到香港登船之前,接到婆婆病重的电报,又闻知“七·七”事变爆发,感到作为有志青年不应在国家危难之时离开祖国,于是又返回北京。日本占领内地后,她丈夫因暗中资助抗日的同学被日本人抓进监狱,被银行赎出后不久,又闻讯日本人要第二次逮捕他,于是她和丈夫带着一儿一女逃离了北京来到重庆。蒋恩钿在迁往内地的上海护士学校教书,迎来了1945年抗战的胜利。1948年,为了弥补当年未能到美国深造的遗憾,蒋恩钿与丈夫带着子女到美国考察学习,大大开阔了视野。


1959年蒋恩钿和丈夫陈谦受在月季花前留影


   1950年,蒋恩钿和丈夫怀着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蒋恩钿研读的是西洋文学,然而命运让她与月季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50年代初,蒋恩钿与丈夫从美国回到北京后,他们常去一位旅欧华侨吴赉lài熙家中做客。吴先生17岁入读剑桥大学,到34岁取得了7个学位,最高为医学博士。他热爱月季,倾平生精力,到1948年为止,已引进国外200多个月季新品种。他热情好客,北京的寓所成了他义务接待华侨的场所,每当他家的月季花开放,就主动邀请客人赏花,并亲自端上茶水,一年最多要举行9次赏花酒会。因此,吴先生的寓所成了一些文人、画家、名流汇聚的地方。这期间,蒋恩钿和丈夫成了吴先生家的常客,欣赏和研究月季花特别专注认真。


青年时期的蒋恩钿


   1951年,70岁的吴赉熙先生病重,临终前提出接替他月季事业的人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是年富力强,能把月季花当做事业来办,而且有财力把花买过去;第二是懂英文,可以研读他一生积累的欧美几十本月季花专门书刊;第三家里要有个大院子,能把吴家的400棵月季移种过去。实际上这三个条件完全是按照蒋恩钿dian的情况设想的。吴先生病逝后,蒋恩钿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吴先生的重托,把吴先生的400棵月季移栽到自己北京的家中并精心培育。


蒋恩钿天津旧居院门 摄影:齐珏


   1953年,因蒋恩钿的丈夫到天津工作,这400棵下地才两年的月季又由北京搬到了天津。此后,蒋恩钿在家中园子里为月季松土、剪枝、浇水、施肥、扦插繁殖,手臂上被月季刺扎得没有一块好皮肤,但她无怨无悔,又通读了吴先生留下的书刊,并虚心向园艺家陈俊愉、汪菊渊教授请教。经过5年的努力,她已经成了月季花的种植高手。



   5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从机场通向新德里市区的道路两旁五彩缤纷的月季,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他问北京市领导:“首都北京能不能也用这么漂亮的月季美化起来?”党外人士、当时任国务院礼宾司司长的余心清先生把这话托朋友传给了在天津的蒋恩钿,请她准备一大束月季花并附上有关月季花生长特性以及中国月季在世界上地位的说明送到北京,由他转呈周总理。这件事对后来月季在北京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58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专程到天津看望他的清华老同学陈谦受、蒋恩钿夫妇,当面邀请蒋恩钿帮助北京为迎接国庆10周年而进行的城市美化工作,并明确提出希望能在新建中的人民大会堂周围建一个月季园。蒋恩钿经实地考察,在丈夫的支持下,把自己园中的月季花全部捐给了人民大会堂月季园。因为蒋恩钿已经有过两次移植月季的经验,这次在北京园林局李嘉乐、刘少宗两位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从天津家中移植月季到人民大会堂就非常成功。由于蒋恩钿只要一看月季花的叶子就可得知开什么颜色的花,移植仅几个月,到国庆10周年前夕,数百种月季就一齐准时绽放,而且完全按照蒋恩钿事先设计安排的颜色组成的图案开花,为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增添了缤纷的色彩,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称赞。

