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园艺史话回听 | 19 蓟州的诗意园林

文化   2024-12-29 20:30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天津

园艺史故事


下期节目预告:

12月4日即将播出

《“月季夫人”蒋恩钿》









本期节目嘉宾: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蓟州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

蓟州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金学钧



蓟州的诗意园林

   九河下梢的天津因为有了历史上的幽燕十六州之一的蓟州,可谓山海相间,绿水青山,无处不园林,处处是景观。蓟州依山傍水,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有筑建园林的天然条件,特别是清代,无论当朝皇帝还是文人隐士,都喜欢这里修建行宫、建园卜居,在山水之间构筑了许多皇家的、私人的园林,到清朝末年已经是蔚然大观。到清朝末年,蓟州的园林遍布,青山环绕,蓟水澎湃,山林之意,尽在亭台楼阁之间。这里是诗意的园林,是山水的园林,皇家的园林,文人雅仕的园林,也是天津后花园的前世今生。



   山水、诗意是蓟州清代园林的主题,著名的有,盘山的静寄山庄,有穿芳峪的龙泉园、响泉园、问源草堂、乐泉山庄等,这些园林都坐落在蓟州燕山山脉的前麓,背倚青山,南望碧水,古寺环绕,意境悠然。


静寂山庄四面芙蓉遗址


  静寄山庄坐落在盘山脚下,也是清朝乾隆皇帝在蓟州建设的五座行宫之一。清朝乾隆钦定《盘山志》记载:“盘山行宫居山之午方,前岗如屏,后障如扆。自玉石庄迤逦东达缭垣之南。垣叠以纹石,周遭十余里,随山径高下为纡直。”清朝道光年间沈锐编著的《蓟州志》也记载:“盘山行宫,在盘山下玉石庄东,乾隆九年,臣工以盘山为銮舆由山海上陵寝之道,宜创筑殿宇,以为岁时驻跸之所,随蒙愈允,告成后高宗纯皇帝题曰静寄山庄。”这些记载是说,盘山行宫被乾隆皇帝命名为静寄山庄,在盘山的南麓,前有屏后有靠,在玉石庄的东边,整个山庄建有十余里的黄色纹石的围墙,随山势萦绕周间。盘山行宫始建于清朝乾隆九年,即公元1744年,离现在已经280年了。最初目的是为了乾隆皇帝到遵化的清东陵和盛京(今天的沈阳)祖陵祭祖,在佛教名山盘山脚下建设行宫,以便于乾隆皇帝驻跸休息。

   静寄山庄历时十年建成,由内八景和外八景组成。外八景在围墙之外的盘山上,由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千像寺、盘谷寺、舞剑台、紫盖峰、浮石舫组成,就是今天盘山景区的主要景点。内八景则在围墙之内,有静寄山庄、太古云岚、层岩飞翠、清虚玉宇、镜圆常照、众音松吹、四面芙蓉、贞观遗踪。后来,又新增六景:半天楼、池上居、农乐轩、雨花室、泠然阁、小普陀。其间,还有乾隆皇帝命名的千尺雪、沧浪亭、婉娈草堂、四面云山等单体建筑和景观。


静寄山庄遗址乾隆题“蛾绿”石


   静寄山庄之内遍布亭台楼阁、奇花异草、流泉飞瀑,与盘山外八景遥相呼应。山庄内部地形复杂,东、西各一条山涧,中间是崎岖的山坡。两涧之水汇合于山庄南端,南部地势较为平缓,北部则沟壑纵横,最北部偏西有一座小山,俗称石佛山。据清朝同治年间绘制的《盘山图》描绘,静寄山庄,既是行宫的总称,又是行宫大宫门内的主要建筑的称呼,当时正殿悬乾隆皇帝所书“知乐仁处”匾,这里是乾隆皇帝驻跸之时处理国家政务的地方,遗址就在原市公用局疗养院、今天的静寄山庄酒店院内。太古云岚,在静寄山庄北侧,山云出岫、瞬间万变、三盘暮雨、蔚然可观。层岩飞翠,在太古云岚东北侧,主建筑为“澹怀堂”。清虚玉宇,在太古云岚东北部,主建筑为“正圆楼阁”。镜圆常照,在山庄西侧,主建筑为“乐山书室”。众音松吹,在山庄西部,松风泉声相互激荡,故名。四面芙蓉,在山庄南侧,主建筑为“婉峦草堂”。贞观遗踪,在山庄西北角,石壁上有乾隆皇帝所书“贞观遗踪”,石上平坦处建有“沧浪亭”,附近有进水门。