   人民大会堂月季园成功后,蒋恩钿应北京市园林局之邀出任顾问。从1959年到1966年的7年中,她全身心地完全义务地投入了月季事业。



   据徐志长教授介绍,蒋恩钿在这7年期间,工作地点设在天坛公园,不拿天坛公园的工资,只拿往返京津的车旅补贴,就是每月50元的车马费,其实是义务工作。她的住处在天坛公园祈谷坛西坛院的斋宫内,有一排原是太监为皇帝准备糕点的五间一溜坐北朝南的小平房,东面两间打通作为蒋恩钿的工作室兼卧室,西面三间是四位女工的宿舍。蒋恩钿这间住房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一床一桌,两张旧沙发之间是个小圆桌,进门一边是个脸盆架,一边是个简易书架,里面没有厕所。真难以想象,蒋恩钿在天津睦南道家住的是别墅,条件很好,这里的住处却那么普通,上厕所只有上户外的蹲坑厕所,大冬天很冷,她从来没有提过任何要求。徐志长教授还回忆说,为了照顾天津的家,蒋恩钿一个星期在北京工作,一个星期回天津。到北京工作时,蒋恩钿早上从天津坐火车到北京,手提一只白藤条篮,里面总有几枝月季花枝,赶到天坛公园住处,她脱掉呢大衣,换上自制的与普通女工一样的工作服,就到月季花园工作。她平易近人,对谁都很客气,与普通工人打成一片,凡事都尽量身体力行,不搞特殊化。每天吃早饭时带一个竹壳暖瓶自己去打水,从来不要工作人员帮忙。早上是一碗捧子面粥,半个馒头就咸菜。中午她窝窝头实在吃不下,但绝不超过工人两毛钱的伙食标准,到小食堂买一碗馄饨两个烧饼。到年底,公园给职工分点猪肉等年货,她从来不要,知道明天要分东西,她提前一天就回天津了。她生活上俭朴,工作却非常认真投入,为了摸索月季花的扦插技术和过冬技术,又为了因地制宜节约成本,她从公园边的收旧货店花两分钱一个,买来1000个广口玻璃瓶,倒扣在扦qiān插枝上,完成了《如何生产大量的自根苗》和《月季花怎样过冬》的课题研究,非常实用。她的培育基地选在祈年殿西北的一片桃园内,从解散的技校选了四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和一个清洁工当徒弟,手把手地教他们种植月季,后来这五个人在蒋恩钿的言传身教下,都成了种月季的能手。


1943年蒋恩钿、陈谦受在北京全家福


   1963年5月中旬,天坛公园迎来的当年第一个月季花季,那是相当轰动的。当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百姓从五彩缤纷的月季中又看到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因此成千上万的市民争相拥到天坛公园观看月季,一些重要领导人如朱德、陈毅、张鼎丞、王稼祥、郭沫若等都来到天坛月季园来观赏。一次朱德、陈毅一起来到月季园,蒋恩钿也在场,陈毅对朱德说,你是兰花司令(朱德喜欢养兰花),然后指着蒋恩钿说,你是月季夫人。这就是月季夫人的来历。

   这7年间,蒋恩钿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月季文献,写下了许多实验记录。她考证出:月季来自中国。1806年,即清嘉庆11年,英国胡姆爵士在广州郊区花地将四种中国月季带到欧洲,从此使中国月季走向世界,打破了过去认为月季玫瑰来自欧洲的传说,这是蒋恩钿女士重要的学术研究贡献。蒋恩钿还对所有可以搜集到的品种作了分类,编写了月季品种目录。对于只有英文或法文名字的月季逐一翻译和编定中文名字。月季品种的鉴定对于弄清中国品种,指导今后的杂交,培育新品种十分重要。七年中,蒋恩钿共对500多种月季作了名字的鉴定。

   同时,在赵春如园长的领导下,蒋恩钿和刘好勤、郑枕秋、徐志长等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解决了批量提供月季成品苗的难题,打破了一些收藏家力图将珍稀名种据为己有的旧观念,一下子就把近代杂交茶香月季推向了全社会。她还经常与上海、常州、无锡、杭州、厦门的园艺师们研究技术,交流品种。到1966年前,天坛的1.3公顷月季园已拥有3000多个品种7000多株月季。除了天坛公园外,蒋恩钿还和陶然亭公园的陆翠斋工程师合作,帮助建了陶然亭月季园。利用回天津的时间,她不但恢复了家里的月季园,还和天津园林局的马筠筠工程师一起,帮助建了天津睦南道月季园。短短七年间,她帮助京津地区先后建了4座月季园。