众音松吹旧址眼睛湖


   静寄山庄是继承德避暑山庄之后清代的第二大行宫,依山就势,引泉辟谷,在盘山下依景就景,建筑风格独特,是对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乾隆皇帝对静寄山庄内的各个景观都留下了诗文,表现了他对山水人文的独特认知。乾隆在《御制静寄山庄十六景记》(载于敏忠中《日下旧闻考》)中认为“静寄,夫静者山之体,其寄於天地也.恒得常焉。人生而静,则静亦天之体也;而恒不得其常者则其寄盖不如山也。”“余以是取名,其亦所以自警也。”这是说,他之所以把行宫命名为静寄山庄,是将自然之静和人生之静,都寄托于天地、山水之间,表现出了一种人生的豁达和自信。他先后25次驻跸山庄,并经常在这里接见大臣,处理朝政。他的《静寄山庄》诗写到“秀木千章荫,疏峰四面罗。经营成不日,半奂咏卷阿。藻绘无需急,林泉岂在多。肯堂尊祖俭,色养奉慈和。绕砌栽红药,开畦灌玉禾。万源归静寄,隔岁一相过。”描写了山庄景色和对山庄的喜爱之情,更表达了他要遵从祖制崇尚节俭、勤勉从政的愿望。

   到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以后,清代皇帝不再来静寄山庄。道光十一年(1831),裁撤盘山行宫,所有陈设运往热河避暑山庄。民国年间,军阀胡景翼部为筹集军饷,以卖官产为名,伐松拆屋,同时山庄的看守园官也争相抢夺。就这样,200多年的名胜古迹遭到严重破坏。日军侵华时期,多次扫荡盘山,静寄山庄山庄被夷为一片瓦砾。如今,虽然寂静山庄已消失,但一些遗址尚存,山水诗意还在,自然人文历史已经融入绿水青山之间。


今日的静寄山庄酒店


   除了皇家的静寄山庄以外,清朝末年在蓟州东部的穿芳峪还形成了一处文人雅士所建的园林群落。穿芳峪是一个三面环山、溪水潺潺、环境幽雅的山谷。山谷北边有龙泉山,山上有龙泉古寺,南边有卧牛山,山色青翠,宛如卧牛。山谷里流淌着两条涓涓的溪水,一条叫龙泉,一条叫响泉。龙泉从龙泉山下往西南流,响泉从龙泉山下往东南流。这里山虽不高,却景色优幽美,寺庙众多,千年的古槐树就有五棵,可见历史人文底蕴非常深厚。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蓟州北赵各庄人、吏部主事李江在这里的龙泉山下购置山亩建起了第一座园林--龙泉园。


穿芳峪唐槐抱榆


   据民国《蓟县志》记载:“李江,字观澜,龙泉山人其号也。生而聪颖,少长端严朴恪,不苟言笑。性嗜读习试帖外,喜读先儒性理之书,年十九补博士弟子员,咸丰乙卯举人。”这个人少年得志,仕途顺利,考中举人后,于同治元年(1862)任吏部主事。同治五年(1866)因病回家,并于同治九年(1870)在穿芳峪龙泉山下建成龙泉园,自号龙泉山人,过上归隐农耕的田园生活,著书立说,创办“义塾”“义仓”,服务乡里,为人称道。

   第二年,即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李江的老师吏部尚书万青黎受到他的影响,也在龙泉园东侧建起了一座园林,名响泉园。也在这一年,李江的同窗好友王晋之,在与龙泉园仅隔一条小溪的卧牛山下,建起了问青园。随后,吏部侍郎崇绮在龙泉园东的卧牛山下,建起问源草堂。这里说一下,崇绮,字文山,正蓝旗蒙古人,女儿被册封为同治皇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的亲家,他因此成了国丈。他很有文才,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与李江同科,中一甲进士,因此与李江交往甚厚。此后,又有李江的朋友、学生来此建园,一时间,穿芳峪成为文人雅士的世外桃源。


龙泉园旧址


   在穿芳峪园林中,园与园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李江的龙泉园,以景色天然而享誉盛名。龙泉园外结篱,内筑墙,东为园圃,西为庐舍,屋舍十余间。其中龙泉精舍三间,坐北朝南,是园中的主体建筑。龙泉精舍西倚高坡,李江挖洞作屋,取名上古居。上古居稍南有长约两丈的巨石,李江在巨石上建小楼一座,取名卧云楼。楼南地势隆起,李江又在隆起的高处建茅草亭一座。龙泉园周围遍植桑榆,溪水环绕。园外溪水穿园而入至卧云楼,汇为二池,一池种莲,一池养鱼。溪水流出墙外,在龙泉园东侧折而向南,其上架石筑亭,名曰枕游亭。对此,李江自作楹联一幅:“山不高,水不深,藏矮屋两三间,茆黄苇白;寺之旁,村之外,有小园四五亩,柳绿桃红。”李江是个诗人,在这里写下来大量的山水诗,并出版了《龙泉园集》等著作。他赋以蓟州东部的山水乡愁一般的诗情画意。“岭小能藏寺,林幽不设扉。霜寒山果熟,秋老晚菘肥。村犬迎人吠,溪禽贴水飞。笙簧何处奏,泉响听依稀。”以王维辋川一样的山水情怀,擘画了蓟州的富春江山水卷。

   万青藜的响泉园,以溪水山石之胜而享誉盛名。响泉园西靠龙泉山,东邻莺歌寨。园内地势高下不一,山泉自园外石缝中逐级下跌,流入园内水声叮咚,自昼而夜,不绝于耳,响泉之名,名副其实。

   王晋之的问青园,以山色优美而得名。问青园,一名渐园,因王晋之家境清贫,建造不能求速,要积渐而成,于是名之为渐园。又因王晋之著有《问青园集》,故又名问青园。王晋之曾以卖药为业,于问青园中又建有四药斋、四乐斋药室。王晋之也是个山水诗人,他写的《家山吟》直抒胸臆,歌颂家乡桃花源一样的诗意田园:“东北三十里,有峪曰穿芳。入山不见村,惟有树苍苍。”



   崇绮的问源草堂,以四野桃花绚烂而享名。问源草堂又名寄野山庄,竹篱围墙环护,内有茅舍五间,凉亭一座。藤架遮护小径,串联茅亭草舍。山庄四周遍布桃树,每逢春日气暖,桃花盛开,灿若云霞,使人如入桃花源之境。

   穿芳峪除龙泉园、响泉园、问青园、问源草堂之外,这里还有乐泉山庄、习静园、井田庐、八家村馆。乐泉山庄为河南观察使纶雨芗于光绪四年(1878)所建。习静园,位于卧牛山,为蓟州人赵连增所建。井田庐位于响泉之下,有田约九亩,泉水东流,必经于此。李江同好友八人模仿古代井田制,每人分一块土地,中间一块为公田,里面建一小庐,名为井田庐。八家村馆位于龙泉山西边的妙沟,地势平坦,环境幽静。李江的门生李树屏集同志八人,在这里聚众讲学,故名之为八家村。乐泉山庄、习静园、井田庐、八家村馆,它们与龙泉园、响泉园、问青园、问源草堂一起构成了享誉一时的穿芳峪园林。


今日小穿芳峪


    如今的穿芳峪,还能寻找到当年众多的园林遗迹。在这里新建设了乡野公园,是古代园林的承续。泉水叮咚,山林间寻得见乡愁;晴耕雨读,穿芳寻梦收获满天星斗。近处听泉,远处莺歌声声;近处雅赏,远处壁山如屏;处处笑语,葱郁云飞腾九龙。龙泉已近,仿佛走近观澜先生,如椽巨笔,夜半寺钟。义仓义塾,铸造一代乡风。

   

穿芳峪乡野公园                      


《天津园艺史故事》
2024年书香天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11月6日开始

每周一到周五

晚间19点

FM91.1 AM1386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陆续推出新系列:

“文献里的天津”第七季

节目聚焦《天津园艺史》


 


天津园艺史


节目播出目录

01 天津盐商的私家园林
02 水西庄的园林艺术
03 天津城南的私家园林
04 南开园艺的三块招牌
05 消失的沽上名园水香洲
06 陶园
07 金秋时节的沽上菊香
08 百二十畦芍药园的故事
09 诗意的人民公园
10 额尔金花园的创设与管理
11 近代天津最大的公共花园
12 从种植园到宁园
13 北宁公园的空间变迁
14 中山公园的云烟过往
15 水上公园记忆
16 杨柳青的公园
17 揭开静海浣园的面纱
18 咸水沽周家旧园
19 蓟州的诗意园林

20 “月季夫人”蒋恩钿



天津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


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






《城市记忆》节目组出品

转载须注明来源城市记忆故事
(ID:chengshijiyiradio)

关于城市记忆故事
   天津生活广播《城市记忆》
   播出频率:FM91.1 AM1386
   播出:每周一到周五 19:00
   手机收听:津云、万视达APP,万视达小程序














天津记忆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团队
 最新文章