天津睦南公园以“月季园”著称 图片来源:光影天津


   1964年,蒋恩钿和郑枕秋、陆翠斋等人代表北京市出席了在沪杭两市召开的“全国月季专业会议”,会议确定,天坛月季园为北方月季的中心,也因蒋恩钿的原因,月季品种的定名以天坛月季园发布的为准。从此,天坛月季走向全国。

   蒋恩钿还协助北京和英国皇家月季花协会建立了联系。2007年赵春如园长因病去世,英国皇家月季花协会原理事长海顿爵士发来唁电中说:欧洲感谢中国月季。

   然而,正当她准备在月季事业上大展宏图的时刻,1966年一场“文革”风暴袭来,人民大会堂的月季在“红八月”中被完全拔除,改种茄子。令蒋恩钿感到侥幸的是,刘好勤师傅及时锁住了位于斋宫高墙内的苗圃的大门,使天坛的所有月季品种在百花凋零的年月得以幸存。


国际上以蒋恩钿名字命名的月季花品种“恩钿女士”


   1973、1974年两年夏天,徐志长教授受天坛公园赵春如园长委托,两次到天津看望蒋恩钿,看到在艰难度日的蒋恩钿,仍精心守护着家中园地里的最后一批月季,她还养了鸡,用鸡粪为月季施肥。第二次看望蒋恩钿时,她已患了乳腺癌,但她还很乐观,表示手术后想再回到北京从事她的月季事业。因为这时他的丈夫已经去世,以后她不用两地跑,可以专心从事她喜爱的月季事业了。这时,北京市决定恢复香山植物园,也拟请蒋恩钿再次担任顾问。谁料到,1975年,67岁的蒋恩钿因手术后出现问题,不幸于手术三天后的6月22日在天津逝世。徐志长、刘好勤和北京、天津的花匠们出席了她的追悼会,并在她的遗体上洒满了月季花瓣,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她对月季事业的奉献精神将长存于五彩缤纷的天津市花月季花中。



蒋恩钿家乡江苏太仓“月季夫人”纪念馆内蒋恩钿塑像


编者注:
关于蒋恩钿女士名字当中“钿”字读音,由于“钿”为多音字,相关读音,有两张说法:一种源于恩钿女士的家乡江苏太仓,月季夫人纪念馆曾在接受采访时称认为应读“diàn”,本期节目尊重作者意见,采用此读法。另一种说法读为“tián”,根据其后人及恩钿女士学生等人说法,皆称其为恩钿tián。另,梅昂国际在1999年培育了一个月季品种(见文中图),最初的名字为波特罗(Botero)。为了纪念蒋恩钿女士,2008年世界月季联合会将其命名为“恩钿女士”‌,其英文名称为Rosa 'Madam Entian',亦读“tián”音。


《天津园艺史故事》
2024年书香天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11月6日开始

每周一到周五

晚间19点

FM91.1 AM1386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陆续推出新系列:

“文献里的天津”第七季

节目聚焦《天津园艺史》


 


天津园艺史


节目播出目录

01 天津盐商的私家园林
02 水西庄的园林艺术
03 天津城南的私家园林
04 南开园艺的三块招牌
05 消失的沽上名园水香洲
06 陶园
07 金秋时节的沽上菊香
08 百二十畦芍药园的故事
09 诗意的人民公园
10 额尔金花园的创设与管理
11 近代天津最大的公共花园
12 从种植园到宁园
13 北宁公园的空间变迁
14 中山公园的云烟过往
15 水上公园记忆
16 杨柳青的公园
17 揭开静海浣园的面纱
18 咸水沽周家旧园
19 蓟州的诗意园林

20 “月季夫人”蒋恩钿



天津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


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END




《城市记忆》节目组出品

转载须注明来源城市记忆故事
(ID:chengshijiyiradio)

关于城市记忆故事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
   播出频率:FM91.1 AM1386
   播出:每周一到周五 19:00
   手机收听:津云、万视达APP,万视达小程序














天津记忆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